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威尼斯的小艇 教案

威尼斯的小艇 教案

《走进水都》主体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引领点拨,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多视角读议群文,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增进学生对威尼斯的了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多视角读议群文,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情,领会作者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威尼斯的小艇》,补充阅读《水都威尼斯》和《威尼斯之夜》。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出示图片)师:我喜欢旅行,(出示图片)猜猜这是哪里?(北京的长城故宫,西安的兵马俑,),很遗憾有个地方我没有去过,你知道是哪里吗?我只去过号称东方威尼斯的苏州,听说威尼斯这个地方很美,于是我就找度娘了解它,原来喜欢这里的人不止我一个,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塑造各自精彩的威尼斯,让我们去瞧瞧(作曲家乐曲中的威尼斯,诗人诗歌里的威尼斯,画家油画中的威尼斯、编制心中的威尼斯、摄影师镜头前的威尼斯,作家笔下的威尼斯,小朋友们眼里的威尼斯)(出示威尼斯的图片)你认为威尼斯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威尼斯。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阅读《水都威尼斯》这篇文章。

新授: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师:课前我们通过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对威尼斯有了大致的印象,威尼斯到底是什么样的城市呢?美国有位语言大师马克吐温写了一篇关于威尼斯的文章,题目是(课件出示)预习过课文,文中的生字词能掌握吗?我来检查三个词语,请大家做好准备,哪位同学愿意上黑板来写,(威尼斯、纵横交叉、小艇)。

你能不能看着这张威尼斯的河道图,边画边告诉我们什么是纵横交叉?谁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观看视频、初步感受。

1、播放视频,初步感受威尼斯优美的风景,了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

师: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纵横交叉的河道和小艇,让我们结合手上的这篇文章一起去看一段视频,从中你又能了解多少(播放视频)
2、阅读《水都威尼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作角度。

师:视频中大部分的介绍都出自《水都威尼斯》(板书:水都),作者在介绍威尼斯的过程中,什么方法用得特别多?你从哪个数字了解到什么?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数字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威尼斯。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马克吐温又是从什么角度来介绍威尼斯的呢?自读课文2-6自然段,想想马克吐温在威尼斯都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马克吐温看到了、、¨¨¨小艇穿行在纵横交叉的河道中,此时的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

生汇报。

师:马克吐温对谁印象最深刻?(船夫)
四、研读课文,深入感受。

1、船夫的驾驶技术:
师:作者是怎么评价船夫的?(板书:技术好)(把句号改成感叹号)再读。

这次我听出了马克吐温对船夫的敬佩之情。

我没看过船夫是如何驾驶的,所以心里是这样想的(感叹号改成问号)。

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疑问?永远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学习知识,你会得到更多。

马克吐温是怎么说服大家的?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马克吐温描写了哪几个画面来展现船夫的驾驶技术,圈出最能说明船夫驾驶技术好的词语。

生汇报
1、如果此时你坐着小艇上,你会看见什么?听见什么?船只多,速度极快,
在我们看来难不难?船夫处理起来有如家常便饭,难怪人们会发出如此的
惊叹/(难怪人们会对船夫心生敬佩之心),你能读出这种情感吗?
2、哪些词语体会到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左拐右拐、挤)船夫要从缝隙中挤过去,又不能碰到其他船只,难不难?这样的画面,马克吐温只看到过一次吗?(不是)你从哪里知道?船夫每次都能这样挤过去吗?马克吐温一次又一次看到这样的画面,他心里会怎么想?请你读读这句话。

3、这个画面的难度系数高不高?我们看看难在哪里?这么难船夫都能应付自如,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4、同学们,马克吐温为什么要把这个画面放在后面呢?(遇到的情况越来越不易,我们对船夫的敬佩之情也就越来越高。


5、师:当我们看到这个画面时(点击课件)女生读,我们对船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当我们看到这个画面时,男生读,我们对船夫的敬佩之情又增加了。

当我们看到这个画面时,全班读,我们已经被船夫的驾驶技术彻底折服。

你还怀疑船夫的驾驶技术吗?
6、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没有写到船夫,我们可不可以删除?(不可以)是的这是从侧面反应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这一个一个画面中,足以把我心中问号拉直,不禁让我感叹(师读)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读读这个自然段。

有了这样的船夫,小艇才能穿行在纵横交叉的河道中,威尼斯才充满了活力。

2、小艇的样子
这样技术娴熟的船夫驾驶的是怎样的小艇呢?
(出示)指生读。

其他同学圈出小艇的特点。

生汇报.
师:作者不仅写出了小艇的特点,还特别有想象力,你最喜欢哪一处的想象?
(新月)
师:生活中弯弯的事物有很多,比如:香蕉、镰刀。

马克吐温把它想成新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画面呢?
配乐读:夜幕降临,一弯新月挂在天边,把银光撒在水面上,四周一片蔚蓝,小艇从水面掠过,让人觉得天上有一个月亮,水中也有一个月亮。

师:你感受到什么?虽然我们可以想成香蕉可以想成镰刀,但是唯有一弯新月最能体现小艇的形态美,还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境界里。

(水蛇)
师:原来静止的画面一下就生动起来了。

就是这样的小艇点缀着这座水上城市,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自然段。

3、与人们的关系密切。

马克吐温就是坐着这样的小艇上去了解这座充满活力的威尼斯。

他还看到了什么?你们白天瞧谁来了?晚上(出示句子)开火车读。

此时的威尼斯是喧闹的,一个个画面多像一首美妙的诗歌啊,威尼斯人过着诗情画意的生活,人们靠着小艇忙碌着、工作着,生活着,小艇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活力。

马克吐温正是通过动态的描写,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威尼斯。

(板书:动态)
五、拓展阅读,丰富感受。

喧闹的威尼斯,也有安静的时候,(师配乐朗读)你们喜欢这样宁静的威尼斯吗?作者只了用这点笔墨给我们带来宁静,让人觉得不过瘾,我们跟随法国作家乔治桑走进《威尼斯之夜》(板书:夜晚)自己读一读,你觉得哪里写得最美,找出来,一会和我们分享。

指生读。

多美的夜晚,作家通过对威尼斯静态的描写,(板书:静态)把我们带入一个梦幻般的境界了。

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威尼斯。

相信此时这座水上城市已经深深留在我们的心里。

六、教师总结,梳理所学。

正是有了这些不同角度的文学作品,(板书:不同视角)我们才能不断发现这座城市的魅力。

如果我还想更多地了解威尼斯,有什么建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作家们的威尼斯》这本书,相信你会对威尼斯有更全面的了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机会亲自到威尼斯走走,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七、板书设计:
水都数字
26威尼斯小艇动态
夜晚静态
(不同视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