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导学案)
重点:金属镁的还原性。难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教学过程
【阅读】教材 P80 【知识梳理】
教学设计
认真听讲是学习高效的捷径!
1
【当堂检测】 1. 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骗人的事件屡有发生。 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是 A. 测定密度 B. 放入硝酸中 C. 放入盐酸中 D. 观察外观 2.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硝酸的是 ( ) A. Pt B. Cu C. Al D. Fe 3.稀硫酸中插入一块铜片,要使铜片迅速反应,可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 A.稀盐酸 B.硫酸钠晶体 C.硝酸钾晶体 D.三氯化铝晶体 4. 关于硝酸性质的叙述, 错误的是 ( ) A.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在浓硝酸和稀硝酸中,分别滴几滴石蕊试液,微热后溶液均呈红色 C.久置的浓硝酸呈黄色,是由于硝酸分解产生的 NO2 溶于其中的缘故 D.硝酸浓度越大,越易分解,氧化性也越强 5.下列物质的浓溶液敞口放置时,在瓶口有白雾产生,若用蘸有浓氨水的玻 璃棒靠近又有白烟生成的是 ( ) A.HCl B.H2SO4 C.H3PO4 D.HNO3 6.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 + + + A.K 、NH4 、Cl 、HCO3 B.NH4 、Na 、I 、NO3 + 22+ 2C.Na 、S 、SO3 、SO4 D.K+、Al3+、NO3-、Cl7. 向浅绿色的 Fe(NO3)2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 A. 颜色变浅 B. 变为深绿色 C. 没有改变 D. 变棕黄色 8.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1)开始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青州三中高一化学导学案
编号 课型 新授 教学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难点 主备教师 把关教师 使用教师 使用班级、时间 高一
补充深化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1、使学生认识镁单质的还原性和主要用途。 2、使学生认识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以及溴单质和溴 化合物的主要用途。3、使学生了解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和应用,认识综合开 发利用海水胡上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落实是成功的保证!
(2)若铜有剩余,快结束时的反应式为
6.在铁与铜的混合物中, 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 充分反应后, 剩余金属 m1 g, 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 H2SO4,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 m2 g,则 m1 与 m2 关系是( )
9. 下列化学反应中,硝酸只表现氧化性的是 A. 3Cu + 8HNO3(稀) B. C. D. CuO + 2HNO3(稀) C + 4HNO3(浓) 3Ag + 4HNO3(稀)
学生总结
【课后巩固】 1. 将铜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氮用排水法收集到气体 a L(标准状况), 则被铜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 ) A.
学生问题 反馈
a mol 22.4
B.
a molLeabharlann 11.2C.3a mol 22.4
D. 3a mol
2. 38.4 mg 铜和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 22.4 mL(标准 状况),则反应消耗的 HNO3 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 -3 -3 A. 1.0×10 mol B. 1.6×10 mol -3 C. 2.0×10 mol D. 2.2×10-3 mol 2. 某单质与浓硝酸按物质的量之比为 1:4 恰好完全反应, 若硝酸被还原的产 物仅为 NO2,则该单质不可能是 ( ) A. Fe B. Cu C. Ag D. C 3. 某金属元素的硝酸盐加热分解产生的 NO2 和 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8:1, 在加热的过程中,则该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 不变 B. 降低 C. 升高 D. 无法确定 4. 在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中,若有 1 mol HNO3 被还原,则被氧化的 Cu 的物 质的量是( ) A. 8/3 mol B. 3/8 mol C. 3 mol D. 3/2 mol 5.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 与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 铜和硝酸反应 ② Cu 和 FeCl3 反应 ③ Zn 与 H2SO4 反应 ④Fe 与 HCl 溶液 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 还原反应的是 ( )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④
△
(
)
A. m1 一定大于 m2 C. m1 一定等于 m2
B. m1 可能等于 m2 D. m1 可能大于 m2
3Cu(NO3)2 + 2NO↑+ 4H2O Cu(NO3)2 + H2O CO2↑+ 4NO2↑ + 2H2O 3AgNO3 + NO↑+ H2O
积极思考
勤于动手
天才来自于勤奋!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