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图设计说明》word文档

《施工图设计说明》word文档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安徽省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安徽省六安市城市道路网总体规划3)测量队提供的道路平纵横断面测量资料二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设计规范》(JTJ 036-9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TJ 50-2001)《城市道路标志与标线》(GB 5768-1999)《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JTG F80-2004)《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44-91)《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2-9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三工程概况本道路设计西起安丰路东侧,东至纵七路,道路起点桩号k0+780,终点桩号K4+836.841。

本道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为快车道、慢车道、绿化带、人行道、道路照明、绿化及交通工程及监控设施。

四设计标准及设计参数道路等级:城市道路I级主干路道路建设性质:新建设计车速:60km/h路面类型:沥青砼路面路面设计年限:15年路面设计标准轴载:快车道BZZ-100;慢车道BZZ-60机动车道横坡度:1.5% ;非机动车道横坡度:1.5% ;人行道横坡 1.5%最小纵坡(%): 0.2最大纵坡(%): -2.391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米): 6000.000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米): 3500.000五道路工程设计◆平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依据六安市道路网总体规划,本道路设计西起安丰路东侧,东至纵七路,由西向东分别与安丰路、纵一路、正阳路、纵二路、迎宾大道、纵四路、纵五路、纵六路、纵七路平交。

本次设计对交叉口进行渠化处理,对安丰路、迎宾大道、纵五路交叉口设置安全岛型式,其他路口设置一般型式交叉口,并对所有人行过街设置二次过过街型式。

◆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充分结合规划要求及现状道路高程,处理好道路与两侧各用地功能分区之间的竖向关系,以便于设计道路两侧支线的连接和两侧土地的开发利用;满足各交口控制点规划标高、满足敷设各种市政管线的要求。

设计高程为道路中心线高程,具体位置详见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横断面设计本次设计道路宽度为60米,在拓宽的交口宽度为60米。

道路标准宽度60m=3m人行道+7m慢车道+5m绿化带+11.25m快车道+7.5m中央绿化带+11.25m快车道+5m绿化带+7m慢车道+3m人行道。

交口其渠化段道路宽度详见道路平面图所标注。

其中快车道及慢车道横坡为1.5%,且坡向道路外侧,人行道横坡为1.5%,坡向道路内侧。

◆路面结构(JG-1)对于快车道结构采用: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洒布粘层油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洒布粘层油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自粘式玻纤格栅(满铺)洒布粘层油洒布透层油下封36cm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5%(分两层施工,每层18cm)30cm级配碎石素土压实达标,压实度≥95%(JG-2)对于慢车道结构采用: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洒布粘层油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洒布透层油下封20cm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5%20cm级配碎石素土压实达标,压实度≥93%(JG-3)对于人行道道路结构采用:30x20x8cm纽西兰砖铺砌3cm 水泥砂浆做浆5cm C15细石混凝土15cm砂砾石素土压实达标,压实度≥90%计算新建快车道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1.6 (0.01mm)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3 (0.01mm)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5.5 (0.01mm)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9 (0.01mm)第 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53.6 (0.01mm)第 6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32.9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58.8 (0.01mm)计算新建慢车道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45.5 (0.01mm)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51.4 (0.01mm)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59.8 (0.01mm)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195.8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80 (0.01mm)六道路施工技术要求1 路基施工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植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

挖方、不填不挖、填方高度小于80cm的原地面,如一层压实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必须分层压实。

挖方、不填不挖路基,须清除杂草、腐植土,其翻挖原地面深度不小于80cm,其压实宽度每侧应宽出路床20cm。

若含水量大,压实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挖除路面结构下80cm范围内的原土,挖除后采用石灰改良土分层压实回填至路床顶,掺灰量需经试验结果确定。

管、涵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50cm方能上压路机。

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口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

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或石灰土。

车行道下的管、涵、雨水支管等结构物如埋深较浅,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规定的数值时,可掺灰处理。

路基压实度按重型压实标准,其压实度要求为:路基压实度表表2根据沿线填挖情况,土质调查及试验,结合道路所在地自然区划(IV2),确定土基顶面回弹模量为36Mpa。

2 道路基层、底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级配碎石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轧制碎石的材料可为各种类型的岩石(软质岩石除外)。

轧制碎石的砾石粒径应为碎石最大粒径的3倍以上,碎石中不应有黏土块、植物根叶、腐殖质等有害物质。

2 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不应超过20%。

3 级配碎石颗粒范围和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

4 级配碎石石料的压碎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5 碎石应为多棱角块体,软弱颗粒含量应小于5%;扁平细长碎石含量应小于20%。

摊铺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采用机械摊铺符合级配要求的厂拌级配碎石。

2 压实系数应通过试验段确定,人工摊铺宜为1.40~1.50;机械摊铺宜为1.25~1.35.3 摊铺碎石每层应按虚厚一次铺齐,颗粒分布应均匀,厚度一致,不得多次找补。

4 已摊平的碎石,碾压前应断绝交通,保持摊铺层清洁。

碾压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碾压前和碾压中应适量洒水。

2 碾压中对有过碾现象的部位,应进行换填处理。

成活应符合下列规定:1 碎石压实后及成活中应适量洒水。

2 视压实碎石的缝隙情况撒布嵌缝料。

3 宜采用12t以上的压路机碾压成活,碾压至缝隙嵌挤应密实,稳定坚实,表面平整,轮迹小于5mm。

4 未铺装上层前,对已成活的碎石基层应保持养护,不得开放交通。

水泥稳定碎石一混合料组成设计水泥稳定碎石是由几种材料组合而成,为了确定各种材料组成比例,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特性,获得性能优良的稳定性材料,必须进行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水泥稳定材料的组成设计包括:根据规定的材料指标要求,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和水泥,确定合理的集料配合比例,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

合理的水泥稳定碎石组成必须符合强度要求,具有较小的温缩和干缩系数(现场裂缝较小),施工和易性好(粗集料离析较小)。

1 材料要求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都可以用于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施工,禁止使用快硬水泥、旱强水泥以及其他受外界影响而变质的水泥。

路面基层宜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水泥;水泥各龄期强度、安定性等应达到相应指标要求;要求水泥初凝时间3小时以上,终凝时间不小于6小时。

如采用散装水泥。

在水泥进场入罐时,要了解其出炉天数。

刚出炉的水泥,要停放七天;且安定性合格后才能使用,夏季高温作业时,散装水泥入罐稳定不能高于50℃,高于这个温度,若必须使用时,应采用降温措施。

碎石碎石的最大粒径为31.5mm,扎实场扎制的材料应按不同粒径分类堆放,以利施工时掺配方便。

采用的套筛应与规定要求一致。

基层用级配碎石备料建议按粒9.5~31.5mm、粒径4.75~9.5mm、粒径2.35~4.75和粒径2.36mm以下四种规格筛分加工出料。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碎石压碎值应不大于28%,针片状含量宜不大于15%,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9。

集料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表5的规定。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集料的颗粒组成表5水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到可以水源,应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

2 混合料组成设计(1)取工地实际使用的集料,分别进行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集料的组成比例。

要求组成混合料的级配应符合表1的规定,且4.75mm、0.075mm的通过量应接近级配范围的中值。

(2)取工地使用的水泥,按不同水泥剂量分组的试验。

用重型击实法确定各组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3)为减少基层裂缝,必须做到三个限制: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减少含泥量的同时,限制细集料、份料用量;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

具体要求水泥剂量不应大于6.0%、集料级配中0.075mm一下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含水量不宜超过最佳含水量的1%。

(4)根据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按要求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98%),制备混合料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天,浸水后取出,做无侧限抗压强度。

(5)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的标准养护条件是:将制好的试件脱模称重后,应立即放到相对湿度95%的养护室内养生,养护温度淮河以南为25℃±2℃,淮河以北为20℃±2℃。

养生期的最后一天(第七天)将试件浸泡在水中,在浸泡水之前,应再次称试件的质量,水的深度应使水面在试件顶上约2.5m,浸水的水温应与养护温度相同。

将已浸水一昼夜的试件从水中取出,用软的旧布吸去试件表面的可见自由水,并称试件的质量。

前六天养生期间试件质量损失(指含水量的减少)应不超过10g,质量损失超过此规定的试件,应予作废。

(6)水泥稳定碎石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满足R代≥3.5Mpa(7)试件室内试验结果抗压强度的代表值按下式计算:R代=R(1-ZaCv)式中:R代——抗压强度代表值,Mpa;R——该组试件抗压强度的平均值,Mpa;Za——保证率系数,保证率95%,此时Za=1.645;Cv——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