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著阅读【背景知识】1.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就是本文的作者,她虽然自幼失明,但却荣获过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还曾被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一个残疾人何以如此受人尊敬?认真阅读课文,不难得出答案。
如再能读一读她的几部自传体小说,相信你定会感到海伦·凯勒荣获这些荣誉实在是当之无愧。
【内容概要】刚开始的海伦对于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非常的暴躁,常常发脾气,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了希望,她是多么期待能重新得到光明。
在她父母的寻求下,帮海伦找到了一位老师——安妮·莎莉文,这位老师成为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对生活重新有了希望,有了向往。
在莎莉文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海伦学会了阅读,认识了许多的字,也让她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伦在老师和亲人的陪同下,体会到了许多“新鲜”事物,和家人一起过圣诞节、拥抱海洋、“欣赏”四季……海伦渐渐长大了,在她的求学生涯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同时她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海伦在学习中,由于她的不屈不饶的精神,她学会了说话,写作。
虽然在这过程中海伦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她并没有放弃。
终于,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用自己的汗水实现了大学梦想,进入了哈佛大学。
因为生理有的缺陷,所以繁重的功课中使她非常吃力,在老师的帮助和她的努力下。
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
【重点提要】1.基础知识(1)关于作者:海伦·凯勒。
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
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
凯勒后来成为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
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尊敬。
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2)行文思路:本文只是节选了原作的主要部分,但仍显得篇幅过长,如不理清思路,读起来必定既费时又费力,要鉴赏,更是难有很好的效果。
把握本文思路可思考下边两个问题:假如给她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要做看些什么呢?我们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些东西。
我们可以明确,这中间主要体现了作者这样一些思想感情:首先,海伦·凯勒亲身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盲人而受到的周围人的爱,特别是麦西夫人对自己的关心的培养,以及在麦西夫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间的真情,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人类的同情心,因此海伦·凯勒对自己周围的人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希望能看到表现他们内心美的外部特征,这说明她是何等的善良。
其次,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分别揭示人类物质方面的成就和精神财富的进步,海伦·凯勒之所以要看这些地方,是希望看到地球和它的居民的简要历史,通过这些来探索人类的灵魂,还要看到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这又显示了海伦·凯勒积极进取的精神。
再次,海伦·凯勒关心日常世界,希望在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从观察中去了解他们生活中的一些东西。
海伦·凯勒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面,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这又表现了她的博爱精神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
2.鉴赏重点先说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一篇文章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思想感情。
首先是对世人的规劝,作者在文章中要告诉我们的是,虽然大多数人有正常的天赋——健全的五官和四肢,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没有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而是在懒怠中虚度光阴,因此作者规劝人们要像明天就会变成瞎子一样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实地活着的人。
其次是表白自己的内心世界,作者虽然身有残疾,但品性、人格却是美好的,作者虽然面对种种在他人看来难以克服的困难,但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一个残疾人的生命价值。
同时,我们也可以感觉到,作者身处黑暗中,渴望与人类交流,并得到世人的厚爱,也想借此文表达对世人的博爱襟怀。
从一个残疾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最美好的心灵、最善良的天性。
再说丰富的想象。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的内容完全是作者通过假设想象出现的,事实上作者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中,对声音、色彩无记忆,无感觉,她全凭触觉来感知世界,感知的范围窄小得很,对活生生的感性世界的了解少得很。
作者先提出假设,然后安排三天的活动。
而所谓的活动,也纯属虚构,但作者偏爱虚构她不能看到的或听到的那些场景和事情,例如,作者并不知道太阳的光辉是怎么回事,却多次写到。
其实,从丰富的想象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作者一颗火热的心:一生都急欲打开视听感觉的窗口;也想现身说法,对世人提出劝告。
最后说说朴素、真挚的语言。
这篇文章大量采用白描手法,直白地写自己的内心世界,与热切、坦诚、真挚的内心活动相适应。
这种发自内心的召唤,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
从审美角度看,本文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朴素美。
阅读难点是对本文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和情真意切的语言表达的鉴赏。
鉴赏本文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和情真意切的语言表达,可以选择几段有代表性的文字来进行分析。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作家总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来选定技巧,而后斟酌语言文字的,一段成功的文字常常是综合运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巧,并且包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
所以对有代表性的文段采用综合分析的方式,更有助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例如,假如给海伦·凯勒三天光明,她首先要“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不仅要看她的脸部的轮廓”,“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
海伦·凯勒这样“打量”麦西夫人,为的是永远记住她并认识她的温和、耐心和性格力量,这充分表现了海伦·凯勒对麦西夫人的感激和尊敬。
再如,作者想象第三天纽约观光的情景,字里行间表露出来的是她对人类心灵的力量和聪明的赞叹,对纽约城的赞美。
文中有如下一段文字,“对于欢乐和悲哀,我总是睁大眼睛去关心,以便能深刻探索和进一步了解人们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
我的心里充满了对人和物的憧憬,我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东西,力求捕捉和把握所目击的每一件事物。
有些场面是令人愉快的,让你内心喜悦,可有些情景却使你感到悲哀和忧郁。
对后者我也不会闭上眼睛,因为它们毕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它们闭上眼睛就等于紧锁心灵,禁锢思想”,在这里,在作者想象中的仅有的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并没有回避生活中的阴暗的一面和生活中的矛盾,而是勇于面对现实,表现出其博爱胸怀和了解现实生活的愿望,也可以视为作者对她所有读者的规劝。
【试题链接】1.作为一个盲人,海伦·凯勒为什么要假设自己能够得到三天光明,并以此来展开想象?答:2.作者是如何来安排仅有的三天光明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答: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这样安排的目的是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当夜幕降临,我能看到人造光明,而体验到双重的喜悦。
这是人类的天才在大自然规定为黑夜的时候,为扩大自己的视力而发明创造的。
3.文中划线的“双重的喜悦”指的是哪双重喜悦?答;①第一重喜悦是②第二重喜悦是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就这么着,在我看见东西的第二天,我要设法通过艺术去探索人类的灵魂。
我从手的触摸里了解的东西,现在可以用眼睛来看了。
整个宏伟的绘画世界将向我敞开,从带有宁静的宗教虔诚的意大利原始艺术一直到具有狂热想象的现代派艺术。
我要细细观察拉斐尔、列奥纳多·达·芬奇、提香、伦勃朗的油画,也想让眼睛享受一下艾尔·格里柯的奥秘,并从柯罗的风景画里捕捉到新的想象。
啊,这么多世纪以来的艺术为你们有视力的人提供了如此绚丽的美和如此深广的意义!凭着对这艺术圣殿的短暂访问,我将无法把那向你们敞开的伟大艺术世界每个细部都看清楚,我只能得到一个表面的印象。
艺术家们告诉我,任何人如果想要正确地和深刻地评价艺术,就必须训练自己的眼睛,他得从品评线条、构图、形式和色彩的经验中去学习。
如果我的眼睛管用的话,我将会多么愉快地去着手这件令人心醉的研究工作!然而有人告诉我,对于你们许多有视力的人来说,艺术的世界是一个沉沉的黑夜,是一个无法探索和难以找到光明的世界。
我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勉强离开大都会博物馆,离开那藏着发掘美的钥匙的所在——那是一种被忽略了的美啊。
然而有视力的人并不需要从大都会博物馆里去找到发掘美的钥匙。
它在较小的博物馆里,甚至在那些小图书馆书架上的书本里也能找到。
而我,在想象中能看见东西的有限时间里,将选择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发掘美的钥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最伟全的宝库。
4.根据第一段内容,说说海伦·凯勒在假设有光明的第二天要用很多的时间参观大都会博物馆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 (回答不超过15个字) 5.作者把所有的美术作品称为“宏伟的绘画世界”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感情?“细细观察”、“让眼睛享受”、“捕捉”这些词语表现了作者对美术作品的爱好达到什么程度?(每处限用2个字) 答: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以及对美术作品的爱好达到的程度。
6.第二段中“训练自己的眼睛”和“眼睛管用”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答:“训练自己的眼睛”的意思是“眼睛管用”的意思是7.最后一段“发掘美的钥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最伟大的宝库”一句中“发掘美的钥匙”和“最伟大的宝库”在文中分别指的是什么?答:“发掘美的钥匙”在文中指的是 (限用两个字)“最伟大的宝库”在文中指的是 (限用一个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试题一、选择:(每小题3分,共60分)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代表作。
A.诗歌 B.小说 C.散文 D.传奇2.海伦·凯勒是哪个国家的作者()A.英国 B.巴西 C.美国 D.法国3.请问海伦·凯勒是什么家()A.慈善家,教育家,演讲家 B.历史学家,教育家,演讲家、C.考古家,慈善家,教育家 D.革命家,历史家,考古学家4.海伦·凯勒一生有多少时间的光明和声音()A.19个月 B.20个月 C.21个月 D.22个月5.海伦·凯勒能重见光明后,第一天她渴望看什么()A.人类 B.森林 C.天空 D.海洋6.海伦凯勒心中的人类是()A.真诚,欺骗 B.友谊,善良 C.残忍,无情 D.爱财,惜命7.凯勒的处女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