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师德,铸师魂,树师表

修师德,铸师魂,树师表

《修师德,铸师魂,树师表》当今社会,环境错综复杂,学校教育面临着前命未有的挑战。

如何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铸新时代师魂,育新时代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课题。

本人从教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其和盘托出,愿与广大同仁共勉。

一、用心去塑造每一个学生
教育就是爱,成功的教育就是巧妙地爱。

身为人民教师,我十分清楚自己肩挑的重担,任务就是为祖国培养更多充满实力的后备力量。

要为每一点后备力量负责,就从爱开始,用自己真诚的心去培养更多充满实力的后备力量。

用爱建立一所温馨的校园,让每个学生都感染着爱的魅力,培养一个个充满爱和相互关心的学生。

关心和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

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师爱是激发学生奋发成才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关爱——铸就师魂,关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诸如“仁爱产生仁爱”,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还有鲁迅先生的“教育总跟爱爱”,这两个无不体现关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作为一名爱岗敬业,对学生关爱的教师来说,要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教育事业,为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服务。

都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既然选择了园丁,那就要义无反顾地用爱心支熏陶每一颗渴望成长的幼苗,让每一颗幼苗都散发着爱的
气息,让爱永驻人间,这是动身点,也是追求,相信这种境界更是教育界的至善至美。

二.用崇高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

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

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让我们谨记雨果的一段话;“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让我们敞开宽广的胸怀,用爱、用德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开启学生心灵深处那智慧的火花。

让他们成为一个个人格高尚的好学生,不要让社会上种种不良现象浸浊我们高尚的灵魂。

要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爱就是教师最伟大的朋友,那人格更是教师最需要的知己。

若是一名低劣的人,他的知识再渊博也是对于学生培养微不足道的。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崇高的人格。

人格是师德的灵魂,师德是人格的表征;失去人格的师德和不讲师德的人格一样,都是假象和欺骗,都不可能得到学生乃至社会的广泛认同,更不能产生正确持久的社会效能。

我认为,师德应该是教师的一种智慧。

以爱为基础,善待每一个学生,
宽容学生的过错,方大学生的优点,正式教师的魅力所在,高尚
师德之体现。

无论是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还是忙碌于都市优质
学校的名牌教师,都应该是良好师德形象的践行者。

三,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对学生,我们应该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系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是生活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

为了学生更好的受到好的教育,要构建和谐的校园,构建和谐校园是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同时也是学校自身有引领作用。

有了和谐校园才能够使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环境。

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冲满信心地发奋学习,能得到好的成绩。

又因为有良好师德师风,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权宜之计教育为本,一切教育行动,以人为本。

人是万物之灵,事在人为。

在现代社会,每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希望,就是一个人才,直接面对,亲手扶持,都不希望那个孩子有什么三长两短。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好好教育学生,而且各个方面都已学生为本,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样的一个观念。

要重视安全问题,尽量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

黑板角上也明确表明安全注意事项,凡是要求学生不准做的坚决不做,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垂师范德不是一朝之功,而是时时处处注意之事。

在公共汽车上,我常常给老弱病残者让座,虽说这件事小之又小,但我觉得它却有着深远的意义,因为它代表的是教师的形象。

如果教师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而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却并没有位学生树立榜样,试问:教师尚且做不到,又有什么理由去教育学生?教师只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为人师表,才会使学生如沐春风般地受到教育,是每一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教师自然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