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颈椎前后路一期手术方法与技巧

颈椎前后路一期手术方法与技巧

作者:林本丹胡奕山张育锋陈春雷钟志刚邱雪立【关键词】颈髓
各种原因引起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必须尽快手术去除致压物,同时有效地稳定脊柱。

1999年6月~2003年1月作者对13例颈髓前后方同时严重受压的病人进行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行椎管减压并植骨融合内固定,获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9例,女4例;年龄28~56岁,平均364岁。

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原因:交通伤致颈椎三柱骨折6例;嵌夹型颈椎病5例;椎体和附件、椎板恶性巨细胞瘤2例。

创伤6例其神经损害按asia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1例。

单节段损伤5例,双节段损伤1例,损伤节段从c4~6,ct显示受伤节段椎管前后方均有骨性压迫。

5例嵌夹型颈椎病为前后路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均出现四肢麻木乏力,其中2例已无法正常行走,3例出现肌力明显减退,均可引起病理反射。

mri提示椎管矢状径被压迫20%以上,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或小关节骨性增生,黄韧带肥厚;突出物压迫c4~7。

恶性肿瘤2例分别为c4及c6骨巨细胞瘤ⅲ级,以颈后及肩部、双上肢剧烈疼痛为主,mri提示肿瘤节段三柱骨质破坏明显,椎管前后方不同程度受压。

12手术方式
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先取俯卧位行后路减压:创伤患者行受压节段椎板切除,侧块钢板固定融合;颈椎病者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肿瘤病人行后方肿瘤组织广泛切除侧块钢板固定。

后路手术完成后即取平卧位,行颈前入路受压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或椎间盘摘除,植骨加钛板内固定或行cage椎间融合。

创伤病人手术在持续颅骨牵引下进行,肿瘤患者2例术前24 h行介入肿瘤血管栓塞术。

术后颈围固定,1周后可坐起或下地活动,颈围戴至术后10周。

2结果
创伤患者术前神经功能a级2例中1例手术后2周呼吸衰竭死亡,1例术后随访14个月,呼吸功能比术前明显好转,但四肢肌力及感觉无恢复。

b级3例随访5~22个月,神经功能1级恢复1例,2级恢复2例。

c级1例随访9个月,神经功能1级恢复。

嵌夹型颈椎病5例随访6~18个月,出院时患者四肢酸麻感均明显缓解,术后6个月随访4例四肢肌力已明显恢复,2例麻木基本消失,但均尚存在肌张力轻度增高。

术后18个月随访2例除手部尚有轻度麻木外,其余症状体征完全恢复。

肿瘤2例术后疼痛均完全消失,1例于术后10个月出现肺转移,现正行介入治疗,局部残存肿物无增大。

1例术后8个月未见明显异常,mri显示肿瘤无复发。

3讨论
31手术体位及麻醉
无论是创伤、颈椎病或肿瘤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手术摆体位及麻醉过程必须十分小心,稍有大意则可导致病人瘫疾。

由于颈部过度后仰可引起颈髓受压加重,所以自病人送至手术室开始,头部就始终需保持中立最多轻度后仰的体位,切忌粗暴搬运过床,或将颈部后仰行气管内插管。

虽然对搬动或麻醉过程引起的脊髓损伤尚未见系统文献报道,但本院和兄弟医院近5 a来总共有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做mri检查过程中因头部后仰引起瘫疾,所以对这类病人我们备加小心,由医生专人护送至手术室,麻醉时常规采用支纤镜引导下经鼻腔插管,使患者头颈保持中立位。

后路手术将颈部摆于轻度屈曲位,前路则处于中立或轻微后仰位,避免医源性颈髓损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