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方法PPT课件
(2)客观基础:事物之间的统一性。
(3)形式
• A对象具有属性:a, b, c,
d
• B对象具有属性:a1,b1,c1
• 所以,B对象也可能有属性
d1
• 环节:联想和比较
(4)类型 ①定性类比
划分的依据:a.b.c与d的关系 • A.简单共存类比 • a.b.c与d存在简单共存关系 • 例: 奇特云彩 地震 • B.对称类比 • a.b.c与d存在对称关系 • 例:电子运动方程的正负能量解 • 物质世界的正负电子
凝固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
•
(3)作用
• 使理论、事实等科研基础条理化(网络搜 索);
• 有利于发现和掌握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元素周期律);
• 为人们寻找新的具体事物提供向导(始祖 鸟、文昌鱼、北美肺鱼等的发现)。
3)类比
(1)概念: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 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
C.因果类比
a.b.c与d存在因果关系
例 声:回声、音调、响度
波动
光:反射、颜色、亮度
光:
波动
②定量类比(协变类比)
• a.b.c之间的数学关系相似
例 光:
费尔玛原理,波粒二象性
物质粒子: 莫泊丢原理
物质粒子:
波粒二象性
(5)特点 • 推理的两个对象之间的跨度大; • 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严格的逻辑中介,因
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没有遇到反例,于 是作出结论说:该类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 逻辑形式:
S1是(或不是)P, :
Sn是(或不是)P, S1… Sn是S的部分对象,且无反例; 所以,所有S是(或不是)P。
例1: 丹麦的天鹅是白的 英国的天鹅是白的 伊朗的天鹅是白的 美国的天鹅是白的 中国的天鹅是白的 且无遇上任何反例
• ◆概念: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刻画。
1.比较、分类和类比
1)比较 (1)概念:确定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 (2)客观基础:客观事物存在的差异性和同
一性。
• (3)类型 • 空间比较(横向比较) • 时间比较(纵向比较)(必然包含空间比较)
(演化、冥王星) • 理论与实践的比较(行星运动第一定律) • (4)比较的逻辑规则 • 注意可比性,即应在同一条件下(对象,
• 例1:四色定理
例2: 水星绕日运行 金星绕日运行 地球绕日运行 火星绕日运行 木星绕日运行 土星绕日运行 天王星绕日运行 海王星绕日运行 冥王星绕日运行 结论:太阳系的大行星都绕日运行
• C.要求 ▪ 前提确实 无一虚假 ▪ 穷尽对象 无一遗漏 • D.特点 ▪ 结论可靠 ▪ 适用范围小
②不完全归纳法 (预见功能—或然性) • A.简单枚举法 • ◆概念:根据已观察到的某类事物的个别
此结论具有或然性。 (6)作用 • 做出新的技术发明(响尾蛇); • 提出科学假说(库仑定理,引力波); • 为模拟实验提供逻辑依据; • 激发想象力。
(7)提高结论的可靠程度
• 比较两个或两类事物的相同属性愈多,结 论就越容易正确(相同属性的量);
• 找出属性间的制约关系,防止机械类推(相 同属性的质);
环境,指标)进行; • 相比较的应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异中之同,
同中之异)。
(5)作用 • 对客观事物进行定性的鉴别和定量的分析; • 由能够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推知无法直接观
察的现象(生物进化); • 对理论研究的结果与观察实验的事实之间
是否一致作出明确的判断。 (6)局限性
比较的总是对象的较为有限的方面
• 寻找是否有和结论相排斥的属性,防止不 正确的结论(检验)。
2.归纳与演绎(个别←→一般)
1)归纳
(1)概念:以个别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 属性为前提,推出该类对象也具有(或不 具有)某属性为结论。
(2)客观依据:个别中有一般。
(3)分类
完全归纳
简单枚举
不完全归纳
科学归纳
统计归纳
①完全归纳法(描述功能—必然性) A.概念:根据某类对象的每一个对象有 (或没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 的全部对象有(或没有)某种属性。 B.逻辑形式:S1是(或不是)P, S2是(或不是)P, : Sn是(或不是)P, S1… Sn是S类的全部对象; 所以,所有S是(或不是)P。
: Sn是P, S1… Sn是S类的部分对象,并 且S1… Sn都与P有因果联系; 所以,所有S是P。
• 例1:金受热后体积膨胀;
•
银受热后体积膨胀;
•
铜受热后体积膨胀;
铁受热后体积膨胀;
•
因为金属受热后,分子的凝聚力减弱,
分子运动加速,分子彼此距离加大,从而导
(2)发散性思维 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即突破已有范式的约 束,以各种途径寻找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从统一的来源中产生出各式各样为数众 多的输出-------” —— 吉尔福德 3)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根据思维的成果是否有真正的创新
一、逻辑思维
• ◆逻辑思维(概念思维、理论思维):以 概念为基础的判断和推理,有固定的规则 可以遵循。
科学思维
如何思维比思维什么更为重要。
——歌德
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 思维的能力。
——劳厄
• ◆思维: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 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 ◆思维的种类 • 1)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 • 根据思维是否有固定的逻辑规则
2)收敛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民主与集中) 根据思路是否开阔 (1)收敛性思维 辐集思维,求同思维,指把众多的信息引 导到条理化的逻辑系列中,产生出逻辑结 论来。
结论:天鹅皆白 例2:“瑞雪兆丰年”,“鸟低飞,披蓑衣” 例3:歌德巴哈猜想
◆提高结论可靠性的条件 • 前提中所列举的对象尽量增多(量); • 被考察对象之间的差异要足够大(质); • 注意搜集可能出现的反面事例。
• B.科学归纳法—引进因果关系的分析 • ◆概念:根据某类对象的部分对象都具有
某种属性,并且这一部分对象与该属性之 间具有因果联系,从而推出该类对象都具 有某种属性。 逻辑形式:S1是P,
2)分类 (1)概念: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
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 (2)规则 • 划分所得的各子项之和必须与被划分的母
项相等(既完备又独立); • 按照一定的层次逐级进行; • 同一层次按一个标准。
••
代谢障碍性形态改变 变性
坏死
营养不良性萎缩 神经性萎缩
水变性 脂肪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