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1.2 等腰三角形
【教学内容】证明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进一步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是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逻辑推理的能力;在命题的变式中,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拓展命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发现一一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难点:经历“探索——发现一一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课件展示,复习巩固。
【情景导入】
在回忆上节课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在等腰三角形中作出一些线段(如角平分线、中线、高等),你能发现其中一些相等的线段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新知探究】
探究一、在等腰三角形中自主作出一些线段(如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观察其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并尝试给出证明。
探究二、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给予适度的引导,如可以渐次提出问题:
你可能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
你如何验证你的猜测?
你能证明你的猜测吗?试作图,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
还可以有哪些证明方法?
探究三、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相等;
等腰三角形腰上的中线相等.
并对这些命题给予多样的证明。
如对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学生得到了下面的证明方法: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D 、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
求证:BD=CE .
证法1:∵AB =AC ,
∴∠ABC=∠ACB(等边对等角).
∵∠1=12 ∠A BC ,∠2=12 ∠ABC, ∴∠1=∠2. 在△BDC 和△CEB 中, ∠ACB=∠ABC,BC=CB ,∠1=∠2. ∴△BDC≌△CEB(ASA). ∴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证法2:证明:∵A B=AC ,
∴∠ABC=∠ACB.
又∵∠3=∠4.
在△ABC 和△ACE 中,
∠3=∠4,AB=AC ,∠A=∠A.
∴△ABD≌△ACE(ASA).
∴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知识梳理】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相等;
等腰三角形腰上的中线相等.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其三个内角都相等,且每个内角的度数都是60°。
【随堂练习】
如图,已知△ABC 和△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AE=CD 4231E D
C
B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