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程序—空间概念设计
(隐性的秩序)
空间形态与结构方式
Ⅰ)传统结构形式 □
Ⅱ)框架结构 (梁柱承重)
空间形态与结构方式
Ⅲ) 承重墙结构
空间形态与结构方式
Ⅳ) 新型大跨度结构
空间研究的基本理论
Ⅰ) 空间移情论 Ⅱ) 空间生产理论 Ⅲ) 空间句法理论
概念设计与设计概念
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
□
空间的发现与创新
课程练习
空间的组合关系
Ⅰ) 两空间的关系
1.空间中的空间 □
2.邻接空间
□
3.穿插空间
□
Ⅱ) 多空间的组合
1.集中式空间 □
2.线式空间
□
3.组团式空间 □
4.网格式空间 □
空间构成的基本手法
Ⅰ) 加法 Ⅱ) 减法
秩序(组织的规则和关联) 1. 对称、轴线、严格等级
(显性的秩序) 2. 均衡、序列、主次
Hale Waihona Puke 空间的基本概念II)空间与空间感
埏(shan1)埴(zhi2)以为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ou3)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是故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 为用。 —— 老子
1 .物质性: 1)确定性 —— 限定物 围合物 2)不确定性 —— “空” “间”
空间的基本概念
II)空间与空间感
你能够建造的唯一方法, 你能够盖成房子的唯一方法, 是通过可测量的尺寸。你必 须遵循自然规律,采用大量 砖瓦、施工方法,以及实施 工程。但是到最后,当建筑 物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时,他 就引发出不可测量的性质, 并且将其存在的精神也接过 来了。
课程练习一
空间体验与分析练习
1)在现实生活中提取不少于两处(室内、外各一处)被 界定的空间,在对其进行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对该 空间进行分析和评价。 a)对空间最深刻的印象以及整体的感受。 b)空间的形状;c)比例;d)尺度;e)限定方式;f)界面 对于空间的影响;g)开放性/封闭性;h) 方向性;i)可识 别性;j)空间序列关系及其组织方式;
1)人在空间中的真实体验和尺度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2)空间范围的总体积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其比例进行调整。 3)材质可作为影响空间性质的辅助手段,但不应作为设计重点。 4)构筑物周边的环境因素不作为考虑的内容。
成果要求:1)A2幅面图纸1-2张,图纸内容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 图、三维表现图、概念图示及文字说明
Ⅱ) 空间的时序性
空间的基本属性
Ⅲ) 空间的方向性
空间的基本属性
Ⅲ) 空间的方向性
空间的基本属性
Ⅲ) 空间的方向性
空间的基本属性
Ⅲ) 空间的方向性
空间的基本属性
Ⅳ) 空间的可变性
空间的基本属性
Ⅳ) 空间的可变性
空间的基本属性
Ⅳ) 空间的可变性 □
空间的基本属性
Ⅳ) 空间的可识别性 □
2)实物模型1个,模型比例:1:50
课程训练的主要目标
(一)从平面思维——空间思维的转化 (二)从形态构成——空间形态构成的转化(人的体验和尺度) (三)围绕设定主题进行概念构思 (四)在有限制的条件下进行空间组织的方法和技巧训练 (五)激发同学们进行空间探索和创造的欲望
课程练习一
边界
1)在现实生活中提取不少于两处(室内、外各一处)被 界定的空间,关注其边界的限定方式 (包括人们进出 和通过其间的方式)。
2)根据人们对这些空间的使用情况,从空间关系的角度 分析其被限定、进出和通过的方式是否恰当、合理。
3)从空间关系的角度提出修改的建议。
成果要求:A3复印纸2-4页
课程练习
—— 路易斯 ·康
2 .非物质性:
与人的心理感受相关联 —— “空间感”、“场所感”
空间的基本属性
Ⅰ) 空间体验的现场性
空间的基本属性
Ⅰ) 空间体验的现场性 □
空间的基本属性
Ⅱ) 空间的时序性
电影蒙太奇手法
空间的基本属性
Ⅱ) 空间的时序性
空间的基本属性
Ⅱ) 空间的时序性
荆其敏窑洞图解
空间的基本属性
空间的基本属性
Ⅴ) 空间的社会性 □
公共性——半公共性——半私密性——私密性
由于空间可进入程度的差异而造成的领域感的等级差 异,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它是人 们的行为方式和心理需求等社会因素在空间关系上的 投影。
空间的基本要素
Ⅰ) 形状 □ Ⅱ) 尺度 □ Ⅲ) 界面:形式、色彩、质感 □
2)从空间关系的角度进行综合评价。 3)以图式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达,可选择借助平
立剖面简图、速写、现场照片、轴测图等。
成果要求:A3复印纸2-4页
课程练习
课程练习二
无内外空间
“内”和“外”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空间现象,它源于人们对空间限定的日常 体验。而对于无“内”、“外” 空间可能性的尝试,则是对于空间确定性的重新思 考。现要求在10M*20M*6M的空间范围内设置一组构筑物,要求该组构筑物由不少 于四个空间组成(不包括纯粹的交通性空间),每个空间可使用面积需大于40平方 米,并在私密性与开放性方面有所区分。根据题目,这些空间在具有自身相对独立 性的同时,须形成内空间与外空间、空间内与空间外的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转换。
空间概念
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空间的基本概念 (二)空间的基本属性 (三)空间的基本要素 (四)空间的组合关系 (五)空间构成的基本手法 (六)空间形态与结构方式 (七)空间研究的基本理论 (八)概念设计与设计概念 (九)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 (十)空间的发现与创新
空间的基本概念
I)空间的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