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鼻咽癌

鼻咽癌

首程放疗潜伏期为5-57月(平均18.5月),再程放 疗潜伏期为4-25月(平均11.4月)。
放射性脑和脊髓损伤关键在于预防,降低受不必要 照射的组织范围。
耳放射损伤
射线引起中耳和咽鼓管黏膜充血、肿胀,导致咽鼓管 堵塞,间接引起传导性聋; 发生化脓性中耳炎时及时应用抗生素,必要时暂停放 疗;因咽鼓管阻塞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时,一般不影响 放疗,可鼻腔点滴麻黄碱,减轻黏膜肿胀。
放疗注意事项
放疗前拔出残根及龋齿; 注意口腔卫生,坚持饭后漱口; 保护放疗区皮肤; 放疗期间加强营养:多进食鱼汤、肉汤,避免辛辣、
油炸食物,禁烟酒; 坚持鼻咽冲洗,促进鼻咽部分泌物的排出。
化疗
1、诱导化疗(新辅助化疗) 用于分期晚,或鼻咽部肿瘤很大,或颈部淋巴结
4cm以上的患者; 一般不超过3个疗程,化疗后尽快放疗;方案为
DDP+5-FU或PTX+DDP; 优点:杀灭体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减少亚临床转移
灶;患者依从性好,能较好完成治疗;降低肿瘤负 荷,提高局部控制率; 缺点:延迟放疗;加速肿瘤细胞再增殖。
2、同步放化疗:化疗药物可每周使用1次,或 与正常化疗一样,每3周使用1个疗程。
优点:不会延误放疗; 缺点:毒性加重,如严重的粘膜反应。
可手术切除死骨并局部清理,若大面积坏死,手术 风险大,可保守治疗,如局部生理盐水冲洗及高压 氧治疗。
放射性黏膜炎
80%以上患者在放疗中发生严重黏膜炎,是引起放疗中 断最主要原因;
表现为局部疼痛,影响进食、吞咽及交谈困难;
累积剂量>50Gy时,特别是同步放化疗患者,出现严重 黏膜炎概率明显增加;

眶上裂

眶上裂

1支(眼神经) 眶上裂
2支(上颌神经)圆孔
3支(下颌神经)卵圆孔

眶上裂

内耳门

内耳门

颈内静脉孔

颈内静脉孔

颈内静脉孔

舌下神经孔
颈交感
交感神经节
症状和体征
嗅觉减退或消失 视力下降或消失 眼裂下垂,瞳孔扩大, 向外斜射、上下内运动障碍 眼球向下运动障碍
上睑、额部皮肤、前鼻腔及眼球黏膜感觉减退或消失 眶下、上唇皮肤、上颌齿龈黏膜感觉减退或消失 下唇、颏部、耳前皮肤、舌前2/3、下齿龈黏膜感觉减退或消失 眼球向内斜视,向外看复视 面肌瘫痪,兔眼、鼻唇沟变浅 神经性耳聋 软腭弓下陷,舌后1/3感觉消失,吞咽障碍 声带麻痹,耳道、耳屏皮肤感觉障碍 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萎缩,耸肩无力 单侧舌肌萎缩,伸舌偏向患侧 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裂缩小,同侧面部无汗
2、颈部组织纤维化:多在放疗结束后半年开始,表现 为转颈、吞咽困难,应避免高剂量及过大照射容积。
放射性骨坏死
鼻咽癌放疗最严重并发症之一;
放疗后导致低供血、低供氧、微循环障碍导致;
下颌骨<60Gy不发生,60-70Gy发生率为1.8%, 70Gy以上为9%,表现为局部肿胀不适;后装治疗 是导致颅底骨坏死的主要原因,表现为鼻咽恶臭、 鼻咽反复出血及剧烈头痛。
积的60%时,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62%,受照 射剂量<60%时,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13%; 4、眼部放射损伤重在预防。
唾液腺放射损伤
1、腮腺照射后出现的放射性口干被列为鼻咽癌放疗 并发症发病率之首;
2、分化好的唾液腺细胞具有一定的抗放射损伤能力, 处于有丝分裂和增殖期或未成熟细胞对射线敏感, 当剂量达40Gy后,唾液分泌明显减少;
3、辅助化疗:4-6疗程,放疗后1月左右进行 优点:不影响放疗,提高疗效; 缺点:局部供血差,一般状况差,可能无法完
成足疗程。
分子靶向治疗
1、西妥西单抗(爱必妥):与表达于正常细胞和多种癌细 胞表面的EGF受体特异性结合,并竞争性阻断EGF和其他配 体的结合。两者特异性结合后,通过对与EGF受体结合的酪 氨酸激酶(TK)的抑制作用,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 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的凋亡 。
脑神经症状:常先侵犯 V、VI 脑神经,继而累及 II、 III、IV 脑神经而引起头痛,面部麻木,眼球外展受 限,上睑下垂等脑神经受累症状;IX、 X 、XI、 XII 脑神经受损,引起软腭瘫痪、呛咳、声嘶、伸 舌偏斜等症状。
脑神经
脑神经出颅骨部位及受侵犯时临床表现
脑神经 出颅部位

筛孔

视神经孔
直接损伤听觉器官的神经结构,引起感音神经耳聋, 可应用B族维生素、辅酶A、营养药及丹参等。
眼部放射损伤
1、眼睑受照射数天即可发生眼睑红斑,受高剂量照射后 部分患者晚期发展为皮肤萎缩、瘢痕形成,致角膜暴露 导致干燥性角膜炎;
2、晶状体对射线敏感,2-5Gy可引起白内障; 3、视网膜照射剂量>50Gy、受照射剂量大于视网膜面
2、有效率(CR+PR):疗后第17周试验组有效率 为100%,对照组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尼妥珠单抗提高了肿瘤对放疗的效应但没有改善 生存。
疗效与预后
1、疗效:医科院肿瘤医院对该院自1990-1999收 治的接受足量放疗905例鼻咽癌患者分析结果显示, Ⅰ-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87%、76.9%、 66.9%。
详细询问病史: 不明原因的回吸性涕中带血、单侧鼻 塞、耳鸣、耳闭、听力下降、头痛、复视或颈上深部 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警惕鼻咽癌可能;
进行鼻咽镜检、EB 病毒及影像学检查; 行鼻咽部活检;
分期
初诊鼻咽癌的治疗
复发鼻咽癌的治疗
1年以内鼻咽复发者:尽量不采用再程常规外照射放疗。 可选辅助化疗,近距离放疗或IMRT;
处理:细胞保护剂应用、减轻疼痛、促进愈合和预防感 染;保持口腔卫生;进软食,避免烟酒、辛辣刺激。
放射性皮肤损伤
照射5Gy时可形成红斑,20-40Gy可形成上皮剥落及 溃疡;
放疗中尽量暴露受照区域皮肤,穿柔软棉质低领内衣, 避免局部摩擦,避免刺激性强的洗涤用品;
比亚分可在每次照射后涂抹于受照皮肤,通过水合作用 减轻皮肤干燥,同时舒张局部血管,减轻水肿。
鼻咽癌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肿瘤科 邱国超
发病率
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占头颈部肿瘤发病率首位,年发病率约 为10~30/10万,广东最高,约30/10万,世界其他地区发 病率一般在1/10万以下; 死亡率:广东6.47/10万、广西4.92/10万、福建3.28/10 万、湖南3.22/10万,居世界首位(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88/10万); 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 2~3 倍; 40~50岁为高发年龄组。
Bonner等进行的一项国际Ⅲ期临床研究纳入了424 例 Ⅲ~Ⅴ期无转移、病灶可测量的口咽、下咽及喉部鳞状细胞 癌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大剂量放疗组(213例)和大剂量放 疗联合西妥昔单抗组(211例) 。 中位局部控制时间联合治 疗组为24.4个月,单用放疗组为14.9个月;中位生存期联合 治疗组为49.0个月,单用放疗组为29.3个月。
大体分型
结节型:最常见的类型。 菜花型 溃疡型 粘膜下浸润型
病理
国内分型 大部分鼻咽癌属低分化鳞癌。 高分化鳞癌、腺癌、泡状核细胞癌等较少见。
WHO分型 1、角化性鳞状细胞癌:有高分化、中等分化和低分
化三种亚型。 2、非角化性癌(最常见):包括分化型和未分化型; 3、基底样鳞状细胞癌。
诊断
2、预后 患者相关因素:KPS、人种、治疗前血红蛋白; 疾病相关因素:分期、病理类型、原发肿瘤体积; 治疗相关因素:放疗方式、总剂量、化疗与否; 分子生物学因素:EGFR是肿瘤形成和侵袭性生长的
主要促进因素,是不良的预后指标。
1年以内颈部淋巴结复发者:手术或化疗;
1年以上鼻咽和(或)颈部淋巴结复发者:再程根治性 放疗(只照射原发部位,不包括区域淋巴引流区)
放疗副反应
中枢神经放射损伤: 1、放射性脑病:两侧颞叶底部受到照射是其发生的
主要原因,与放疗剂量有关。 急性期:放疗后数天或数周出现,表现为精神状态
和神智改变,如头痛、恶心、呕吐和意识障碍; 早期延迟反应期:放疗后1月-半年出现,表现为兴
2、泰欣生: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单克隆抗体(尼妥珠单抗)
一项在中国进行的随机、开放多中心的Ⅱ期临床研 究评价了本品对局部晚期鼻咽鳞状细胞癌(Ⅲ或Ⅳ 期)的治疗效果。入组病人137例,试验组接受泰欣 生治疗加根治性放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根治性放疗。
1、CR率: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的CR率为65.63%, 对照组为27.27%;疗后第5周,试验组的CR率 87.50%,对照组42.42%,治疗结束后第17周试 验组的CR率为90.63%,对照组51.52%,两组间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不典型;
鼻部症状:早期涕中带血,鼻塞;
耳部症状:耳鸣、耳闭及听力下降;
颈部淋巴结肿大:颈淋巴结转移者较常 见, 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占 60%,呈进行性增大,质硬不活动, 无压痛,始为单侧,继之发展为双侧;
头痛:肿瘤侵及筋膜、骨膜、颅底骨、颅内、颈椎,或合 并感染;
远处转移:晚期常向骨、肺、肝等部位转移;
奋性提高、头昏、烦躁等; 晚期延迟反应期,放疗结束后6月甚至数年出现,临
床表现不一;
2、放射性脊髓病:早期表现为放疗后1-6月出现低 头时下肢放射触电感,晚期表现为感官障碍、大小 便困难或失禁、一侧瘫痪或截瘫。
常规分割照射时脊髓受量45Gy,本病发病率0.2%, 57-61Gy,本病发病率5%,68-73Gy,本病发病 率50%。
病因
遗传因素:鼻咽癌病人具有种族及家族聚集现象;
EB 病毒:Old 等 1966 年首先从鼻咽癌病人血清中检测到 EB 病毒抗体,目前 EB 病毒的研究已成为探索鼻咽癌病因 学中的重要方面。
环境因素:① 进食咸鱼、腊味等腌制食品习惯,亚硝酸盐 含量较高;② 鼻咽癌高发区大米和水中微量元素镍(niè) 含量较高,鼻咽癌病人头发中镍含量亦较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