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内练习题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内练习题

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内练习题
姓名
三、仔细读短文,梳理脉络
1.这篇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成长故事;文中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12岁的周恩来刚到,就听伯父说,这使他;第二件事:租界里看到
,围观的中国人;第三件事:写修身课。

2.这三件事之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的过渡句是:
第二次的过渡段是自然段。

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

四、认真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
1.课文题目的特点是
A.以人物的名字命题
B.以文章的主要内容命题
C.以人物的语言命题
2.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直接原因是()
A.听伯父说中华不振
B.耳闻目睹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决心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二)
课文第八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写一写下列词语的意思或用词语造句。

得意杨扬:衣衫褴褛:
2.认真读短文,划出让你愤恨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3、“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
4、周恩来还会遇上什么事,让他感受到了中华不振?请你仿照这段话,写一写。

(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里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1.课文中“欺凌”的意思是()A.欺负:凌辱。

本文指在租界里,中国妇女的亲人被洋人轧死。

B.欺负:凌辱。

本文指在租界里,中国妇女的亲人被洋人轧死,肇事者却得意扬扬。

2.联系课文理解句子。

“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周生”指______________,“有志者当效周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