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和。
2、我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原则和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3、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处罚的行为。
4、刑法上所说的因果关系是指与之间的因果关系。
5、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周岁周岁。
6、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与。
7、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处罚。
教唆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8、管制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9、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
10、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不得少于。
1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的科学。
12.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和。
13.享有和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14.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
15.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16.防卫过当是盘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造成,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17.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和两个方面。
18.拘役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19.对于构成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20.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
21、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2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和。
23、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
24、为了犯罪,、的,是犯罪预备。
25、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6、人民法院对犯罪人裁量刑罚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27、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决定罚金数额。
28、对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C、对前段的强调D、是前段的例外2、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A、犯罪行为的多少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C、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D、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3、盲人犯罪后可以()。
A.不负刑事责任B.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 减轻处罚4、某甲故意用言语挑逗某乙,诱使其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然后对某乙实行“防卫”而造成某乙损害的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
A. 提前防卫B. 事后防卫C. 防卫过当D. 防卫挑拨5、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6、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全部罪行处罚。
A. 集团所犯的B.他组织、领导的C.他参与的D.他指挥的7、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决定罚金数额。
A.犯罪所得B.犯罪性质C.犯罪情节D.犯罪人经济状况8、某甲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同时应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对其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应为()。
A.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B. 一年以上八年以下C. 一年以上五年以下D. 与主刑期相等9.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10.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11.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 )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B.敲诈勒索罪C.放火罪D.抢劫罪12.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13.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C.减轻D.从轻14.死刑不适用于( )。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15.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
A.三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二年16.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 )之日起计算。
A.犯罪B.犯罪行为停止C.犯罪结果发生D.犯罪行为终了17、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18、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19、构成不作为犯罪前提的特定义务来源于()。
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的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20、某甲在与某乙争吵中捅了某乙一刀后扬长而去,某乙因失血过多死亡。
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
A、意外事件B、过失犯罪C、直接故意犯罪D、间接故意犯罪21、犯罪既遂是指( )。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22、某乙没有实行某甲教唆的犯罪,对某甲可以()。
A.不予处罚B.免除处罚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减轻处罚23、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A、人民法院B、司法行政机关C、公安机关D、人民检察院24、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
A五年 B.十年 C.十五年 D.二十年25、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强调C、对前段的限制D、是前段的例外26.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 从新兼从轻原则27.在刑法理论上,以()为划分标准,犯罪客体可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三种。
A、犯罪行为的多少B、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C、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D、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28、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29、某甲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了犯罪,没有造成损害。
对某甲应当()。
A、免除处罚B、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免除或者减轻处罚D、减轻处罚30、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全部罪行处罚。
A. 集团所犯的B.他组织、领导的C.他参与的D.他指挥的31、某甲为迫使某乙还债,将某乙非法拘禁了10天。
某甲的行为属于()。
A、连续犯B、牵连犯C、继续犯D、结果加重犯32、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决定罚金数额。
A. 犯罪性质B. 犯罪情节C.犯罪所得D.家庭经济状况33、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A.二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二年34.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为()。
A.十年B.十五年C.二十年D.二十五年35.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这里的“但是”表示的是()。
A. 对前段的限制B. 对前段的强调C. 对前段的补充D.对前段的例外36、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B. 从旧兼从轻原则C. 从新原则D. 从新兼从轻原则37、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A、犯罪行为的多少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C、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D、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38.盲人犯罪后可以()。
A.不负刑事责任B.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 减轻处罚39、某甲故意用言语挑逗某乙,诱使其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然后对某乙实行“防卫”而造成某乙损害的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
A. 提前防卫B. 事后防卫C. 防卫过当D. 防卫挑拨40.某甲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了犯罪,没有造成损害。
对某甲应当( )。
A.减轻处罚B.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免除或者减轻处罚D.免除处罚41、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全部罪行处罚。
A. 集团所犯的B.他组织、领导的C.他参与的D.他指挥的42、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决定罚金数额。
A.犯罪所得B.犯罪性质C.犯罪情节D.犯罪人经济状况43、某甲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同时应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对其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应为()。
A.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B. 一年以上八年以下C. 一年以上五年以下D. 与主刑期相等44.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为()。
A.十年B.十五年C.二十年D.二十五年45、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B、强制性最为严厉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46、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C、对前段的强调D、是前段的例外47、我国刑法典修订后的施行时间是()。
A、1997年3月14日B、1997年7月1日C、1997年10月1日D、1998年1月1日48、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49、构成犯罪的不作为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为前提。
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
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的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50、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
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间接故意D、过于自信的过失51、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52、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想象竞合犯B、法规竞合C、结合犯D、吸收犯53、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劳改机关D、公安机关54、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
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A、吸收原则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D、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55.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56.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