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所得税课件》PPT课件

《所得税课件》PPT课件

第二章 所 得 税
1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本章内容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 暂时性差异及与时间性差异的关系 •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三、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四、列报和披露
2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 (一)会计与税收的关系
遵从不同的原则、服务不同的目的 会计与税收的目的不同 1、会计: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2、税收:依据有关的税收法规,确定一定 时期内纳税人应缴纳的税款。
12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例:某公司每年税前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 ,2004年预计了200万元的产品保修费用,实 际支付发生于2005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33% 会计处理:2004年计入损益 税收处理: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13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如果不确认递延税款,则:
税收: 利润总额 预计保修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按照所得税会
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对于研究开发费用的
税前扣除,税法中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
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
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
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Fra bibliotek销。如该无形资产的
确认不是产生于合并交易、同时在确认时既不影响
2003 1000 200 1200
会计: 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
(396) 604
2004 1000 (200) 800
(264) 736
14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如果确认递延税款,则:
税收: 利润总额
预计保修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 当期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 净利润
2003 1000 200 1200
⑵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 负债/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
⑶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现行税率 ⑷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负债/资产
17
借: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18
三、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1、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 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 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通俗地说,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将来收回资产时可以 抵税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例1:甲公司2007年末存货账面余额100万元,已提存 货跌价准备10万元,则存账面价值为90万元;存货在 出售时可以按其购入成本(账面余额)抵税100万元 ,所以,存货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
4
• (三)所得税会计的定义 • 所得税会计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
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研究如何处理 按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各项资产、负债的账 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各项资产、负 债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5
• (四)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账户设置
•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
例3.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主 要产生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及使用寿 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 1.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
规定有关内部研究开发活动区分两个阶段,研究阶
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人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符合
资本化条件以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应当
即为其账面价值 19
例2.固定资产 会计:实际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税收:实际成本-累计折旧 例:某项环保设备,原价为1000万元,使用年限为20年,会
计处理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允许加速折旧, 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资产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净 残值为0。计提了2年的折旧后,会计期末,企业对该项固 定资产计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则该时点上其 账面价值为1000-50-50-80=820万元 计税基础为1000-100-90=810万元,
•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 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 税调整减少额
6
• 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税 率 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减少)
(396) 66 670
2004 1000 (200) 800
(264) (66) 670
15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计算
(一)、暂时性差异的计算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
暂时性差异
×
16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的 具体计算程序
⑴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暂时性差异 ×预计税率
3
• 因为会计与税收的目的不同,导致产生 会计上设置不同的账户反映: •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 “所得税费用”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递延所得税负债” • (二)所得税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发展 • 应付税款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
利润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10
一、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必要性
某些收入和费用在会计上和纳税上的处理不同, 从而造成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不同
• 递延所得税的设置使得:
1.所得税费用与当期会计利润相配比 2.减少由于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不一致产生的 税后利润的波动
11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 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体现了: 权责发生制原则--交易或事项在某一 会计期间确认,与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亦应在该期间内确认 配比原则--同一会计期间的会计利润 与所得税费用应相互配比
7
• 会计分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_(一般 情况下)
借:所得税 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8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 出发点: • 注重与会计要素的定义相协调 • 国际会计界的最新发展
9
主要特点: • 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 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