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
椎间盘功能
椎间盘富于弹性,承受压力,以后因各种 原因发生退变。 腰4-5、腰5-骶1间隙活动最多,椎间盘承受 压力最大,退变最早,最易发生突出,约 占90%-96%。
椎间盘生化成分
胶原、蛋白多糖、弹性蛋白和水 胶原——50%,I型,II型 蛋白多糖——髓核中央50%,外周10% 椎间盘退变: I型↑II型↓蛋白多糖↓硫酸软骨 素↓硫酸角质素↑弹性蛋白↓水90%→30%
二:药物治疗
包括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 西药治疗主要是依靠甾体类和非甾体类药物起消 炎镇痛作用,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扶他林、 芬必得、英太青等)、美洛昔康、塞来昔布。中 度以上疼痛应用泰勒宁、氨酚羟考酮、依托考昔 等也可配合脱水剂、维生素类、激素类药物治疗, 但长期使用易出现等胃肠道诸多不良反应和副作 用。
三、中医药治疗
中药治疗 寒湿腰痛 独活寄生汤加减 淤血腰痛 身痛逐瘀汤加减 肾虚腰痛 肾阴虚左归丸加减 肾阳虚右归丸加减
四、推拿手法治疗
推拿按摩疗法治疗腰腿痛历史悠久,流派众多。推拿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卧位牵拉旋 转可能使突出髓核部分回纳。②可解除肌肉痉挛,矫正腰 椎侧凸、棘突偏歪和小关节半脱位,使腰椎恢复正常解剖 序列。③调整腰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使椎间孔开 大神经根处区域容积相对增加,避免嵌压。④松解神经根 粘连。⑤恢复正常的腰椎解剖序列,利于椎间盘、韧带和 关节囊水肿的消退,静脉回流的改善,促进神经根周围炎 症的消退。⑥在部分病例髓核突出物即将破裂时手法可促 使其破碎并被挤碎,消除了突出物原有的张力,解除对神 经根的挤压。目前治疗腰突症的的手法主要是椎间旋转复 位法,包括定点旋转法和侧卧位斜扳复位法。
臀筋膜炎:臀部及下肢痛,臀部局部压痛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盆腔疾病:盆腔后壁的炎症、肿瘤
非手术治疗
适应症: 1、初次发病,病程较短的患者。 2、病程虽长但症状和体征较轻,休息后症状 能自行缓解者。 3、经CT或核磁共振等检查突出椎间盘体积较 小、无钙化且无合并椎管狭窄者。 4、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手术或已不参加体力 劳动的老年患者。 5、全身性疾患或局部皮肤疾病不能施行手术 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 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hernia of intervertebral discs
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 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 一种综合征
病
因
椎间盘退行性变( 力学、生物化学、年
龄、 免疫、遗传 )
损伤 职业 遗传因素 妊娠 腰骶先天异常
临床表现与诊断
腰 痛
急性突出时是剧痛,也可以缓慢出现下腰 背和腰骶部局限或广泛钝痛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由腰4、5和骶1、2、3的前支组成 常为腰4-5、腰5-骶1突出,故出现坐骨神经 痛。多在弯腰运动中突然出现,由腰部到 臀部、大腿后侧和小腿外侧的放射痛。当 咳嗽等腹压增加时,诱发或加重,卧床休 息后缓解。 腹股沟痛
一: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基本、传统而有效 的方法。当症状发作时应立即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卧于加 垫的木板床上,能使腰部软组织得到充分的松弛和休息, 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运走致痛物质,这样能明 显减轻疼痛,恢复功能。一般在开始一周需绝对卧床,三 周左右允许戴腰围离床活动。另外,在进行完大力牵引或 推拿治疗后,一般也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以保护腰部, 巩固疗效。 总之,卧床休息方法简单,无任何副作用,虽然疗程 较长,但疗效确实。许多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均可选用 这种方法进行治疗。
椎间盘的后外侧恰为脊神经根经椎间孔 突出的部位,椎间盘在此部位突出后常 压迫神经根,引起症状。
坐骨神经痛的原因
机械压迫
化学性物质的刺激和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 根发生炎症
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神经根,静脉回流 受阻,增加水肿,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 受压的神经根缺血
病理分型
膨隆型 局限性突出:纤维环部分破裂,而表层完整, 髓核局限性隆起,但表现光滑 突出型 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仅很薄外层纤 维环约束 脱出型 游离型 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髓核突入椎体松质 骨内及髓核沿椎体软骨终板和椎体之间的血管 通道向前纵韧带方向突出,形成椎体前缘的游 离骨块。仅出现腰痛,而无神经根症状,不需 手术
椎间盘生化成分
胶原、蛋白多糖、弹性蛋白和水 胶原——50%,I型,II型 蛋白多糖——髓核中央50%,外周10% 椎间盘退变: I型↑II型↓蛋白多糖↓硫酸软骨 素↓硫酸角质素↑弹性蛋白↓水90%→30%
纤维环前方较厚,又有前纵韧带加强, 较为坚实,后方较薄弱,但有后纵韧带 加强,而两后外侧缺乏韧带加强、最为 薄弱,为纤维环最易破裂,产生突出的 部位。
腰肌劳损和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第3腰椎横突 综合征 局部疼痛和下肢牵涉痛 腰部保护性痉挛、活动受限 可扪及痛性结节或条索 局部封闭疼痛消失
腰椎关节突关节综合征
中年女性 无外伤史 一次发作后,可经常发作 脊柱侧弯、肌肉保护性痉挛 棘突旁压痛 直腿抬高 间歇性跛行 马尾综合征 肌瘫痪
主 要 体 征
脊柱外形改变——腰椎生理前凸消失 腰椎侧凸
压痛点 腰椎运动改变 肌肉萎缩与肌力改变 感觉减退 L3——大腿内侧、膝内侧 L4——小腿内侧 L5——小腿外侧、足背前方、拇趾 S1——足外侧、小趾 腱反射 L3-4:膝反射,L5S1:跟腱反射
与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的鉴别
神经根及马尾肿瘤 发病缓慢,呈进行性损害
椎管狭窄症 :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的 狭窄,并使相应部位的脊髓、马尾神经或 脊神经根受压的病变。
与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鉴别
梨状肌综合征:臀部及下肢痛,与活动有关,
可见臀肌萎缩,臀部深压痛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髋关节外展、外旋位抗阻力时可诱发症状。
特殊体征
•直腿抬高试验及其加强试验 (Lasegue 征及Bragard征)
•健侧抬高试验(Fjersztajn 征) •仰卧挺腹试验 •股神经牵拉试验 •屈颈试验(Lindner征)
辅助检查
X线检查
CT和MRI
其他检查
B型超声检查
电生理检查
鉴别诊断
纤维组织炎 肌肉、肌筋膜、腱膜、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