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如何建设安全文化

浅析如何建设安全文化

浅析如何建设安全文化
前言:随着安全生产在政府决策层面和社会关注度程度上的日益提高,安全监管的压力也日趋增大。

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经营单位数量持续增加,工作标准逐年提高,事故控制指标逐年减少,责任追究力度不断加大,加之现实生产生活中事故隐患杜而不绝,非法违法打而不死,让安全监管部门、特别是基层一线的监管人员如履薄冰,有人将安全监管划为高风险类岗位。

究其原因,与现行的监管模式息息相关。

长期以来,保障生产经营领域的安全,政府强力的监管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生产经营环节还达不到本质安全,而当政府有限的监管力量与繁重的监管任务之间矛盾又越来越突出,事故必将如影随形。

时下, 事故发生时,新闻和舆论一致谴责制度缺陷、监管不力、责任不落实……然而却很少思考社会安全文化的缺失,去衡量安全文化在生产经营领域内巨大的作用力。

安全,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企业发展和生
存的永恒主题。

从国家来讲,安全生产事关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企业来说,安全生产事关经济效益的提高,事关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员工来说,安全事关生命,是人的第一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强烈。

当安全成为社会一种普遍的需求,其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必然成为时代的主流。

一、安全文化概念
很多人对安全文化的研究,通常把目标锁定某一单位或企业。

安全文化
的首创者——国际核安全咨询组( INSAG )给出了相对狭义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

”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 HSCASNI )对INSAG 的定义进行修正认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

”百度百科认为,安全文化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适用于高技术含量、高风险操作型企业,在能源、电力、化工等行业内
重要性尤为
突出
个人比较偏向于国内的一种定义方式,即“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或者还可以将HSCASNI 的定义修正为“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认知、价值观、态度、情感、愿景、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

站在政府管理层面和安全监管的角度,不能仅停留在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创建上,而应当对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安全文化创建进行统筹和规划,应
当着眼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单一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作为试点,作为一个辐射周边的典型。

二、我市当前安全文化现状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现实效果与政府的工作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是安全文化在基层底子薄弱。

相对于其他行业和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起步较晚,仍未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企业层面,安全监管部门虽然对高危行业实施了严格监管,但对于其他行业影响力不并大,甚至有的行业企业对于安全监管部门还一无所知。

在竞争的压力和利益的驱动下,不安全生产经营行为时有发生;个人角度,由于安全不能被人直接感知,只能通过危险、风险、事故、灾害、损失、伤害来反衬。

对于部分员工和市民来说,未直接接触风险,对安全缺乏直观的思想认识,安全意识不强,参与监管的积极性不高, 甚至存有麻痹和侥幸的态度,漠视事故隐患在身边的存在。

二是舆论传媒缺乏正确的导向。

所谓导向,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 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当前,在新闻传媒商业化的大环境下,传媒因生存的需要,
受利益的影响,导向偏移,弱化了许多正面的宣传引导。

加上政府、部门与新闻媒体的协调、协调机制不完善,沟通渠道不畅通,导致许多安全生产领域优秀的宣传素材被埋没,有些片面迎合读者需求的报道,甚至对安全生产工作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偏离了正能量的轨道。

舆论宣传是传播文化平台和窗口,从行为和目的上看,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引导人们的行动,这本身就是一门复杂的学科门类。

目前在基层,都在疲于应付现场监管,很少有人花时间去探索安全文化价值及其对推进安全监管工作的意义,舆论宣传工作浮于表象,流于形式,把工作成绩定格在呆板的数字和机械的形式上,却忽视了宣传的目标和实效。

每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没人评估;开展“遴选最佳安全人员”活动,上报的材料都非常空洞。

四是缺乏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因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新生的课题,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但却鲜有成功的范例,特别是在地区和城市的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目前仍没有一个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目前的安全文化建设,更多的只能靠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

五是缺乏充足的人力经费支持。

安全文化不可能靠一次宣传一蹴而就,也不能靠一个月的宣传
而产竿见影。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要有一支力量强大的专业队伍长年有效的积累的沉淀,在有必要的经费作支撑。

而人力和经费正是困扰基层安全文化建设的最大阻碍。

在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钱的基层,安监人员要么现场监管任务相当繁重,要么一人身兼数职,没有专门的文化建设力量。

其次,无论是媒体的宣传,还是其他形式的宣传,都离不开经费,而宣传的经费是一个没有上限的项目,这对一个基层单位来说,不能经承受。

三、关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近年以来,在安全生产领域内,“安全文化”逐步提到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要的议事日程。

** 区咸** 道创建首个“安全文化主题街道”,创办安全生产刊物,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安全生产书画摄影比赛、知识竞赛、优秀课件比赛,开展乡镇安全文化建设试点,区县举办“安全文化节”组织安全生产文艺汇演等系列举措,逐步拉开了全市安全文化建设的序幕。

虽然文化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但文化一旦形成,则具有变化人、陶冶人的功能,甚至可以改变社会发展的进程,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是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

一种文化,需要有理论的支撑,安全文化同样如此,在众多的企业中,有自己的安全文化的为数不多,要建立健全一个完整安全文化,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比如:安全生产监管是政府、社会、企业和市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企业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安全是被雇佣的员工条件;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更正;安
全就是生产力、安全是效益等等。

二是提高各级领导的安全文化素质。

领导者好比种子,通过他
们把安全价值观言传身教播种到每一名员工的心里,进而通过细致的工作和努力的实践不断进行培育,就能最有效地加快安全文化建设速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三是立足实际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在安全文化推进过程中,各单位要注重与本单位实际相结合。

可以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先启动后完善、先见
效后提高"的要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切实抓好企
业安全文化建设
四是不断创新安全文化的培育手段和方式。

在坚持已有的行之
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同时,要及时地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吸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思想,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市民和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

人的文化行为一定要靠文化来影响,安全文化也是这样。

要利用一切的宣传和教育形式传播安全文化,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达到启发人、教育人、约束人的目的。

五是利用一切手段和设施,加大对安全文化的传播。

要把对安全文化的宣传摆在与生产管理同等重要、甚至比其更重要的位置来宣传。

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改变人的精神风貌,有助于改进和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

文化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但一旦形成,则具有变化人、陶冶人的功能。

六是不断加大投入,发挥硬件的保证作用。

预防事故,除了抓
好安全文化建设外,还需要不断加大投入,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依靠不断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来不断提高安全化的程度,即保证工艺过程的本质安全(主要指对生产操作、质量等方面的控制过程),保证设备控制过程的本质安全(加强对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的管理),保证整体环境的本质安全(主要是为作业环境创造安全、良好的条件)。

生产场所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应将其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使人、机、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