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曳引式电梯对重缓冲距最大允许值的相关规定及计算方法

论-曳引式电梯对重缓冲距最大允许值的相关规定及计算方法

垂 直 距 离 H, ;
( 3 ) 井道顶部的最低部件与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 自由垂直距 H ; ( 4 ) 井道顶部的最低部件与导靴或滚轮或护栏 最高部分之间的 自由垂直距 离H ,
型和耗能型 , 只要 电梯井道有 足够 的顶部 空间, 对重缓冲距可 以足 够大, 如顶层高度不够充足但又能满足极限开关在接触缓冲器之前
牌标识 的压缩行程为计算依据 , 蓄能型的缓冲器以型式试验的数据 为计算依据 。
2 标准和枣令 技术规范 相关耍求
3 . 3 依据 G B 7 5 8 8 - 2 0 0 3 对 井道 顶层 空间 的不 同具 体要 求, 按 G B 7 5 8 8 - 2 0 0 3 (  ̄ 电梯制造和安装安全规范 5 . 7 . 1 . 1 对 曳引驱动 以下式子计算 出可能的对重缓冲距x 电梯 的顶 部间距有 以下规定 , 当对重完全压在它 的缓冲器上 时 , 应 X1 H1 一 Y~ ( 0 . 1 + o . 0 3 5 u 。 ) I 同时满足下雨四个条件: X2 = H2 - Y- - ( 1 , 0 + 0 , 0 3 5 u ) ; ( 1 ) 轿厢导轨长度应 能提供不小于0 . 1 + 0 . 0 3 5 u ( m) 的进一 步的 X3 = H3 m Y~ ( 0 . 3 + 0 . 0 3 5 u。 ) ; 制导 行程 ; X4 = H 一 Y~( Q . 1 + 0 . 0 3 5 u ) 。 ( 2 ) 符合8 . 1 3 . 2 尺寸要求的轿顶最高面积的水平面[ 不包括5 . 7 .
3 . 4依据以上计算结果, 确定最大允许缓 冲距 1 . 1 c 】 所述的部件面积 , 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 的水平 取x 、 、x 、X 中的最小值就是允 许的最大对重缓 冲距 。 面( 包括 梁和 固定在井道顶下 的零部件) 之间的 自由垂 直距离不应小 3 . 5在 对重 缓 冲器 附近 , 标 注 出醒 目、 永 久 的 允许 的最 大 对 于1 . 0 + 0 . 0 3 5 1 ) ( m) ; 重 缓 冲 距 标 识 ( 3 ) 井道顶 的最低部件与 : 需要说 明的是 , 从安全角度考虑 , 在满足极限开关在接触缓冲 1 ) 固定在轿厢顶上 的设备 的最高部件之 间的 自由垂直距离[ 不 器之前动作 的前提下 , 对重缓冲距 以小 为好 。 理论上 , 当电梯安装完 包括 下面2 】 所述 及的部件 , 不应 小于0 . 3 + 0 . 0 3 5 u ( m) 。 毕后顶部空 间的大就基本 固定 下来 , 但实 际上 电梯在使 用过程 中 2 ) 导靴或滚轮 、 曳弓I 绳附件 和垂直滑动 门的横梁或部件 的最高 曳引钢 丝绳会不可避 免地 出现伸长现象 , 那么对重与对重缓冲器之 部分 之间的 自由垂直 距离不应小于0 . 1 + 0 . 0 3 5 u 0 ( m ) 。 TS G T 7 0 0 1 -2 0 0 9 中第3 . 1 0 项要求极 限开关应 当电梯安装完 毕后 电梯在最上面层站平层 时轿厢顶部和井道 间的距 离越来越小 . 并且在缓冲器被压 缩期 间保持 顶部之 间的距离是固定 的值 , 但 电梯在使用过程 中曳引钢丝绳反复 在轿厢 或对重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 ,
【 摘 要l本文以《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 - r s G T 7 0 0 1 — 2 0 0 9 d  ̄ 对电梯对重最大缓冲距的要 求和《 电梯制造 和安装 安全 规 范  ̄ G B 7 5 8 8 — 2 0 0 3 对 电梯顶部 空 间和极 限开 关的相 关技 术要 求为依据 , 分 析计 算对重 缓冲距 最 大允许值 。 【 关 键词 l曳引驱动 电梯 对重缓 冲距 最大 允许 值
动作 , 对 重缓冲距也可 以小于 1 5 O mm, 甚至更小 。
3 _ 2 依 据 对重缓 冲 器的 类型 确 定对 重缓 冲 器 的压 缩行 程Y 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 是电梯的井道顶部间距是把对 重以1 】 5 % v( v: 电梯 额定速度 ) 冲撞缓冲器作为计算依据 的, 耗能缓冲器 以铭
当曳引钢丝绳伸 长到一定程度时( 对重缓冲距小于电梯 拉力的作用下出现塑性变形而使钢丝绳 伸长, 于是对重缓冲距越来 其动作状态。
电梯在运行很短时间后又会 出现如上的 问题 ; 如果缩短量 过 极 限开 关动作的距离 , 这时一旦发生轿厢蹲底事故 , 轿厢将会 先撞 过小 , 大 , 势必会使井道顶部最小空 间不符合要求 。 这时计算对重缓冲距 缓冲器 , 而 没 有极 限 开 关 的提 前 降 速 , 轿 厢 将 以较 多 速 度 撞 到缓 冲 它可 以方便 电梯 维护人员根据需 器, 将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事故 。 所以当 电梯钢丝绳 最大允许值的作用就 体现 出来了 , 要调整钢丝绳的长度 , 以保证 电梯的安全运行 。 出现较 大伸长时 , 为 了满足T S G T 7 0 0 1 -2 0 0 9 中第3 . 1 O 项的要求 , 那么 势必 要将 曳引钢丝绳截短 。 这 时就 会出现一个 问题 , 保 留对 重 参考文献: 缓冲距最 大允 许值 是多少最好? 如果允许值过小 , 电梯在运行 较很 [ 1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总局. 《 电梯 制造 与安装安全规范 》 G B 7 5 短 时间又会不满足T S G T7 0 0 1 -2 0 0 9 , 9第3 . 1 0 项的要 求 I 如果允许 8 8 —2 O O 3 . 值过 大 , 势必 会使 井道 顶部最小空间不符合要求 。 这 时计算 与标识 [ 2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 对重缓冲距最大允许值 的作用就体现出来 了, 它可以方便 电梯维护 曳 引与强制驱 动电梯 ) ) T S G T 7 0 0 1 -2 0 0 9 .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 v e r v i e w 工 艺 设 计 改 造 及 检 测 检 修
曳引式 电梯对重缓冲距 最大允许值的相关规定及计算方法
秦 宜 奋
(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上海 2 0 0 2 3 7 )
3 . 1 测 量 出电梯在 上 端 站平 层 位 置 时的 下 列距 离值 ( 1 ) 轿厢导轨制导行程( 导靴上端距导轨顶端之 间的距离) H , ( 2 ) 轿顶最高可站人面积 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 顶 最低部件 的水平面( 包括梁和 固定在井道顶下的零部件) 之间的 自由
越小, T , S G T 7 o 0 1 —2 0 0 9 中第3 . 1 0 项要求极限开关应在轿厢或对重 在最上层平层 时到极 限开关动作的距离 然会使极限开关失去作 那么 电梯 维护 人员为 了让 电梯正常运行 就会将 曳引钢 丝绳缩 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 并且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用, 短。 这时就会 出现 一个 问题 , 到底缩短多少才是最好? 如果缩短量 当因曳引钢丝绳伸长使得对重缓冲距小于电梯在最上层平层时到
人员根据需要调整钢 丝绳 的长度 , 以保证 电梯 的安全运行 。
电梯是现代高层建筑常用的一种交通工具, 电梯轿厢冲顶 的事 3计算对■缓冲距的最大允许位得常用方法
件 时有发生 , 这就要求 电梯井道的顶部空 间满足安全要求 。 对于曳 引驱 动电梯 电梯井道顶部足够大 的空 间可 以有效 防止 电梯轿厢 生 冲顶 时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 如果 电梯井道的顶部空间不 满足技术要求 , 在 电梯冲顶时 电梯 会与井道顶面发生碰撞造成人员 伤害和设 备损坏 的严重后果 。 因此在安装人员安装 电梯的过程 中, 必须保证 当对 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井道顶部 空间符合 国家标 准 要求。 电梯监督检验 和定期检验规 则— — 曳引与强制驱动 电梯》 TS G T7 0 0 卜2 0 0 9自2 0 1 0 年4 月1 日开始实施后 , 对重 缓冲 距的确定 较与2 0 0 2 版检 规有很大不 同, 在满足井道顶部 空间要求和极限开关 在接触缓冲器之前动作的前提下 , 对重缓冲距 已不再需要 区别蓄能

2 0 1 5 # - i o )  ̄ 上第1 9 期总第 2 2 3 期 6 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