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节树干形态及造型技艺

第4节树干形态及造型技艺


盆景学讲义
第四节 树干形态及造型技艺
• 有些初入门的盆景爱好者,常常在阅读花卉报刊书籍 中,遇到不少自己不很了解的行话术语,这些行话术 语,有的是在实际操作中约定俗成的,也有比较专业 的规范语言。本期《盆景赏石》版,特别摘录一些常 用盆景造型名词进行解释。 • 直干式 • 树干直立,枝条分生横出,疏密有致层次分明。此 式表现出雄挺拔、古木参天的神韵。我国岭南盆景的 大树型浙派盆景的形式多属此种常用种有五针松金钱 松、水杉、榆、榉九里香、罗汉松等。 • 斜干式 • 树干向一侧倾斜,一般略弯曲,枝条平展于盆外, 树姿舒展,颇具画意。一般桩景多采用斜干式。常用 树种有五针松、榔榆、雀梅、罗汉松、黄杨等。 盆景学讲义 • 卧干式
盆景学讲义
第四节 树干形态及造型技艺
• • • • 一、直干式;二、斜干式;三、曲干式; 四、卧干式;五、临水式;六、悬崖式; 七、游龙式;八、象形式;九、风吹式; 十、垂枝式;十一、枯干式;十二、枯梢式; 十三、一本多干式;十四、双干式; • 十五、三干式;十六、丛林式
盆景学讲义
第四节 树干形态及造型技艺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左:台弯盆景;右:飘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特征:树干横卧于盆面,如卧龙之势,树冠树条则昂
• • •
• •
然向上,生机勃勃。树姿苍老古雅,有似风倒之木, 富于野趣。 常用树种有雀梅、榆树、朴树、铺地柏、九里香等。 造型:横卧干段不要太长,有穹形弯曲最好; 上扬段与横卧段相接要自然过渡,要弯、软,忌直角、 死曲; 根要耸立、有力,忌浮滑蛇软。 配盆多用长方形盆,可配山石加以陪衬,以求均衡美 观。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云海游龙
盆景学讲义
九、风吹式
• • • • • • 特点:定向、逆枝、偏冠。 效果:表现风的速度,动力感强 分顺风式和逆风式 逆风式:表现对抗、搏击之意 顺风式:有浮萍顺水、随波逐流之意。 造型:剪、扎、缠绕弯曲等方法培养逆 枝、偏冠;选桩时应以曲斜干为好。
特征: 树干向一侧倾斜,
二、斜干式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三、曲干式 • 特征:树干弯曲向上,犹如游龙。常 见的形式取三曲式,形如“之”字。枝 叶层次分明,树势分布有序。 • 川派、徽派等盆景常用此种形式。 • 常用树种有梅花、黄杨、真柏、紫薇、 紫藤、罗汉松等。 • 造型:根据树桩特征、创作者创作意图 创作。
造型:1、龙头的培养:主干始终 保留,萌蘖枝(压条(繁殖,第 二年剪离母体并移栽)。多次反 复,使干基膨大而奇特。 2、龙身造型: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梅 花
盆景学讲义
梅 花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八、象形式 • 利用树干和整个树木体态进行动物形 象造型, • 常用树种有榕树、金弹子、黄杨。 • 多用天然有形态的老桩,适当人工修 补。做到似与不似,像与非像之间, 增添观赏趣味,发人遐想。
一、直干式
造型: 1、干:一般主干较高,充分展示干身的阳刚之
美,给人以雄伟、高耸、刚直、宁折不弯的意境
2、枝:可以采用飘枝、叠枝、加重一边的 方法,取不等边三角形构图。 3、结顶应曲折、方向多变,最后可偏离也 可不偏离主干中轴线。 特征:树干直立,枝条分生横出,疏密有致层次分 明。此式表现出雄伟挺拔、古木参天的神韵。 我国岭南盆景的大树型浙派盆景的形式多属此种 常用有五针松金钱松、水杉、榆、榉九里香、罗汉松等。
四、卧干式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五、临水式
• 与悬崖式相似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六、悬崖式
• 特点:树干弯曲下垂于盆外,冠部下垂如瀑布。 因树冠的下垂程度可分为大、中、小悬崖。 • 小(小于是1/2);中(1/2-盆低);大(底于盆底) 艺术效果:有苍松探海之势, 呈现顽强、刚劲的性格。 常用树种:五针松、铺地柏、 黄杨、雀梅、葡萄、六月雪 等 造型:录象中已经讲过
丛林 式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梅 花
方 拐
盆景学讲义
• 链接视频\盆景欣赏(苏伦24f)
盆景学讲义
景的造型方法 来源: 作者: 时间:2004-08-14 点击: 587 树桩盆景造型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也是一个精心制作 的过程,下面仅将徽派盆景的几种主要形式的造型程序、方法一一介绍如下。 1.游龙式 [炼苗] 地栽或上盆造型,必须先行炼苗。为了便于造型的操作,无论是地栽,还是上盆炼苗,务必把基部稍有弯曲的凸面朝下,凹面朝上,或把根系多的一 侧朝下斜栽,倾斜的角度与地面或盆面约成30~45度;然后再覆土到原来的根颈部位,压紧埋实,浇一次透水;继之,覆以少许细土。除非情况特殊,一般不直接 进行造型,而是经过2-3个月的炼苗,或1年的服盆后再行造型。 [审苗] 选定了一株植物进行造型,先必须进行认真的审视推敲,有儿个大枝、主干可作儿弯、采用哪种形式最合 适、枝条怎样伸出、如何构图最为理想等, 进行再三斟酌、做到胸有成景。 [修饰] 经炼苗的植株,在实施造型前,应将主干上的细小杂枝及主干上的叶片全部剪去,整治干净,以免妨碍造型的进行。但是,应该注意只要是估计以后 有用的枝条都应尽量保留,以防他处枝条失手折断,也可作缘干牵引,补填缺枝的部位。 [绑衬] 凡地径达3厘米以上的植株,或枝条脆硬的植物种类,都必须先行绑衬,后再作弯。其方法是:先用一根厚约1一3毫米、宽1厘米、长度与植株高度相 等的薄竹片的一端,沿着斜栽主干贴地面之一侧,从基部插入土中,也可用1一2股粗铅丝代替竹片作衬,粗度以能制服被造型植株的干枝为适;将竹片或铅丝压靠 在主干上,用未霉烂的芝麻从主干的基部,连同竹片或铅丝一并捆紧,环环相扣紧缠而上,(如果用铅丝可让其始终处在预将作弯的凸面上),直到主干顶部或稍下 处为止,打一结扣,勿使绑扎物松脱,用剪子把散乱的单丝芝麻修剪干净,以便下一步的作弯。 [弯干] 在主干基部1处,用一段细棕绳打结捆好,然后把两股合并搓成一股,用右脚将绳踩于地面或盆面;系绳处如未绑缚竹片、芝麻,则要用硬树皮或厚纸 壳垫好,以防勒伤韧皮部;右手抓住主干的上部,左手心把握基部第一弯欲凸起处,右手用力将主干缓缓压弯,切忌用力过猛;用踩在有脚底的棕绳捆扎固定在2 处,并且结应打在被弯曲主干的背面;将多余的棕绳剪断,就完成了第一个弯曲。再用一段细棕绳在第一弯凸起稍上处3打结捆好,并成一股,踩在左脚下,右手 掌心握住欲作第二弯曲的凸起处,左手抓住主干上部,用暗劲向与第一弯曲相反的方向压下,再用左脚下绞好的棕绳捆扎,固定于4处,即完成了第二个弯曲。继 续用一段棕绳捆扎在第二弯曲的凸起稍上处5,绞好后踩于右脚下或咬在口中,左手心把握于第三弯欲凸起处,右手抓住主干上部,向与第二弯相反的方向压下, 将绞好的棕绳固定在6处,完成第三弯。最后用一段棕绳的一端固定在第三弯的凸起稍上处7,将梢头向与第三弯相反的方向弹压,用棕绳的另一端打结固定在8处。 这样一个游龙式桩景的主干造型即告基本完成,如果主干较高、枝桠较多,还可照此式样继续作弯,直到顶梢为止。一般顶梢应位于主干基部的正上方,才显得稳 定。 [屈枝] 主干处理完成后,即可进行枝条处理。如果是较粗的枝条,同样必须衬以竹篾或铅丝方可进行蟠扎,但选用的竹片要比衬干的竹片薄而窄,用铅丝要 比衬干的铅丝细;枝条不粗也可不衬竹片或铅丝,直接用细棕绳吊扎或用细铅丝缠绕造型。首先将一根很细的棕绳捆在干与枝的分杈处a,然后将单股细绳绞成双 股粗绳,咬于口中,一手抓住枝条欲凸起处b,另一手将枝条压弯,用双股棕绳固定于a处,即完成了枝条第一弯曲;又将一根细棕绳系在枝条第一弯凸起处b,并 成双股后,同上法将枝条压弯固定于b处即可,这样第二弯即告完成;枝条弯曲一般只需2-3个弯,弯多反而美。其他枝条的处理也与此相同(见图31、32)。 应当 注意,在主干的每一凸面上应不止留有一个枝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择优留用,一般多落1-2个备用枝,以防失手折断后造成缺枝;大多数情况下,选用的枝条必 须尽量靠近外凸处正中的偏上或偏下,处在凸面的偏侧方向最佳。假如该部位无枝条,也可将其他部位的枝条缓缓作弯,调转方向,用以填补缺枝的部位。 [剪叶] 弯干、屈枝完成以后,就要处理叶片和细枝。本着“虚实结合”的原则,过分密集的小枝和叶片要删剪掉一部分,过分稀疏的部位在不影响观赏的前 提下,也要从别处引来枝叶填缺补白,或稍加修剪,促进腋芽、隐芽的萌发,以期长出更多的细枝和叶片,弥补缺如之处。过于茂盛外伸的枝条也要酌情修剪,避 免枝条错乱穿插,获得层次分明的效果。干、枝、叶处理完成后,游龙桩的雏形也就大致形成了。 [提根] 干、枝、叶处理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没有出现意外的情况,可逐步用竹签将根际处的土壤挑开,但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会影响植株的正 常生长。应该让植株有一个缓慢的适应过程,经过1-2年的时间,把根际周围的土壤挑去相当一部分,使其基部的粗根撑空或部分露出土外,显得盘根错节。 [点石] 点石在盆钵中进行。选择理想的配石,其大小、形态、颜色、质地都要与造型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白 花 继 木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盆景学讲义
对 节 白 蜡
盆景学讲义
对节白蜡
盆景学讲义
十二、枯梢式
模拟自然界老树枯枝或受雷击 的现象,树木显得老态龙钟,奇 特古雅。 • 有的树顶是犄斜式结顶,有的枝 条则成风吹式,还有一种枯枝式的 神枝造型。
盆景学讲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