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关系(官民),民事法律关系(民民),刑事法律关系(国家与犯罪嫌疑人)。
5.8.9.第一章、法理基础(保障权利,规范义务)1. 法的特征: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法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法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2. 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 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等规范作用。
4. 法律关系:人们之间形成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包括宪政法律关系(国家),行政 6. 法律事实(导火索):在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件 和行为。
事件: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
7. 法的基本单位是法律规范,一个法律规范不等同于一个法条,法条是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法;军事法。
10. 法的效力体系:11. 公法:法无授权即禁止12. 法律保留原则:依法只能由全国人民大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
13. 《税收征管法》规定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免退补税属于绝对保留事项。
14. 税收法定原则:明确规定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
15. 税收部门规章的立法权,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行使。
16. 立法程序:经过法律案的提出、审议、通过、公布,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并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和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
17.只有使用国家税务总局令文号的规范性文件,才是国家税务总局指定的部门规章。
18.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体是县级以上各级税务机关。
19.法的适用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
20.新法与旧法适用原则:实体从旧,程序从新。
21.上位法与下位法适用原则:(1)存在矛盾,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22.一般法于特别法适用原则:(1)存在矛盾,(2)同一效力等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23.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是依法行政。
24.2014年党的十八届中全会专题讨论以法治国问题,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一次。
25.社会主义法治的目标是剑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6.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二章、行政法基础(控制行政权,保护公民权)27.行政: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28.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法无明文规定的即禁止。
29.行政法特征:内容上:(1)研究对象的确定性,(2)内容的广泛性,(3)内容的相对易变动性,(4)包含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两种法律规范。
实体法规定实体性的权利和义务,程序法规定保障权利和义务的履行应遵循的程序。
形式上:(1)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数量多。
30.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31.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主体的设立,行政职权的赋予和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32.行政合理性原则:(1)行政行为的作出应符合法律的目的,即正当性。
(2)行政主体在选择行政行为的方式、处理的力度时,应注意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平衡,即平衡性。
(3)(3)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必须客观实际,合乎情理,即情理性。
33.税务行政法律关系:(1)主体:税务行政主体(税务机关:(2)客体:税务行政相对人34.税务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与义务:权利:(1)参与权,(2)知情权,(3)监督权,(4)请求权,(5)受益权。
义务:(1)遵守税务行政法律、法规,服从合法的行政管理、命令。
(2)接受税务检查、监督。
(3)协助公务的义务。
35.税务行政行为的特征:(1)法律的执行性(有法律依据,是对法律的执行)(2)单方意志性(事前,不需相对人同意可直接作出行政行为)(3)效力公定性(事后,在没有被依法撤销之前,必须履行该行政行为)(4)一定的自由裁量性(5)强制性36.税务行政行为的种类:(1)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可以反复适用)(2)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行政行为适用范围不同,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3)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是否可以由行政主体进行选择)(4)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能否主动实施行政行为)(5)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6)有利行政行为和不利行政行为第三章、税务行政许可38.行政许可原则:合法性原则,公开、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和监督原则。
39.信赖保护原则:行政机关依法变更或撤回生效的行政许可的,给相对人造成财产损失,应当依法予以补偿。
主观恶意以欺骗、隐瞒等方式获得的许可不受保护。
40.行政许可设定权限:(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通过制定法律设定《行政许可法》所列事项范围内的各种行政许可。
(2)尚未制定法律的,国务院可以通过制定行政法规设定行政许可。
(3)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定行政许可。
(4)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规章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时性行政许可实施期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提请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5)除上述情形外,不得以其他文件形式设定行政许可。
41.税务行政许可不能口头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申请。
42.税务行政许可审查以书面审查为原则,2名以上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核查,下列情况应举行听证:(1)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举行听证的事项。
(2)税务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许可事项。
(3)税务机关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其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
43.税务行政许可决定:在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审查后,应当当场或在法定期限内以书面形式作出许可决定。
44.获得行政许可的人如果需要延续行政许可有效期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30日依法提出申请。
税务机关应当在期限届满前作出是否准许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许延续。
45.税务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1)责令限期改正(2)中止行政许可(3)撤销行政许可行政许可的撤销,是对不正当行政行为的纠正,所以不构成行政违法,行政相对人对撤销决定不服的,享有复议申请权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46.申请人材料存在可以当场给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告知并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在5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四章、税务行政处罚47.《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告知处罚决定,陈述、申辩权利(听证)《税务处理决定书》补税、滞纳金《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款、加处罚款48.税务行政处罚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1.税务行政处罚必须由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规章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2.税务行政处罚必须由税务行政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实施,税务所有权实施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超过2000元应交其主管税务局实施。
3.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依据。
4.税务行政处罚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实施。
(2)处罚公正、公开原则(3)过罚相当原则(4)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5)监督、制约原则49.税务行政处罚种类:1.罚款2.没收违法所得和没收非法财物3.暂时停止办理出口退税50.行政拘留是行政处罚。
51.行政处罚主体:(1)行政机关,即县级以上具有行政处罚职能的行政机关。
(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52.税务行政处罚主体: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税务所和省以下税务局的稽查局2000元以下罚款53.税务行政处罚相对人权利:(1)知情权(2)陈述权和申辩权(3)申请听证权(3个工作日内申请):罚款金额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达到2000元以上,法人或其他组织达到1万元以上。
(4)拒绝不正当的检查和处罚权(5)其他法定权利54.共同管辖:谁先查处谁处罚55.税务行政处罚实施问题:(1)避免重复处罚(罚款)(2)减轻处罚和免予处罚:1.不能对不具由责任能力的相对人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即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不予处罚。
2.在相对人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情况下,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3)税务行政处罚时效问题: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税收违法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予行政处罚。
补缴税款无期限。
(4)税务行政处罚中的行政裁量权问题56.税务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当场作出处罚决定,仅对公民(包括个体工商户)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适用。
(1)条件1.违法事实确凿2.有法定依据(2)顺序和要求1.向当事人表明身份,出示税务检查证。
2.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当事人享有的陈述、申辩权。
简易程序告知可以口头告知,也可以用格式文书告知,口头告知应记录在卷。
3.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
4.填写具有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
5.将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送达行政相对人,由其签收。
6.将税务行政处罚决定报所属税务机关备案。
57.税务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1)立案(2)调查检察人员只有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才可以将以前会计年度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调回税务机关检查并开付清单。
(3)告知查处违法行为时,必须及时以处罚主体的名义向当事人发出税务行政处罚告知书。
(4)当事人陈述申辩和税务机关的复核(5)审理(6)作出决定58.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1)提出申请应当在收到《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后,3日内向税务机关书面提出听证要求,听证标准是对公民作出2000元以上或者对法人或其他组织作出10000元以上罚款的案件。
(2)税务机关应当在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后的15日内举行听证,并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主持人情况等事项书面通知当事人。
59.当场收缴罚款:(1)简易程序作出处罚决定,并依法给予20元以下罚款的或不当场收缴罚款事后难以执行的。
(2)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当事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困难的,经当事人提出当场收缴要求的。
60.税收违法行为认定:(1)是否是税收违法行为责任主体。
(2)税收违法行为是否存在主观过错。
(3)是否存在违反税法规定,给国家造成损害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