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点19西周、变革与争霸、百家争鸣

考点19西周、变革与争霸、百家争鸣

考点19:了解西周礼乐文明的确立、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争霸和百家 争鸣
武王伐纣
结果:
经过: 周都城:
武王胜利,建立周朝, 史称西周
❖公元前1046年 ❖牧野之战 商亡周建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老子(春秋)道家学 派的创始人 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 化 (一辩证法观点) “无为而治”
庄子(战国) 继承和发扬老子学说
墨子
战国时期人, 主张“兼爱”、 “非攻”,他的言行记录在《墨子》 一书中。
韩非子
战国末期法家 学派的主要代表, 主张: 1、“法治”; 2、强化中央集权和 君主权力。
阅读考点P43,回答以下相
关分封制的问题
1、什么是分封制?
2、受封者必须履行哪些义务?
3、周朝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4、分封制是依据什么条件实行的?
什么是宗法制? 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 继承权力的制度
分封制的基础—— 宗法制
具体表现 作用
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
周王可以有效统帅 和控制诸侯
1.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东 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请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争霸的历史事件 你能把下面图表的空白部分完成吗?
变革
推目 动的
争霸
生产力的发展
百家争鸣
李悝变法 管仲改革 商鞅变法 吴起变法
( 齐始霸) (秦最强)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越王勾践
直面齐桓公
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 样做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 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
是怎么决定的?
血缘地位(宗法制度)
2.这与强调平等和奋斗竞争的现代 社会有何根本差异?
现代社会崇尚民主、平等、公平竞争 和个人的奋斗,当时重视人的出身。
根本差异是:西周社会强调社会等级
宗法制实际上就是等级制,那 么周朝统治者是通过什么方法 来维护等级制度的呢?
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将宗法等级制 具体化、生活化。
礼乐制度是为了维护古代 等级制度,体现社会的不
你认为古代的礼乐 文明对现代社会发
平等,当今是民主的社会,展有什么利弊?
所以不能发扬古代的礼乐
文明 。
礼乐文明的确立 分封制度 宗法制度 礼乐制度
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历史知识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东迁 到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为东周。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直面齐桓公
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自然条件—经—济基—础 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雄厚实力—善改于—革用人—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高明手段—策略—正确—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直面齐桓公
齐桓公称霸标志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许多 诸侯在 葵丘,会盟正式承认了他的霸主 地位。
商鞅变法
成为新兴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
有什么作用?
它是什么?
编钟
举行祭祀、宴饮等活动 中使用的主要礼乐器。 不同等级贵族使用的礼 器,其组合各不相同。 是中国礼乐文明的重要 组成部分。
体现西周的 等级 差异
同时促进中华民族的 音乐 艺 术的发展和 道德修养的提高
礼尚往来、礼贤下士、尊老爱幼、这 样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不随着朝 代的更替而有所变更,殃殃中华之所 以被誉为“礼义之邦”,就是因为这 些良风美俗使炎黄子孙展现着高尚文 雅、彬彬有礼的风采。所以当今社会 要大力发扬古代的礼乐文明 。
著有《韩非子》 一书。
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想一想,为 什么法家思想会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 级矛盾尖锐, 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 “法治”思想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需要,受到 各诸侯国的青睐和重视。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以“法 治”来维护。这种理论被秦王赢政所采用, 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变法前
变法后
土地国有,不得买卖 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奖励农耕
经济
爵位世袭 分封制 村落散居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军事
建立县制 编制户口
政治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孔子姓孔名丘,春秋时 鲁国人。中国历史上著 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我提倡 “仁”“礼”
“以德服 人”…
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孟子 老子
春秋晚期 仁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战国时期 仁政、民贵君轻 春秋晚期 顺其自然、无为
墨子 战国前期 兼爱、非攻
韩非子 战国时期 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孙武 春秋末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 战国时期 事备而后动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秦始皇颁布圣旨——制曰寡人欲招召天下贤士共 谋治理天下图国富民安之策急切不得延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学习方法)
孟子
孟子名轲, 主张:1、实行 “仁政”;2、 “民为贵”、 “君为轻”;3、 宣扬“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 道德准则。 著
有《孟子》一书。 后世把孔子和子和道家
孔子[仁]的学说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对方 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 和睦相处。
要求统治者要关心和爱护百姓
“仁”的另一面是克已复礼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要乎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儒、道、法、墨四派各自从自身立场出发,提 出了哪些治国思想?
孙武与《孙子兵法》
其最高境界为:“不战 而驱人之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美国人称《孙子兵法·三 十六计》是历史上最杰 出的智慧
《孙子兵法》成为美国 军校学员必修课
孙膑与《孙膑兵法》
孙膑,战国时期 著名军事家,孙武 后裔。
《孙膑兵法》,是 中国兵学史上一部 久负盛名的经典著 作,有较高的军事 理论价值。
礼--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
礼,规范了贵族的身份和地位,使贵族
长幼有序,涉及生活方方面面.
例如: 贵族的”死”(避讳)
天子— 驾崩 诸侯— 薨(hong)
大夫— 卒
士— 不禄
平民…… 去世
天子用鼎
诸侯用鼎 士大夫用鼎
据史料载:周王定朝时,曾制九鼎,象征 九州。周王可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 五鼎,元士用三鼎,彼此不可逾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