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仓储和仓储管理
第一节仓储的含义及分类
一仓储的概念
仓库是保管、存储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
仓库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是用来存放货物包括商品、生产资料、工具和其他财产,及对其数量和价值进行保管的场所或建筑物等设施,还包括用于防止减少或损伤货物而进行作业的土地或水面。
从社会经济活动看,无论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都离不开仓库。
仓储是指通过仓库对物资进行储存和保管。
一般来说,它指的是从接受储存物资开始,经过储存保管作业,直至把物品完好地发放出去的全部活动过程,其中包括存货管理和各项作业活动。
仓储的各项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生产活动;另一类是辅助生产活动。
基本生产活动是指劳动者直接作用于储存物品的活动,诸如搬运、验收、保养、分拣等;辅助生产活动,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所需的各项活动,诸如保管设施、工具维修、储存设施的维护、物品维护所用技术的研究等。
二仓储活动的性质
在这里是指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而言。
总的说来,仓储活动是生产性的。
(一)仓储活动性质
(1)仓储活动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任何产品的使用价值只有在消费中才能实现,而产品从脱离生产到进人消费,一般情况下都要经过运艳和储运。
所以,商品的储存和运箱一样,都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间环节。
(2)仓储活动具有生产三要素。
商品仓储活动同其他物质生产活动一样,具有生产三要素,即:劳动力—仓库作业人员,劳动资料—各种仓库设施,劳动对象一储存保管的物质,三者缺一不可。
商品仓储活动就是仓库作业人员借助于仓储设施,对商品进行收发保管的过程。
(3)仓储活动的生产特殊性。
商品仓储活动具有生产性质,但与一般物质生产活动相比又有不同的地方。
仓储活动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不改变劳动对象的功能、性质和使用价值,只是保持和延续其使用价值。
仓储活动的产品无实物形态却有实际内容,即仓储劳务。
所谓劳务,是指劳动消耗,要追加到商品的价值中去,追加效金的多少取决于仓储活动的社会必要劳动。
商品经过储存保管使用价值不变,但其价值增加。
这是因为商品仓储活动的一切劳动消耗都要追加到商品的价值中去。
(二)仓储方式
仓储保管方式一般有:
1.地面平放式——将保管物品直接堆放在地面上。
2.托盘平放式——将保管物品直接放在托盘上,再将托盘平放于地面
3.直接堆放式——将货物在地面上直接码放堆积。
4.托盘堆码式——将货物直接堆码在托盘上,再将托盘放在地面上。
5.货架存放式——将货物直接码放在货架上。
三仓储的分类
(一)按仓储经营主体划分。
1.企业自营仓储
企业自营仓储包括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自营仓储。
2.营业仓储
是仓库所有者以其拥有的仓储设施,向社会提供商业性仓储服务的仓储行为。
3.公共仓储
公共仓储是公用事业的配套服务设施,为车站、码头提供仓储配套服务。
4.战略储备仓储
是国家根据国防安全、社会稳定的需要,对战略物资实行战略储备而形成的仓储。
(二)按仓储对象划分。
1.普通物品仓储
是指不需要特殊保管条件的物品仓储。
2.特殊物品仓储
是指在保管中有特殊要求和需要满足特殊条件的物品仓储。
(三)按仓储功能划分。
1.储存仓储
是指物资较长时期存放的仓储。
2.物流中心仓储
是指以物流管理为目的的仓储活动,是为了有效实现物流的空间与时间价值,对物流的过程、数量、方向进行调节和控制的重要环节。
3.配送仓储
是指商品在配送交付消费者之前所进行的短期仓储,是商品在销售或者供生
产使用前的最后储存,并在该环节进行销售或使用前的简单加工与包装等前期处理。
4.运输转换仓储
是指衔接铁路、公路、水路等不同运输方式的仓储,一般设置在不同运输方式的相接处,如港口、车站库场所进行的仓储。
5.保税仓储
是指使用海关核准的保税仓库存放保税货物的仓储行为。
(四)按仓储物的处理方式划分。
1.保管式仓储
是指存货人将特定的物品交由仓储保管人代为保管,物品保管到期,保管人将代管物品交还存货人的方式所进行的仓储。
2.加工式仓储
是指仓储保管人在物品仓储期间根据存货人的合同要求,对保管物进行合同规定的外观、形状、成分构成、尺度等方面的加工或包装,使仓储物品满足委托人所要求达到的变化的仓储方式。
3.消费式仓储
是指仓库保管人在接受保管物时,同时接受保管物的所有权,仓库保管人在仓储期间有权对仓储物行使所有权,待仓储期满,保管人将相同种类、品种和数量的替代物交还委托人所进行的仓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