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羌寨导游词3篇四川羌寨导游词3篇羌寨导游词一:各位游客,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桃坪乡的桃坪羌寨。
羌寨距成都市180公里,这里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古建筑群,被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秘的东方古堡。
羌族人自称尔玛,是个古老的民族。
据历史考证,四川阿坝一代的羌族是古羌人的一支。
古羌人原居西北地区,汉魏以来,受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开始向东向南大迁徙。
一部分进入西藏,融入藏族;一部分内迁中原地区,融入汉族;还有一部分羌人迁入岷江上游,分布在阿坝州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县及绵阳北川县、雅安市和甘孜州部分区县,形成四川的羌族,目前四川羌族总人口近20万。
桃坪古堡建筑始于汉朝,是当地原始居民因地制宜,以本地盛产的石片为原料,采用黄泥为粘合剂做成的民居建筑,叫邛笼,距今已有201X多年的历史。
羌族迁入岷江流域后,为了防御外族侵扰,也大量采用这种建筑。
桃坪羌寨邛笼包括碉楼建筑和民居城堡建筑两部分。
羌寨有碉楼2座,雄踞于古堡后面的山腰,具有军事观察所的含义;桃坪古堡是寨内民居,由许多石楼拼合而成,形成雄伟壮丽的建筑群。
古堡内石楼摩肩接踵,高低错落,棱角清晰,远远望去,俨然一座方正宏大的石制宫城。
桃坪羌寨最早名为赤溪寨,因为当地溪水里的石头呈红色,映红了溪水。
后来这里栽种大批桃树,春季桃红柳绿,秋季果实累累,人们便称此地为桃子坪,简称桃坪。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进入羌寨。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些由片石砌成的平顶房屋,便是桃坪羌寨的古民居,当地人称为庄房。
庄房多数为三层,底层圈养牲畜和堆放农具,中层住人,最高一层用来堆放粮食和杂物,房顶平台是打麦子青稞以及晒粮食的场地,另外还垒一个小塔,摆放羌人信奉的白石神,体现出羌人人在畜上、神在人上的习俗。
羌族信仰天神,并以白石作为天神的象征。
传说羌族先民在迁往岷江上游时,曾在天神帮助下以白石战胜了强敌戈基,使民族转危为安,所以羌族以白石作为保护神,山顶、屋顶和石塔内,均供奉白石神。
羌族民居建筑往往就地取材,采用当地特有的片石,用毫无杂质的深层粘土粘合,加上房基深入石层,房屋间互相连接,使墙基坚固耐用,一般可以使用数百年之久。
桃坪羌寨户户人家相连相通,相互依靠。
寨外面有八个门,为传统的八卦布局,寨子里大小甬道错综复杂,13条四通八达的通道互为联结,犹如进入诸葛孔明摆下的八卦阵;通道各处都有对外射击的暗孔,发生战争时,在通道里既可互相支援,又可埋伏士兵。
桃坪羌寨构建了复杂而又实用的水网系统。
他们修筑的水渠顺山而下,穿寨而过。
从山上下来,水渠为明渠,进入寨中之后,明渠变成暗渠,并有多处分支使渠水分流。
寨内的主要通道下面和部分人家房内都筑有暗水道,揭开石板就能取水。
水道的作用不小:一是方便生活;二有消防作用;三可调节寨内气温湿度;四是水道宽敞,可以通人,战时可作防御之用。
寨前一片开阔地上,暗渠复原为明渠,宽了很多,村民有需要清洗的各式物品都在此洗涤,然后渠水直流寨下的杂谷脑河,不致污染饮用水源。
这种设计既卫生又科学,让人不得不对羌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深深叹服。
请大家注意,古堡每户人家的窗户都较小,房顶互相连接,这是为什么呢?对,窗户小可以保证房间内冬暖夏凉,也便于防盗,小窗户还有利于房屋墙体的稳固。
庄房互相连接,既方便抵抗敌人侵犯时互相支援,还巧妙地利用了房屋间的牵引力,提高了房屋抗震性,201X 年5.12汶川大地震,古堡大部分幸存下来,这与古堡强烈的抗震性是分不开的。
各位,请看这间庄房外墙上留着一个穿孔的石板,你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吗?对了,是用来拴马或拴牛等牲畜的。
其实,在桃坪羌寨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秘密。
这不,古堡家家户户使用的门锁和钥匙多是木制的,没见过吧?这种锁在修建房屋的同时就安装好,木制门锁开启需要一定的技巧,外人是难以打开的;再如,古堡内许多房屋的墙体上有十、工、王等石砌符号,甚至还有奇特的太阳纹,这些图案代表什么含义?当地人也说不清楚了,算是待解之谜吧。
请看,这是羌寨常见的石敢当碑。
石敢当是羌族的守护神,具有镇宅的功能。
这尊石敢当高150厘米,宽40厘米,面目狰狞,眼球外突,张着血盆大口,口中衔着一支典型的西夏剑。
据考证,这尊石敢当还是西夏时期的文物哩。
现在我们来到了桃坪羌寨中最具特色的景点碉楼。
羌碉一般高达20多米,是羌寨的标志,对羌族人来说,无碉不成寨,所以过去羌寨是碉楼林立。
碉楼形状有四角、六角和八角形多种,也采用石片加粘性黄泥砌成。
其棱角锐利笔直,似刀切斧削而成,结构匀称,墙面平整光滑,坚固耐用。
碉楼主要用作军事用途,下层可驻军和堆放粮食,楼顶设置观察哨,一旦发现外敌入侵,只需在顶层点燃烟火,便可将信息传遍村寨。
楼内兵士可据楼力守,所以碉楼一般建在路口或山地险要地位,易守难攻。
但解放以后民族和睦,羌碉已失去原来的意义,大部分自然损毁了。
桃坪羌寨共有两座碉楼,高达30米。
楼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向上倾斜,使碉楼下大上小,台基相当稳固。
据说修建碉楼的工人不绘图、不吊线、不用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施工,可保证数百年不倒。
请大家注意看,桃坪羌寨碉楼正中有一个从顶到底的棱角,它起什么作用呢?不仅仅是装饰美化作用,重要的是使楼房所受的压力通过这一曲线波纹分流扩散,更好地支撑起高大的碉楼。
桃坪地处地震频发的岷山大断裂带上,但数百年来碉楼矗立不倒,不能不说与羌人精湛的建筑艺术有密切关系。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201X年5.12汶川大地震,桃坪古堡受损并不严重的原因了吧?对,古堡和羌碉采用轻薄的石片,用深层的黄土粘接,地基深入岩层,下大上尖的外形和建筑物间相互拉扯的建筑结构,以及梭角支撑等,分别起到了稳固作用和地力分散作用,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古建筑的安全。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桃坪羌寨不在这个断裂带上,它所处的茂县、理县断裂带基本是安全的。
各位游客,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桃坪羌寨是一个集日常生活和战争防御体系为一体的古老城堡,它的路网、水网、房顶共同构成了三维立体交叉的道路网络和防御系统,远可观察,近可接敌,十分神奇。
但当战争的硝烟散尽,高大的碉楼和迷宫般的建筑就失去了抵御外敌的意义,留给我们的就是它精湛的建筑艺术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成为研究羌文化的宝贵遗产。
理县米亚罗羌寨导游词二:桃坪羌寨到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小李下车,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而美丽的寨子。
需要要告诉大家的是:千万不要随意去触碰羌人供奉的白石神,也不要去接近火塘,更不要朝火塘扔任何东西。
我们游览的线路是:穿过这座桥,进入羌寨,依次参观羌民的庄房、碉楼、地下水网系统,时间大约2个小时左右。
然后在此集合,前往下一站。
桃坪羌寨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桃坪乡,距成都158公里,被人们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堡。
为什么要叫桃坪羌寨呢?相传在1000多年以前,有个叫陶殊的人,带领羌民开发了这块富饶的土地,因此叫做陶殊坪。
由于这里盛产桃子,所以又叫桃子坪,后来简称为桃坪,羌语叫契子。
我们眼前这个建筑就是庄房,请大家随我进去参观。
羌族把住房叫做庄房,羌语叫窝遮。
一般人家的庄房都是五层楼房。
第一层用来饲养家畜;第二层是咪达屋和起居室,咪达层是羌家火塘,相当于汉民族的厅堂;第三层是贮存猪膘肉的地方,猪膘肉是羌族特色的食品,猪膘是将猪宰杀去其内脏后,把肉割成条状吊在屋梁上风干而成。
猪膘肥肉透明晶亮,瘦肉色泽红润,入口化渣,非常可口,是羌族食用和待客的佳品,猪膘存量多少也是衡量羌族家庭是否富裕的标志;第四层是堆放粮食,杂品的储藏室;第五层是一个小平台和一个祭祀台,叫若基格,是供奉阿爸木比塔和朝拜神灵的地方。
阿爸木比塔就是白石神,关于白石神还有一个传说,由于羌族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只有语言的民族,这个传说也就是靠口头传下来的,相传在远古时期,羌人与戈基人几次开战,但羌人屡战不胜,羌族首领在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用白石作战可以打败戈基人,果真羌人在战场上用坚硬的白石与木棍作武器,战胜了戈基人,从而定居下来。
后来羌人就把白石看作神物,并且供奉起来。
屋顶就是晒坝,用来晾晒粮食。
碉楼是羌族最具特色的建筑,是羌族文化的象征。
碉楼的造型各不相同,作用也不同。
我们看到的这个碉,它体积不大,呈四方形,属四棱碉,是用于警戒的叫哨碉,多建在便于眺望四周的高朗地带,有人站岗放哨,一旦发现敌情便点起狼烟,村寨里的人们立即做好准备。
请看对面那座碉,它比我们所在的碉楼要大些,也显得坚实些,那小郭就要问大家了,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噢!这位先生说对了,它是用于实战防御的,叫战碉。
战碉有五、六、七、八、十二角形,属多棱碉。
角数越多越便于对付各个方位来袭击的敌人,同时也使碉楼更为坚固。
这种碉楼下大上小,里面分为十几层,遇到作战时,士兵可以在碉在内据守,村里的人,甚至连家畜都可以转移到碉内,带上足够的食物,坚持数日是没问题的。
在这神奇的东方古堡的建筑群下面,还隐藏着一个伟大的工程地下水网。
羌民利用山坡地形,从山上引来泉水,流经各家各户,人们不用出门就可以取水。
打仗时也不怕敌人围困,有利于长期坚守。
同时,它还是一个完善的消防设施和一条安全的地下通道。
各位游客,小李的讲解就先到这里,现在给大家二十分钟自由活动和拍照的时间,二十分钟后我们在此集合,继续我们的游览。
老师,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谢谢!理县米亚罗羌寨导游词三: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米亚罗红叶风景区的讲解员,名叫★★,现在,我代表我们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羌寨旅游点的全体父老乡亲和全体工作人员向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桃坪羌寨是我们米亚罗红叶风景区的主要风景点之一。
它位于理县东部,距成都158公里。
全寨共有98户人家,489人。
相传在一千多年以前,有个叫陶殊的人率先开发了这块富饶的土地,历史上这里叫陶殊坪。
由于这里盛产桃子,所以又叫桃子坪,后来简称为桃坪。
羌语叫启子。
桃坪羌寨风景点的主要特点是历史悠久,民居建筑古朴神秘,民族风情保存完好。
所以许多专家、学者称它是神秘的东方古堡。
在这个风景点上,大家可以看到高大的羌碉和古朴神秘的羌房,以及羌族祖先们为了防御敌人的侵略而修建的迷魂阵和地下供水系统;可以品尝风味别致的羌族餐饮;可以观赏热情奔放的羌家歌舞;还可以购买羌家姑娘们的杰作羌绣工艺品以及水果之乡桃坪的各种水果和农副土特产品。
现在请大家跟我一块去参观。
大家看到这些房屋叫庄房,羌语叫窝遮。
庄房是用片石和粘土砌成的。
一般人户的住房都是四、五层。
下面的一层是用来养猪、养羊的,中部的几层用来住人和做厨房,最高的一层用来堆放粮食和杂物。
房顶用来打麦子、青稞、豆类和晒粮食。
这种房屋就地取材,经济实用,冬暖夏凉,而且寿命特长,一般都可以使用四五百年,由于这种房屋的建造工艺非常高超,所以不是一般的工匠都可以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