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学总论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MRI
1946年美国学者Purcell和Bloch发现 磁共振现象1952年分获诺贝尔物理奖
1971年Damadian发现肿瘤组织的T1、T2值比正常组 织长
1973年lauterbur发表了两个充水试管的第一幅磁共振 图像
1978年Mallard等用0.04T得到人体图像 1980年MRI开始用于临床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影像专业的发展
随着各院校在影像专业建设上的新一轮竞争 ,21世纪影像专业的本科生人才将过剩。
在本世纪内必须开始影像专业高层次人才 (硕 士生、博士生)的培养,才能满足21世纪的 要求。
随着国家医师考核制度的完善,影像专业将 并入大医疗专业内,以保持与国际接轨,影 像专业知识的教育也将成为毕业后再教育的 内容。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中国医大二院PACS系统结构图
CT MRI
预处理 激光相机
RAID
其它科室诊断台
服务器
存储局域网
CR
预处理
超声
超声科诊断工作站
放射科诊断工作站组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PACS系统管理
用户信息管理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影像诊断学的现在
普通X线影像仍处于重要地位, 已开始Filmless. 特殊检查(各种造影检查)虽逐渐增加,但是占总检查比例
仍很低(5%)。 由于介入放射学的发展DSA近年得到长足的发展,但
是单纯用于诊断的血管造影还很少。 CT已出现毫秒级、双螺旋扫描、三维成像、血管造影
Computed Tomography) 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X线影像
1895年11月08日威廉·康纳德·伦琴 (Wilhenlm Conrad Rontgen)
1895年12月22日 经15分钟照射 ·第一张X线照片 (1890年02月22日 A.W. Goodspeed 奇怪影像)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影像专业的现状
已有48多所学院、大学设立的影像专业 (系) 由于设备的发展与人才的滞后,造成中国影像诊断与
介入治疗人才的短缺。 设立影像专业的重要性已得到医学教育界的认可,已
成为二级学科。 在近五年影像专业本科生仍能有较好的前景。 综合影像诊断将是影像专业毕业生的职责。
女性,62岁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男性,54岁
女性,72岁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CT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MRI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国产开放式MRI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影像诊断学的发展
1896年01月01日 给Exner教授新年贺卡 1896年01月05日 维也纳报纸“Die Presse” 1996年01月06日 传遍全世界 1996年01月23日 “Nature”杂志发表
2周后”Science”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X线影像
模拟方式 (1)直接X线照相:普通照相、 断层、 放大、乳腺摄影等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PACS的定义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即图像存储与通信系统,是应用于医院
中管理医学影像设备,如CR、DR、CT 、MR等产生的医学图像的信息系统。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PACS的要点
医学影像的获取 数据库管理 在线存储 离线归档
影像诊断学
影像诊断学的历史 影像诊断学的现在 影像诊断学的发展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影像诊断学的历史
X线影像 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phy:US) CT (Computed Tomography)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CT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Single Photon Emission
(2)直接荧光透视:透视(已取消) (3)间接荧光透视:点片照相、透视 数字方式 (1)数字照相:DR、FCR等 (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 (3)CT:重建影像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CT
1917年澳大利亚数学家Radon发表多元理论,提示开发 CT的可能性
1971-1972年英国的Hounsfield发明,并用于临床 1972年其成果发表在“British Institute of Radiology” 1973年发表在“Radiology” 1973年开始用于临床
、模拟手术路径 开放式MRI已应用于临床,扫描速度以秒为单位 (EPI)
,血管、泌尿道、胆道、胰管显像以渐趋完善。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DSA
旋转DSA
RSM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男性,62岁 CTAP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普通X线影像向数字方式发展-无胶片化 (Filmless)发 展
CT扫描速度向4层以上或容积CT发展-CT透视、 螺旋扫描无限制、软件功能更加强大 (实时三维成像、 实时血管成像、实时手术路径等)
DSA图像质量进一步提高、速度更快、三维DSA 功能和软件功能更加强大
MRI向开放式发展,扫描时间与CT相同甚至更快 ,磁共振透视功能进一步完善
图像显示与处理 与HIS/RIS的接口 胶片打印 网络(LAN & WAN)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PACS系统在临床诊断中的优点
异地访问 图像复制(无失真) 同步显示(多形态数据) 快速传送 多角度观察诊断
•诊断报告的管理 •缩短诊断时间 •减少胶片管理工作量 •过期数据的在线访问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介入放射学
以各种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影像手段的监视 下,利用各种穿刺针和导管对疾病进行治疗 和侵袭性诊断的一门新学科。
介入放射学是放射线领域、以至整个医学领 域内最活跃、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科。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系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虽然还很年轻,但 是已经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