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复习资料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主要有哪些?(1)综合性(2)独立性(3)实践性(4)发展性(5)创新性2、认知结构是人的全部知识或观念的总和及其组织。
3、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关系。
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两者是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是计算机专家研究的对象,起认知结构是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
4、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是信息技术科学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阶段。
5、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主要有:现代性特点、实践性特点、工具性特点、应用性特点、文化性特点。
6、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有: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4)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6)发展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7)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8)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7、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
8、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分类:1)按产生的时间可分为传统教学法和新教学法。
2)按教学指导思想不同可分为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
3)从教学内容的逻辑安排可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
4)以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可分为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和实践的方法。
5)按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基本形式可分为接受型、自学型和探究型。
6)现代教学论对上述分法进行了归纳,将教学法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综合教学法,另一类叫基本教学法。
9、现代教学方法应具备哪些特征:1)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2)实现信息的多向传递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4)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情绪生活)的培养和调节5)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发展6)对传统教学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10、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
有以下形式:讲述、讲解、讲演等形式。
11、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12、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
13、自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通过自学而掌握知识的方法。
适用于学生力所能及的内容,比如软件使用的自学。
14、演示法是教师在上课时,出示实物、挂图,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画画、投影、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
15、教师上课时运用演示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演示时教师应对演示对象加以必要的说明,告诉学生应着重观察什么,并提出一系列问题,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应注意的内容上去。
(2)演示时间要适当。
(3)演示完后要归纳总结,作出明确结论。
(4)演示不能取代上机实习,最好的方法是在演示结束后就进行上机实习。
16、实验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问题反复实践,或对某一动作反复地进行,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
可用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
17、练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多次的、多方面的、创造性的应用已学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18、教练法的主要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某些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活动、操练某些技能,且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操作中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有效培养。
19、范例教学法是以典型的范例为中心的教与学,使学生能够依靠特殊范例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
20、项目教学法是指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
它是以学习、研究某种或多种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并在一定时期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问题的一种教学/学习方法。
21、发现法是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末所倡导的教学方法。
22、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地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23、程序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金纳于20世纪50年代根据控制论原理首创的,使用教学机器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按照程序编制者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成许多小项目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制作成卡片或编成计算机程序,学生按此程序进行自学、独立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24、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是由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
25、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一般有哪些?1)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2)边讲边练式教学模式3)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4)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5)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6)协作式教学模式7)课程整合教学模式8)WebQuest 教学模式9)游戏教学模式26、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教学目的和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的实际情况4)教学条件5)课型6)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27、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尤其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最常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当属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它主要指计算机辅助教学、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
28、电化教育的基本功能有:1)集成功能2)再现功能3)交互功能4)虚拟功能5)扩充功能29、电化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提高学习质量2)提高学习效率3)扩大教育规模4)促进教育改革30、电化课的教学过程是教育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习者传递与交流教学信息的过程。
包括4个基本要素:教育者、教学信息、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者。
31、通常把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教育。
具体又分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
32、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
33、与传统教学相比远程教育系统有以下优势:1)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更符合建构主义学习方式2)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促进群体的协同学习3)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促进双向互动4)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优化教学资源34、远程教育系统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1)讲授型模式2)个别辅导模式3)讨论学习模式4)探索学习模式5)协作学习模式35、教学设计是指依据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决策过程。
36、教学内容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
37、教学目标是指在学校的教育目的(或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的总目标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的具体预期教学结果和标准,是教学活动的发出点和归宿。
38、教学目标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导向,又是学生学进行学习的航标,还是进行课堂效果评价的尺度。
39、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哪些?(1)认知目标(2)情感目标(3)动作技能目标40、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41、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2)引导学生理解知识3)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4)检查巩固知识42、教学过程最优化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环节如下:1)教学目标最优化2)教学策略最优化3)教学控制最优化4)教学评价最优化43、备课的基本环节有哪些?1)熟悉教材2)了解学生3)考虑教法4)编写教案,熟悉教具44、课外辅导根据辅导方式分为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
课外辅导根据辅导内容分为单纯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辅导。
45、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意义有哪些?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培养学生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3)检验学生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相长4)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5)巩固学生专业思想6)检验高等师范院校办学质量、获取教改信息46、概念与词语有着密切联系,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形式。
47、概念间的相容关系有:同一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
48、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有(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49、程序是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达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步骤(算法)。
计算机程序是用指定的计算机语言表达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步骤,这些方法步骤必须是计算机能理解并且能执行的。
程序设计主要指研制计算机程序的过程,它应该包含:对问题的分析与了解、选取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步骤、用特定的计算机语言将方法步骤记录下来,记录下来的这个方法步骤就是程序清单。
50、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是一组规则,它由词法和句法组成。
51、智力是一个复合体,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52、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好奇心等等。
53、能力按其倾向性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主要指智力,它是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认识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为了顺利地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些能力综合。
54、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通过自己学习,独立地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55、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1)牢固掌握基础知识(2)加强实践活动(3)改进课堂教学(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5)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56、信息素养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基础。
57、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1)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3)信息素养是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8、教学评价的意义有哪些?(1)教学评价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2)教学评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3)教学评价是驾御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4)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59、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1)导向功能(2)检查功能(3)激励功能(4)改进功能60、教学评价的分类(1)按评价的目的进行分类可分为三类: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可分为以下两类:绝对评价、相对评价。
61、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方法有: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
6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课题有: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开发性研究课题。
63、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大体分为:(1)发现问题(2)收集资料(3)深入研究(4)实践验证64、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方法有:(1)历史研究法(2)观察研究法(3)调查研究法(4)实验研究法(5)行动研究法(6)校本研究法(7)个案研究法(8)质的研究法65、教学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有:(1)需要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导向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66、信息技术教育实习前一般要做好哪些准备?(1)思想心理准备(2)知识、技能准备(3)材料准备67、知识是人们对客观规律事物认识的总和,是对客观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