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四军的前身及其组成与发展经过概况汇总

新四军的前身及其组成与发展经过概况汇总

新四军的前身及其组成与发展经过概况第一、新四军前身——内战时期:第一次大革命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这支和共产党血肉相关的、大部分团营连干部是共产党员、并且全部政治工作是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部队,参加了北伐,卓著勋绩,功高威远。

大革命失败后,整个资产阶级叛变了革命,投降了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独立的来领导这个革命,由叶挺、周恩来、贺龙等同志组织举行了南昌暴动——大革命退兵的一战,继续保持中国反帝传统。

从此,由国共合作进到共产党单独领导,继续深入这个革命到农村中去,进行深入的土地革命,并创建工农武装。

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暴动失败以后,带一千多农民到井岗山与朱德同志会合.组织红军第四军,并建立根据地,高举红旗,开展游击战争.这是大革命以后的第一时代的游击战争(从一九二七年南昌暴动开始,到一九三O年彭德怀同志进攻长沙为止:嗣后即转为大规模的工农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国内战争).一九三四年苏维埃运动和土地革命受着损失以后,红军主力部队举行万里长征,留在以江西为中心的各个游击区域单独奋斗,坚持阵地。

从一九三四年到抗战爆发二年零八个月,算三年,这就是新四军产生的最近的历史(主力部队九万八千人开始长征。

留下的主力师——二十四师三个团,每一连有一架机关枪。

每一个团有重机枪迫击炮,计留在福建、江西、广东交界地方的武装游击队有三千多枝枪,以江西为中心)。

当时在江西组织了中央分局来主持。

长征军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日离开,国民党于是年二月以大兵围剿,图彻底肃清中央苏区。

红二十四师主力被包围,游击队被歼灭,于是退出苏区,转到南岭山脉,重新组织游击战争。

当时方志敏负责赣东北游击区,黄道负责闽北区域,粟裕负责浙江区域,闽东由叶飞负责,闽西游击区域山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负责,湘赣由谭云宝负责,湘鄂赣由傅秋涛,钟期光、张藩负责,赣南由陈毅、项英负责。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可是顽固派认为这个合作,只能是和西北朱毛率领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真正红军合作,而拒绝和南方游击队合作,并且进攻更加厉害;从一九三七年春天三月至五月,是清剿最严重的时候。

芦沟桥事变抗战爆发以后,我党统一战线政策胜利,全民族团结成功。

合作由西北方扩大到南方,于是南方红军游击队奉命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编者按:时间在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二日)。

甲、是时红色游军在:1.闽西南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数同志领导下一大部分游击队,月有一千二百余人,五百余枝枪。

2.湘、鄂、赣傅秋涛同志领导的游击队,一千一百余人,三百五十余枝枪。

3.闽东叶飞同志领导的游击队,九百二十人,五百余枝枪。

4.闽、赣、浙黄道同志领导的游击队,约六百余人,三百余枝枪。

5.浙江平阳刘英同志领导的游击队,六百人,二百余枝枪。

6.中央苏区(瑞金)钟得胜同志领导的游击队,三百人,一百五十枝枪。

7.皖南关英后、李步新同志领导的一个游击队,一百九十八人,七十五枝枪。

8.湘、鄂谭云宝同志领导的一个游击队,三百三十五人,二百枝枪。

9.赣南陈毅、项英领导的游击队及桂东x世雄同志领导的游击队共约三百人左右。

10.鄂、豫、皖高敬亭领导的游击队九百余人,五百余枝枪。

11.鄂、豫边周骏鸣同志领导的约六百余人的一个游击队。

12.湘南李林同志领导的共二部,计约三百人左右的游击队。

总共大小十四个游击队,约八千人左右,三千五百余枝枪,四挺轻机枪,及不能连放的重机枪三挺。

这些参差不齐的游击队,即是新四军的基础。

第二、新四军的组成和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时期:第一阶段——一九三七年十月至一九四一年一月军部成立: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二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成立新四军的命令,叶挺任军长,队伍开始集中。

三八年一月六日在南昌成立军部,是月底开始办公。

斯时,机关没有建立,仅仅是几个人。

乙、从集中到开入敌后(一)一九三八午二月廿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我军限于x日集中岩寺,于是军部分头令促江西、浙江、福建、湘南、广东各省游击部队,兼程前进,向安徽岩寺集中。

江北鄂豫皖及鄂豫边游击队分别向合肥、舒城、无为地区集中。

长途跋涉,远从江西的大庾、福建的龙岩,约二千里路,需一月的行程,最近的亦须七天行程;且饷额不足,粮秣不济,饱受饥馁;沿途又遭受各省军事当局及不明大义分子,挟持其十午反共成见,不断无理的阻碍与留难,并恶意造谣破坏中伤,我军战胜一切困难,于四月初集中岩寺,闽西南延到十八日始达。

(二)军部于三八年四月四日离开南昌迁移岩寺,着手进行部队改编,成立四个支队:以闽西南游击队一千二百余人,编为第二支队,闽东游击队九百余人,编为五(?)、六两团,湘鄂赣游击队一千余人编为第一支队第一团,闽浙赣游击队编为第三支队第五(?)团,浙江平阳游击队编为第二支队第四团,中央苏区游击队编为二支队三团一部队,皖南游击队编为二团三营,湘赣游击队编为一支队二团一营,赣南及桂东游击队编为一支队二团二营及三营一部,湘南游击队编为军特务营,鄂豫皖及鄂豫边两游击队编为四支队七、九两团,集中七里坪。

编制就绪,当即开始进行不到廿天的整训:斯时,又接到命令云:四月廿日派员莅临临点验。

十五日复又接命令不能久驻岩寺。

未及点验,我粟裕司令率领先遣部队,遂于是月廿八日出发,挺进江南敌后;军部亦于五月一日离开岩寺迁至太平。

接着又接命令不准久驻太平,于是,复又进移至南陵地带。

这时我一、二支队先遣部队已陆续深入芜湖以东,南京以南,溧水、溧阳以北狭小地区.(三)鄂豫皖游击队,一九三八年春集中七里坪,改为新四军四支队,下辖七、九两团,约一千二百余人。

又一部,原为河南桐柏山游击队,百余人,三八年在确山、竹沟改编,加上地方动员来的新兵及改编股匪,共约九百余人,是为八团。

四支队及八团均于一九三八年四、五月间分由七里坪、竹沟开赴皖东前线。

四支队七、九团在舒、桐、卢、无一带活动。

八团在卢、无活动一个短时间,即开至淮南路东、合肥、全椒一带活动,进入皖东前线。

丙、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江北四支队东进巢无地区及皖东前线,五月十六日首次与敌人在巢湖以南蒋家河口发生战斗,将敌全部击溃,缴获步枪十余枝,大旗一面,开江北第一次的胜利。

江南方面我先遣队进入镇江以南,六月十八日与敌在卫岗展开战斗,是谓卫岗处女战。

此役摧毁敌汽车四五辆,毙敌土井少佐—名,梅岗武郎大尉一名,缴获步枪十余枝,日币七千元,这次战斗,与江北遥相辉映,从此展开大江南北的游击战争.第一个时期:我军以严明的纪律,新军的姿态,出现在江南,当时群众一方面是赞美我们的军纪,拥护我们来抗战;另一方面对本军战斗力却表示怀疑,认为装备完好、武器精良的国军,尚且不能立足,何况这一小支武器窳劣、火力微弱之新四军?经过后来不断的胜利战斗,广大群众遂逐渐认识我军是真正抗日和无法摧毁的力量,于是我军威信大大提高。

在国军撤退以后,江南地区一部分士绅及民众所组织之游击队,云涌蜂起:但皆独霸一方,割据称雄,纪律极坏,敲诈勒索,无所不为,不抗敌而扰民,互相渔肉,勾心斗角,阻碍抗战发动。

本军对这些武装进行了艰苦说服工作;在他们互相倾轧之际,从中排难解纷,争取团结到抗战一致的旗帜下,惟有朱永祥、陈得功等股游击队,一贯不顾民族利益,甘心附敌,为虎作伥,民众称之为‚小日本‛,成为敌人伪政权发展的支柱,普遍的从事建立伪政权,发展维持会,致使群情消沉。

当时我们对这些武装则采取坚决手段解除之、摧毁之,从此广大民众消沉低落情绪,顿形好转,一扫乌烟瘴气,展开江南抗战的新局面。

在江北巢、台、桐、怀相继失守,国民党大军西撤后,局势异常混乱,地方士绅民众武装,遍地皆是。

我军四支队进抵此间活动,虽然是大大展开游击战争局面,取得本身的部分发展与壮大,但当时在高敬亭错误的领导下,坐失时机,以致大大的限制了部队的发展壮大。

第二个时期:(A)一九三八年冬,张云逸同志由军部渡江北来,并成立江北游击纵队,由地方党所组织的游击队编成,部队迅速发展。

一九三九年五月,叶军长和邓子恢同志相继渡江到皖北。

六月三日在青龙厂将高敬亭处决。

从此使四支队转到了党的领导下,大加改进。

是时,军部因感地区辽阔,统一指挥困难,遂于五月五日在卢江东汤池成立江北指挥部,统一指挥江北三个部队:1.四支队,下辖,七、九、十四三个团,共约四千余人。

2.五支队,下辖八、十、十五三个团,共约二千余人。

3.江北游击纵队,下辖一、二两个大队,共约一千余人,其一大队系由江南四团过来的一个营编成,担任军部与江北指挥部之连络。

枪毙高敬亭后,把部队挺进到皖东定远、凤阳、滁县,全椒等县广大地区。

以原来周骏鸣为基础的八团扩大起来的,开始成立五支队。

(B)我军团留守处,在河南确山县竹沟镇,组织了两个新兵连,由彭雪枫同志领导。

当一九三八年夏季,日寇打通津浦路,占领徐州、开封之后,郑州、洛阳日益吃紧,武汉告急,地方紊乱。

伪匪蜂起,由彭雪枫同志领导的两个新兵连,经过艰难缔造,以游击支队第二大队名义,于一九三八年十月一日誓师东进,东越平汉,道经西华,接近最前线,这时仅有一百七十八人。

自豫东沦陷后,国军西撤,政权瓦解,地方糜烂不堪,长期坚持地下工作的吴芝圃同志,在睢、杞、太边,组成了一支人民自卫武装——三支队,在党的领导下,日益扩大。

八月间,萧望东同志率一先遣大队(七十人枪)赴睢、杞、太协助三支队活动。

十月间,三支队会同萧大队入西华,至杜岗与游支会合,扩大了支队编制,共分三个大队,计九百四十五人。

此即开始向敌后挺进,首次在淮阳西窦楼与敌骑发生遭遇战斗,将敌击溃,于是通过封锁线,十月卅日经过鹿邑县城到达鹿邑东刘大庄休整,开展统战工作.是年十一月十九日,出征雎、杞、太;处处获胜。

原三支队九中队十二月与原在睢、杞、鹿邑活动的三支队二团部队合编为第二团第一营,以游支第二大队为第二营,成立了第二团(团长滕海清,政委谭友林)。

一九三九年一月三日,睢杞地方武装李广南部追随主力与原第一大队(在鹿邑白马驿)合编为第一团。

当时三大队则改为独立营,直接归支队指挥.三九年一月主力东进亳东,独立营再征睢杞。

二月,独立营连同睢杞地武一部归还主力,编为支队第三团.这时人数已有一七五—人。

一九三九年四月,敌人扫荡豫、皖.苏边。

中旬,鹿邑、亳县相继再度陷落。

我除留第一团(太康大队一个连是时已编入)于原地活动外。

主力于六月十五日抵怀远西涡河沿岸。

是时永城地方武装鲁雨亭部自动请求编入我军,编为一总队。

这时人员已扩充到四八二四人了。

一九三九年九月六日,回师涡北新兴集。

开展永、夏工作.—个月内先后成立了六个独立大队,成为游击支队发展的全盛时期。

部队增加至四十一倍以上(七三六九人)。

一九三九年十—月,游击支队改为本军第六支队。

十二月反共浪潮高涨。

是时第一战区自卫军第七路(我西华党所领导的)自动的由向明、王学武率领入豫皖苏边,组织第二总队;在萧东由耿蕴斋组成三总队(萧县游击支队与宿县大队组成);皖东北由张爰萍组成第四总队;并将各独立大队补充主力、或扩编为独立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