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眩晕病例

眩晕病例


切除术后10余年,膀胱结石术后20年,否
认药敏史。
病史
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伴 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量不多,自 觉症状发作与体位改变有关,持续数分钟, 休息后可缓解,无呕血、咖啡样物,无头 痛、耳鸣,无心悸、胸闷,无发热、咳嗽、 咳痰,无一过性黑朦、肢体运动障碍,无 言语不利、饮水呛咳,无意识不清、大小 便失禁。
眩晕病例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神经内科 王琳
患者:叶富葆,男性,77岁,主因:“头晕伴恶 心,呕吐1天”收入院。
既往史
高血压病30余年,血压最高可达
160/90mmHg,平素口服压适达5mg qd
治疗,血压130/80mmHg左右,脑梗塞
10余年,未留明显后遗症石胆囊
讨论
(1)迷路动脉血栓形成出现的眩晕较突然,并伴有耳聋、 自发性眼震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面色 苍白、出汗、手足发冷等。随后有位置性眼震及眩晕。 (2)三个半规管或卵圆囊、球囊的分支动脉病变以及迷 路动脉痉挛引起的眩晕具有周围性特点,待续时间短、有 旋转感,恢复后较少有后遗症。位置性试验可出现位置性 眼震和位置性眩晕。 (3)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小脑后下动脉是椎动脉颅 内分支最大的一支,它的病变将累及小脑、前庭神经核、 脊髓神经及内耳的正常功能。出现的眩晕比较剧烈。有平 衡障碍以及显著的旋转性眼震。这种眼震可持续多日,基 本眩晕有所好转时,眼震仍然存在,平衡障碍需经长期休 息和训练获得代偿后,方能行走自如。
谢 谢!
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考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给予活血通脉,改善微循环治疗,病情一 度有所改善,眼震消失。但患者多次于活 动后又发作头晕,伴恶心,呕吐,平卧休 息及口服甲磺酸倍他司丁后可有好转,考 虑患者有听力下降,发作时双侧水平型眼 震明显,眩晕发作与体位改变有关,发作 时无明显血压波动,
眩晕发作时心电图,血糖未见明显异常, 且眩晕发作突发突止,头晕改善后无胃肠 道不适,恶心,呕吐发作,遂考虑良性位 置性眩晕可能大,嘱注意活动姿势,并于 输液治疗同时,给予西比灵5mgqn口服, 患者发作频率可有下降,症状有所改善。
检查结果
头CT:示双放射冠,基底节多发腔梗,头颅 MRA:未见脑干及丘脑病变,彩超提示双侧颈动 脉斑块形成,左0.92*.018,右:2.1*0.23, 双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狭窄率<50%,TCD示大 致正常,心电Hollter: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 最高心率76次/分,最低心率:42次/分,于凌晨 时出现,房性早搏,室性早搏。血,尿,便常规 未见明显异常,生化:ALB:26g/L,肝肾功能, 心肌酶,血脂大致正常,血凝,甲状腺功能正常。
入院体检:
T36℃,P70次/分,R20次/分, BP120/80 mmHg,神情、语欠利,精神 弱,双瞳孔等大等圆,可见水平型眼震, 对光反射灵敏、对称,双侧听力下降,颈 软,无抵抗,口角无偏斜,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率70次/分,律齐, 腹软,无压痛,双下肢不肿。双下肢肌力 IV级,肌张力正常对称,双侧巴彬司基氏 征阴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