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提高命题水平

浅谈如何提高命题水平

浅谈如何提高命题水平
命题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测量的基础和工具。

对教学的发展方向具有直接导向作用。

因此,掌握命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命题的质量,对于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如何提高命题水平,我有这样一些想法,浅薄和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专研教材熟谙考点
从众多的教辅资料中先"扒扒拣拣"再"精挑细选",几乎是每个命题人员的必用之"招"。

此"招"虽然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能达到丰富试题的效果,一些"新题""好题"也常常会借此脱颖而出。

于是,命题人员对教辅的依赖性有增无减,久而久之,"命制试题"便成了标准的"借用试题",慢慢地,大家发现各类资料中呈现的试题竟然是大同小异且缺乏新意的。

教材作为"教"和"学"的重要依据,它的内容和呈现形式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也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命题资源。

如果认真研读,用心思考,创新改编,灵活使用,你就会发现:"好题"能源源不断地从教材中来!所以我们要夯实基础,把握住干,构建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

每个政治教师对每本书的考点应该都非常熟悉,但具体每次考试应该考哪些知识点,命题老师应该预设好,所以命题之前,制作一份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必要的。

根据双向细目表,命题老师可以把握覆盖面,避免考点分布不均、重复;可以把握难度值,厘清各题的考核目标。

同时,也便于学生考前复习和考后追踪评价,引导教学改进。

二、广泛阅读积累信息
思想政治试题并不是简单的默写提问,所有的知识点的考察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材料信息,通过分析材料解决问题才能体现学生的思维水平。

而要实现材料与知识点的完美结合,除了钻研教材,熟谙考点之外,还要广泛阅读,积累信息。

课余阅读是在无压力的情景下获取知识,能够丰富精神,慰藉心灵。

在阅读过程中,不经意间,我们常常会从中发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素材。

政治学科的素材信息非常广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科研动态,经典名言,诗词俗语,各科知识,甚至广告用语、网络新词,只要留心,都能够发现并积累这些素材。

现代传媒每天都在传播海量信息。

关注媒体信息,聆听时代声音,把握时代脉搏,不仅能够开阔视野,而且能够不断收集更多更新的教学素材,使我们的试题能够紧随时代步伐,凸显时效性。

在日常阅读中,我们可以将自己阅读的材料按学习内容可归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四大模块,并对应于不同章节。

教师对于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与本学科有关的材料,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要做有心人,搜集积累素材,加工提炼素材,探索素材的选用规律,不断提高试题的质量与水平。

在具体命题选取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无用信息。

2不碰敏感问题。

3.避开尚未定论的话题。

4.材料要阳光,正面,公平。

5.要有真实依据,科学可信。

6.表达清晰,数字适当。

三、研究真题,寻找规律
我们平常大大小小的考试都是为最终的高考服务的,但平常考试与高考的直接目的又不一样: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

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

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试卷,学生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不该丢”的分。

真题是中国命题专家根据中国学生的习惯思维和做题习惯出的, 因此一定要加强真题的研究与练习,在研究真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体会,理解命题专家的思路,知道他们是怎样设置“陷阱”。

研究高考真题不仅能全面有效地掌握知识点,有的放矢的对重点难点进行突破,而且能有助于理解命题专家的出题思路,掌握命题规律,把握命题方向。

根据最近几年的高考真题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1.要突出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通过试题,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通过试题训练,掌握相关的解题法方与技巧,灵活运用。

特别要加强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研究与命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试题命制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试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既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考察,又是对
生活实践的指导和关照。

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实际,开阔知识视野,关注国内外时政热点,同时关注本地发展战略,应对地方特色。

三贴近还表现为试题要与时俱进。

命题时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不回避当今热点焦点问题。

3.注重培养科学人文精神,重视情境性、突出体验性,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

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凸显“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4.试题命制要具有广阔的视野,材料来源不拘一格,关注不同地方的重大事件。

同时,关注乡土内容,凸显地域色彩,坚持开发地方考试资源,体现地方特色,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

四、同伴合作,精心磨题
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使教师之间相互借鉴、相互探讨、相互支持、相互启迪,共享智慧、共同成长。

大家坐在一起,应集中时间和精力,不保守、不吹捧,相互研讨,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以求共同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