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市场经济教程(第四版) 课件 (2)[42页]
市场经济教程(第四版) 课件 (2)[42页]
二、宏观调控的手段
(4)工资杠杆 工资(包括奖金)是按劳分配的基本形式。工资杠杆的调节 作用是通过选择不同的工资形式和确定合理的工资等级差距, 来调节社会劳动分配和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工资在调 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等方 面的作用是其他经济杠杆所不及的。
第一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四是在主体功能区定位进一步明确的前提下,采取政策引导,有力打破行政性界 限,有力促进国内市场的深度融合,在京津冀一体化、内陆经济增长极建设方面取得实 效。同时,以上海自贸实验区为突破口,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以“两路一 带”发展为契机,扩大与各国经济的利益汇合点,努力创造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五是不断推进就业、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制度的 改革和完善,夯实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基础,确保社会能够充满活力与和谐有序。
第一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二、宏观调控的手段
2、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国家根据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要求,通过 经济机制,按照经济利益原则作用于经济活动,并对经济运 行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手段。经济手段具有诱导性、间接性、 自觉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它是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内在 因素,对调节社会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协调经济发展具有非 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二、宏观调控的手段 从各国制定的经济计划来看,尽管内容、时间和重点各不相同,
但具有以下共同点:
一是协商性。力解决五大突出问题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必须充分立足我们已经取得的历史经验、物质成果和改革成效,更 加注重规划的前瞻性、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切实解决改革发展中的体制机制短板 ,切实激发经济运行中的一切要素活力,切实增强经济带动力强、影响足够深远的发展 动力基础。从现实状况出发,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我们必须破解五个方面的突出问 题,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一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二、宏观调控的手段
(3)信贷杠杆 信贷是以有偿使用、还本付息、限期归还为基本特征的一种 特殊的资金运动形式。信贷杠杆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运行 状况,通过调节利率和确定不同的贷款方向、贷款数量、贷 款成本,以控制和引导资金运动,从而调整国民经济有序运 行的一种杠杆。
第一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二、宏观调控的手段
(5)汇率杠杆 汇率杠杆是指一个国家通过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比率变动影响 宏观经济、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一种杠杆。国家运用汇率杠 杆影响进出口贸易总量与结构,从而影响国内资源的配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使本币贬值即让汇率上升,可引起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反之,汇率下降,将使出口减少,进 口增加。国家通过汇率的变化,影响资金的流入流出。如果 本币贬值,对外在预期汇率不会继续上升的条件下,资金流 入量将增加,流出量将减少。
二是基本理顺各类要素市场价格,在资金、土地、技术、知识产权、人力资本和自然 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改革方面,寻求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在综合平衡各方面利益基础 上,充分发挥市场形成生产要素价格的作用。也以此切实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国际化 、土地交易市场交易规范化、城市债务融资过量化等当前最棘手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 改革。
第一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二、宏观调控的手段
3、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经济立法、经济司法和经济仲裁 调控经济活动的强制性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经 济利益的统一性与多元性并存,这种错综复杂的利益体系 和决策体系,要求国家将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管理方式, 把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处理各方面关系的基本原则,加以 系统规范化,以法律形式强制人们自觉遵守。
第一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一、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指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所要达到的国民经 济运行状态的预定目的。在宏观调控这个层次,国家作为社会的代 表所追求的主要是经济总量平衡、经济持续适度增长、充分就业、 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个社会经济效益 的提高和公正的收入分配。具体地说,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二、宏观调控的手段
(1)价格杠杆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价格高低 是商品价值实现状况的标度。由于商品价值的实现状况,直 接关系到商品的卖者和买者、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价格的每一变动都会发生经济利益的转移,因此价格能够按 照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调节经济利益来调节社会生产、分 配、交换、消费,发挥灵敏的经济杠杆作用。
第一节 宏观调控理论
宏观调控是政府的经济职能,是政府为实现经济稳定化、资源配 置最优化和分配公平化,而对社会供求总量、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 支总量和外汇收支总量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调控 的对象和客体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及其结果,调控的手段包括计 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一是构建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通过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规范政府各类经 济行为,全面推进政府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绩效清单,切实履行好政府的宏观调控、 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从国家层面要着力于增强宏观调控 的前瞻性、全局性、针对性、协同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推进政策手段的科学化和机 制化。
第一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二、宏观调控的手段
(2)税收杠杆 税收既是国家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又是调节生产、流通、 分配、消费的重要工具。税收杠杆是指国家运用税收参与国 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通过对各经济主体行为发生影响, 达到调节经济活动的一种杠杆,它是通过国家的税收政策和 制定不同的税种、税率,来鼓励和限制、影响和调节企业及 个人的经济活动。
1.保持经济总量 基本平衡
2.保持经济持续 适度增长
3.实现充分就业
4.保持物价基本 稳定,抑制通货
膨胀和通货紧缩
5.优化经济结构
6.保证国际收支 平衡
第一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二、宏观调控的手段
1、计划手段 计划手段是指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计划对国民经济运行 和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计划手段的作用,是合理确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 平衡、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集中必要的物力、财力进行 重点建设,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社会资源得 到更为合理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