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金北疆矿业有限公司二矿区+369m水平采场作业规程9M277采场2016年1月9日二矿区九中段(+369米水平)9M277采场施工作业规程编写单位:生产部一、块段地质概况:1、块段范围9M277采场位于M2号脉矿体+369米~ +410米中段的77~79号勘探线之间,走向长度33米,垂直高度39米。
2、块段地质特征1)、岩性:该块段矿体侵入岩主要是中性—中基性岩脉,主要为闪长玢岩和细晶闪长岩。
闪长玢岩脉主要为灰色、深灰绿色、斑状、似斑状的一组闪长岩岩脉,主要分布在矿体的下盘,一般厚1-4米。
细晶闪长岩形成于闪长玢岩之后,主要为灰绿色、深灰绿色,细晶、微晶、粗晶结构的一组闪长岩岩脉,其中以细晶结构为主,该组岩脉主要分布在矿体上盘,一般厚度0.5-2米。
上述两组岩脉普遍具分支现象,岩脉产状一般在310°-350°∠60°-80°之间。
2)、构造:矿床内主体构造是以北西向小褶皱和北东向压扭性、张扭性断裂为主。
北西向褶皱走向近330°,自东向西依次为阔个沙也向斜,包古图河背斜,包古图河向斜。
褶皱两翼地层基本对称,且产状较陡,褶皱向南侧伏。
北东向压扭性、张扭性断裂是以一系列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在60°-80°之间的断裂组成,并以岩脉充填为特征,该组断裂规模大,横贯全区,断裂面较平直,近于平行排列。
北东向的张性(伴有张扭性特征)断裂是本矿床的主要成矿构造,但断裂规模小,断裂面不平直,并受向斜控制,倾向北西,倾角78°-80°左右。
以充填石英细脉一网脉为特征。
成矿后构造主要是北西向和北北东向断裂,断裂规模小,产状陡。
3)、矿体特征:该段矿脉在平面上呈北东东向的含金石英脉,形态主要为脉状、网脉状,常呈舒缓波状。
平均厚度0.38m,平均品位2.53g/t。
上下盘细网脉发育,表现为张性构造特征。
4)、矿石特征:大部分金分布在黄铁矿、毒砂和脉石中。
黄铁矿、毒砂矿物中的金以次显微细分散的形式存在,脉石中的金主要以细-显微自然金的形式存在。
3、块段勘探手段及现状该块段在+410m中段及+369m中段的77—79号勘探线均施工了地探工程,工程网度为60 m×4m。
4、块段水文地质条件该地段没有涌水现象,仅在节理、裂隙发育处及较大的断层和构造破碎带内及靠近主裂面附近有轻微的滴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二、开采技术条件本块矿体主要由石英脉包括其围岩组末发现有害气体、放射性元素地热等现象。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主要参数见下表:三、采矿方法1、采矿方法的选择:9M277采场位于+369m中段,根据开采技术条件,结合本采场的地质情况,采用无底柱浅孔留矿法。
2、采场布置及其构成要素:9M277采场走向长度33米,垂直高度39米,顶柱5米(用于支撑上部中段工程,不予回采)(见附图一)。
四、采切工程布置:1、采准工程已有1)脉外巷道:脉外巷道为已有工程,位于矿体上盘7米左右,大致平行于矿体走向,其规格为2.2m×2.2m。
2)采场天井:采场设计两条天井,其中一条为已有天井,规格为1.2m×1.5m;用以行人和通风、运送物料,兼做安全出口(见附图四、五)。
3)出矿穿脉:9M277采场共有5条穿脉控制,作为采场形成以后的出矿通道。
4)脉内拉底:沿矿脉走向脉内拉底,拉底规格为1.6m×1.8m。
2、切割工程已有以拉底巷道为自由面,作为大量落矿条件。
如果采场有多层矿体,切割工程应按先下盘后上盘的顺序进行。
五、回采工艺:1、落矿方式①凿岩:凿岩采用YT28气腿式凿岩机,额定供风量60L/s,钎杆长1.5米,钻头为∮40mm的一字型钻头,钻凿水平炮孔,孔深1.3米。
各炮孔相互平行,呈“一”形排列。
②爆破:周边眼遵循“多打眼少装药”的原则,尽量减少对周围岩石的破坏程度,使顶板形成一个平滑的光面。
眼间距为0.6~0.7米,最小抗线为0.6~0.7米,每个炮孔装药2卷,双管起爆。
大孔距落矿炮眼间距1.2—1.4米之间,最小抵抗线0.7米。
每孔装药5卷,连续装药,各排炮眼起爆采用由下及上排间微差起爆方式。
采用电起爆器起爆。
炮孔布置图如下:③出矿在落矿结束后,从出矿川放出落下矿量的1/3左右,留下足够的空间进行下一次落矿。
放矿后要进行平场工作,以利于下一分层的回采工作。
2、采场排险平场采场每次爆破落矿,空气条件达到标准后,排险工人方可进入采场排险,进行敲帮问顶工作,做好排险工作后,才能进行平场,出矿结束后,进行清理场地,为下一次凿岩做好准备。
3、采场二次破碎、劳动组织和作业循环制度采场二次破碎工作在采场内进行。
矿堆表面的大块,由凿岩爆破工和排险工负责破碎;出矿过程中的大块,由工人将大块挪到一边,凿岩爆破工进行破碎。
每个作业采场由下列人员构成:凿岩爆破工2人,出矿工4人,排险工、维修工、电工采矿车间统一安排。
凿岩爆破工负责采场的凿岩、装药、联线、爆破及大块破碎工作;通风工负责通风;排险工负责采场的排险,出矿工负责出矿工作。
4、作业循环制度:两天三班,每班作业8小时,每天完成两个作业循环。
采场作业循环图表六、采场出矿每次放矿,由人工装矿放至矿车中,由电机车运至车场主溜矿井中,再由提升箕斗集中提升至地表。
每一分层放矿不得超过本分层采下矿石量的1/3,每一分层放矿结束后,对整个采场进行平场工作,便于下一分层的回采.七.降低损失、贫化措施1.加强采场边界管理,尽可能减少间柱损失,采场每一分层切采前,必须定好采场边界线,确定左右各采多少,在每一分层回采过程中,地测采技术人员和车间都要积极配合,抓好采场边界管理。
2.加强地质和测量工作,每回采一个分层,进行一次系统的刻样工作,及时准确地进行素描、实测,并绘制出分层平面图。
准确掌握矿体的上下盘边界,防止超采及欠挖。
3.严格按设计施工,及时准确的控制好矿体上下盘边界,以减少废石混入和矿石损失,并妥善保护两盘,采场宽度较大的地方可以适当留矿柱保护上下盘,宽度窄的地方圆木支护方式保护上下盘。
4.加强对劈漏质量的管理,保证坡度,以免坡度太缓导致矿石下放不顺,造成损失。
5.加强劳动组织管理,按地质圈定的矿体边界回采,对采准、切采、回采均严格要求。
6、放矿时保证各放矿漏斗均匀放矿并及时处理各种故障保证矿石流通顺畅。
八、安全技术措施(一)一般规定1、作业面必须保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必要时采用机械局部通风;2、人行井、人行平巷和通风井,都必须保持畅通,人行井架设符合安全标准化要求。
3、采场爆破,必须事先通知相邻工作面作业人员,并加强警戒,及时开启通风局扇排出炮烟。
工作面通风不良,禁止进入采场。
4、严格遵守作业前敲帮问顶制度,每班必须检查顶板和两帮的变化情况,及时检撬,采场内根据节理面和构造的赋存情况,及时采用木支护,严禁带浮石作业;5、作业人员必须将安全带等劳动防护用品佩戴齐全,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各自的操作规程作业,严禁违章作业。
6、采场必须实行强化开采,以缩短回采周期,减少顶板暴露时间。
7、对各种支护的井巷,要定期进行检查。
地压较大的井巷和人员活动频繁的采矿巷道,要每班进行检查。
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8、天井施工必须每循环架设一次工作平台,架设牢固,工作平台距工作面约2米。
人行井施工7米后架设人行板台,人员施工时要系挂安全带,且作业要有专人监护。
9、严格遵守其他安全操作规程。
(二)顶板管理1、顶板检查顶板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顶板有否异常变化,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可靠及执行情况等。
加强顶板的检查、观测和处理,提高顶板的稳定性。
顶板松石冒落往往是造成人员受伤的重要原因。
对顶板松石的检查与处理,是一项经常性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配有专业排险人员按规程操作,才能确保顶板安全,防止松石冒落顶板事故发生。
对已发现的不稳固作业顶板,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尽可能采用有效的措施(如锚杆支护等)防止冒顶事故发生。
顶板必须每天进行检查,上下班次交接时要交代清楚各部分顶板及上下盘围岩情况。
顶板检查方法,以查图、观察、敲帮问顶等方法,逐步采用新的现代化仪器进行观察。
2、采切施工时,除按设计留有临时矿柱外,还要随着切割进展用木柱或木垛对顶板进行临时支护。
3、在采切过程中,应严格掌握切割与漏斗开凿之间的关系,使漏斗尽量均匀分布。
4、采场顶板在采矿过程中,应求成拱形,严禁采成锅底形。
5、在采矿过程中.如果顶板比较松软,必须进行规则的临时支护。
对比较稳固的顶板,应根据面板的变化情况,可进行不规则的局部支护;顶柱两端必须加垫板并加楔子打紧打牢。
6、采场爆破后,必须从安全出口一端向另一端负责任的排险,撬不下来的大块浮石,可用炸药崩掉或用木柱临时支护,必要时打木垛。
7、在同一矿房内,禁止凿岩和撬浮石同时作业。
8、采场作业必须有足够的照明,通风和供水管路。
9、作业前必须首先进行全面的敲帮问顶,发生空响时要及时处理。
10、采场顶板较松软,炮孔布置应以平孔为主,从一端向另一端或从采场两端向中央平压。
11、回采过程中,如顶板和矿体形状发生特殊变化时,应暂停作业召开现场会议,临时确定回采方案和顶板维护管理办法。
加强顶板管理,提高顶板管理的技术水平。
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遵章守纪,建立群查、群防、群治的顶板管理制度。
在各工作面备有撬棍,设立专人或兼管人员具体负责各工作面的排险工作,设立警告标志,做好交接班制度等。
(三)爆破管理爆破管理严格执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四)通风防尘管理通风防尘1、通风系统新鲜风流从九中段巷道进入79线天井,通过机械通风由联络道进入采场冲洗工作面经77线天井联络道由天井回流到九中段,通过机械通风将污风排入通风系统排到地表。
采场通风前应首先检查采场人行井的畅通情况,以保证通风良好。
此外,通风人员应定期检测采场风速、空气温度及氧气、一氧化碳的含量,当采场中某项指标达不到要求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风筒必须吊挂平直、牢固,接头严密,避免车碰和炮崩,并应经常维护,以免漏风和降低阻力。
2 防尘措施1)凿岩必须采取湿式作业。
2)湿式凿岩时,凿岩机的最小供水量,应满足凿岩除尘的要求。
3)爆破后和装卸矿(岩)时,必须进行喷雾洒水。
4)防尘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3 检查测定1)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测风仪表、测尘仪器和气体测定分析仪器等,并应按国家规定进行校准。
2)矿井通风系统应每年测定一次(包括主要巷道的通风阻力测定),并经常检查局部通风和防尘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矿井总进风量、总排风量和主要通风道的风量,应每季度测定一次。
主扇运转特性及工况,应每年测定两次。
作业地点的气象条件(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每月至少测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