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房含露玉冠鲜 --白居易咏荷诗赏析
素房含露玉冠鲜
——白居易咏荷诗赏析
川雪
唐代诗人白居易很喜爱莲花,在他的诗中,写到有关莲花的意象(包括荷花、芙蓉、
菡萏)就有八十多处。
在描写莲花的诗中,白居易更爱白莲花,将其用以自比,作有《种
白莲》《东林寺白莲》《感白莲花》《六年秋重题白莲》《莲石》《白莲池泛舟》等等有
关白莲的诗。
白居易十分爱慕莲花的高洁,特别是对白莲花情有独钟。
在《感白莲花》中,他欣赏
莲花的遗世独立、孤清不群:
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濆。
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
谁移尔至此,姑苏白使君。
初来苦憔悴,久乃芳氛氲。
月月叶换叶,年年根生根。
陈根与故叶,销化成泥尘。
化者日已远,来者日复新。
一为池中物,永别江南春。
忽想西凉州,中有天宝民。
埋殁汉父祖,孳生胡子孙。
已忘乡土恋,岂念君亲恩。
生人尚复尔,草木何足云。
诗中叙写了白莲是诗人从江南移种到洛阳来的,初来憔悴凋零,经过多年的繁衍生长,才在北方扎下根来。
白莲这种孤清不群、遗世独立,但仍馥郁芬芳、颇具神韵的形象,正
是诗人非常偏爱而用以自诩的写照。
清人宋长白在《柳亭诗话十七则》中云:“洛阳无白莲花,乐天自吴中带种归,乃始
有之。
其《白莲池泛舟》诗曰:‘白藕新花照水开,红窗小舫信风回。
谁教一片江南兴,
逐我殷勤万里来。
’又《种白莲》诗曰:‘吴中白藕洛中栽,莫恋江南花懒开。
万里携归
尔知否?红蕉朱槿不将来。
’周濂溪谓莲为花中君子,况纯白者耶?但移入洛阳,是以君
子而入富贵之乡矣。
”
在《东林寺白莲》中,诗人进一步写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白莲的形象怎样?诗人用四句诗尽情描绘:“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日光下流光溢彩,清风里芳香飘逸,花朵张开如同剖开香囊,荷叶伸开就
如同玉盘,露珠点点滚落。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用红莲的有色与白莲对比,突
出白莲的清净纯洁。
至此,诗人发出这样的慨叹:“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在诗人心里,这荷本就是天上仙子,怎能在人间生长呢!表达了诗人
对白莲花的喜爱之情。
再看《六年秋重题白莲》:
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
本是吴州供进藕,今为伊水寄生莲。
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
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日采花船。
此诗写的白莲是:素房含露,似玉冠鲜润;紺叶摇风,如翠钿圆扇。
展示了白莲纯洁
如玉、婷婷玉立的风姿。
对白莲远离故土、移根北方,仍是白色如故的坚贞品格表示了由
衷的赞美。
白居易在《采莲曲》中,则表现了采莲女的娇羞情态: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在荷塘里,菱叶萦回水波,荷叶迎风起舞,采莲的小船划向荷花深处。
路上采莲女逢到自己的心上人,想说话又害羞,只好低头笑笑,不小心把搔头的碧玉掉落水中。
细节的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娇羞情态,极富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