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理安排时间》 参赛说课稿

《合理安排时间》 参赛说课稿

《合理安排时间》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合理安排时间》。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合理安排时间》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和前面几册实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中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学生渗透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

本节课通过烙饼、沏茶等生活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寻找最优化方案,渗透运筹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离不开生活”,从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获取成功的乐趣,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化方案。

教学关键:探究烙“三张饼”的最优方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小圆片等教具,并要求学生准备小圆片、沏茶步骤卡纸等学具。

三、教法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对本课时内容的教学顺序做了一个较大的调整,并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3、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记忆和
模仿,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造知识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及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很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比较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知,在操作交流中建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

四、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是落实教学要求的中心环节。

本课时的教学我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首先我会根据课堂情境,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么多老师来跟我们一起学习新知识,大家高不高兴呀?要是老师们去你们家里做客,你们欢迎吗?平时你们家里来了客人,你们会怎样招待客人呢?这样很自然的导入例题2,这样的安排,既结合课堂情境,让学生很快静下心,调整状态进入课堂,又把学生带入平时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由易到难,探究新知
遵循学生认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我把本课时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先讲沏茶问题,再讲烙饼问题。

A、沏茶问题
1、在引入例题2之后,我会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2的情境图,并请同学们计算:小明要做这些事情,一共需要多少时间?然后我会再次要求学生思考:拿些事情必须先做?并让学生小组合作,按顺序排好卡纸。

2、在学生说出沏茶流程后,我会再请同学思考:想让客人尽快喝上茶,有没有更省时的方法?并让学生再排排卡纸。

引导学生得出可以在烧水的同时可以洗茶杯,找茶叶,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时间。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计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比较得出第二种方法更省时。

3、同时我会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种方法更省时?并会配合板书:同时做多件事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在整个过程中,我充分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过程和时间的比较,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4、然后我会直接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就是学习如何通过合理安排时间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并板书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5、紧接着出示课后“做一做”第二题,进行即时练习。

“做一做”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