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理论知识复习要点:一、试卷组成:1、填空题10 题,每题2 分共20 分。
2、选择题10 题,每题2 分共20 分。
3、判断题10 题,每题2 分共20 分。
4、简答题4 题,每题5 分共20 分。
5、问答题2 题,每题10 分共20 分。
二、复习要点:第一章概述一、轨道车及接触网作业车的分类1.轨道车按传动方式可分为机械传动轨道车、液力传动轨道车和电传动轨道车。
轨道车上线运行须按列车办理。
二、轨道车型号的规定2.轨道车按轴列式分为:轴列式为B的二轴车和轴列式为1A-A1、B-B、2-B 的四轴车4种。
三、轨道车车体组成部分3.轨道车由动力传动系统、走行系统、车钩缓冲装置、电气控制系统、制动系统及车体等组成。
四、轨道车主要尺寸、方位4.当轨道车正向行驶时可打开百叶窗进行散热,逆向行驶时则关闭百叶窗,打开侧风门进行散热,使冷空气流过通风道冷却水箱。
5.轨道车的全长是指轨道车两端车钩在闭锁位置时,两车钩钩舌内侧面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轨道车的换长是指轨道车全长除以“11m”的换算长度。
全轴距是一辆车上,最前位车轴和最后位车轴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车辆定距是转向架牵引销(或中心销)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转向架轴距是指同一转向架最前位车轴和最后位车轴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6.轨道车方向一般以发动机方向来确定,靠近发动机自由端为前端(或I端),另一端为后端(或Ⅱ端)。
车轴编号从前端往后按1、2、3、4依次编排。
轴箱编号为:车辆前端左侧为1、3、5、7等,前端右侧为2、4、6、8等。
当车辆编成一列车时,应按照列车的运行方向来规定列车前部和后部。
五、轨道平车方位7.轨道平车的方向一般以制动缸活塞杆推出的方向来确定,制动缸活赛杆推出方向为I端;另一端为Ⅱ端。
当车辆有几个制动缸时,以人力制动机所在的一端为I端。
第二章、动力传动系统一、发动机的常用术语8.发动机常用术语的定义要掌握:上止点:活塞顶在气缸中离曲轴中心距离最远的位置,称为上止点下止点:活塞顶在气缸中离曲轴中心距离最近的位置,称为下止点气缸直径:气缸的内圆孔直径曲柄半径:曲轴与连杆下端的连接中心至曲轴中心的距离活塞冲程:是活塞从上止点运动至下止点之间的距离。
活塞移动一个冲程,相当于曲轴旋转180°。
压缩比:发动机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压缩比被压缩终点的压力、温度热效率也就越二、发动机工作循环9.四冲程发动机是由进气、压缩、做功(不能写成作功)和排气4 个冲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顺序不能颠倒)三、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进排气系统10.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借以产生并传递动力的机构,活塞连杆组的作用是将活塞在气缸中的直线往复运动(推力)和曲轴的旋转运动(扭矩)有机的结合起来,并由此向外输出动力。
11.配气机构是根据发动机气缸的工作顺序,定时地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以保证气缸及时吸进新鲜空气和排出废气。
12.进排气系统包括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尽可能多地向发动机提供新鲜、清洁、密度足够大的空气,并尽可能彻底地排除燃烧的废气。
13.废气涡轮增压方式,是利用柴油机排出的废气驱动涡轮,涡轮再带动离心式压缩机来提高进气压力。
四、燃油供给、润滑、冷却系统的作用、工作方式、保养;空气滤清器、柴油滤清器的作用;机油加注及更换的注意事项14.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作用就是按照发动机的工作要求,定时、定量和按顺序地向各缸燃烧室提供干净、清洁的燃油。
15.润滑系统的作用是用润滑油(机油)来保证各运动零件摩擦表面的润滑,以减少摩擦阻力和零件的磨损。
16.柴油机润滑方式、检查润滑油量的时机及润滑油选用:(1)润滑方式:压力润滑和飞溅润滑;(2)柴油机起动前检查润滑油量;(3)润滑油选用:冬天选择低黏度润滑油,夏天选择高黏度润滑油。
17.润滑系统中的机油滤清器共三种:集滤器(装在机油泵前,防止较大的杂质进入机油泵)、粗滤器、精滤器。
粗滤器用以除去机油中较大的杂质。
串联于机油泵与主油道之间。
精滤器用以使机油得到较彻底地滤清,通常并联在润滑系中。
柴油滤清器除去柴油中的杂质和水分,提高柴油的洁净程度。
18.润滑系统的保养内容(1)保持机油面的正常高度,每次出车前要检查机油是否充足;(2)检查机油压力和温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3)定期更换机油;(4)定期清洗更换机油滤清器的机油滤芯、机油滤网、密封圈等。
19.机油加注及更换注意事项:7 条(背过)(1)、机油通过带过滤器的加油口注入发动机油底壳。
(2)、加入机油的量,达到油标尺L至H之间即可。
(3)、更换机油应在发动机热机状态下进行,但不得在发动机运转状态下进行。
(1)、更换机油时先将油底壳上的放油螺栓拧下,待全部机油流出后再重新拧紧,并从加油口倒入新机油。
(2)、更换机油机油的油量视机型和油底壳的不同而不同,应以刻度为准。
(3)、加油时容器必须清洁,加油完毕,拧紧注油口盖。
(7)、应避免不同种类的机油混合。
五、冷却介质的使用注意事项20.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及冷却方式(1)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保证柴油机工作时始终处于正常的温度范围(80~90度,由节温器控制)。
(2)柴油机的冷却方式有风冷和水冷。
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均采用水冷却。
(3)发动机常用的冷却介质主要有冷却水和防冻液两种。
六、发动机常见故障21.发动机常见故障主要有:(1)、发动机气动困难(2)、发动机温度过高(3)、发动机功率不足(1)、发动机没有机油压力或压力太低(2)、发动机机油油耗太高(3)、发动机冒蓝烟(4)、发动机冒白烟(5)、发动机冒黑烟七、传动系统的概念、作用、类型22.传动系统:轨道车的发动机和驱动轮对之间的传动部件总称为传动系统。
23.传动系统的作用:①将发动机的动力按需要适当降低转速、增加转矩后传到动轮上,使之适变轨道车运运行或作业的需要。
②传动系统还具有切断动力的功能,以满足发动机不能有载启动和运行。
③实现机械前进与后退的要求。
24.轨道车的传动系统分为机械传动、液力传动和电传动三类。
八、机械传动、液力传动系统的组成;25.轨道车机械传动系统主要由离合器、变速箱、万向传动装置、固定轴、换向箱、车轴齿轮箱等传动元件组成。
25.轨道车液力传动系统主要由液力传动箱、动力辅助系统,分动齿轮箱,万向传动装置、车轴齿轮箱等传动元件组成。
九、离合器、变速箱、换向箱、车轴齿轮箱、万向传动装置的作用、组成;27.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传递机构。
离合器的功用主要有:①保证车辆平稳起步。
②换挡轻便平顺。
③防止传动系过载。
(*注意:车辆行驶时,离合器是接合的。
而不能写成结合器自由行程40--60mm。
)28.变速箱的功用:(1)改变传动系统的传动比,使车辆能适应外界负荷变化的要求获得所需的牵引力和行驶速度;(2)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使机械前进或后退;(3)在发动机不熄火时,使发动机和传动系保持分离。
29.换向箱的作用:改变轨道车的行驶方向,把变速器的动力分别传到前、后车轴齿轮箱和发电机。
29.车轴齿轮箱的功用是将动力传动方向改变90°,并将输入扭矩放大,转速降低,驱动轮对,使轨道车行驶。
车轴齿轮箱有单极齿轮式和双极齿轮式两种。
30.万向传动装置是由万向节和可伸缩的传动轴组成。
十、离合器、变速箱、换向箱操作注意事项;29.摩擦式离合器的使用操作保养要点:(1)接合柔和平稳,起步及换挡操作时发动机转速应适当降低。
(2)分离彻底迅速。
(3)合理使用半联动(半接合状态),一般尽量少用。
(4)正常行驶时,严禁把脚放在脚踏板上。
(5)操纵机构中,相对回转运动的位置要进行经常的、合理的润滑。
(6)注意不要让离合器片沾油污。
(7)离合器应合理调整。
十一、离合器常见故障类型33.摩擦式离合器常见故障:离合器起步发抖、打滑、分离不彻底。
原因如下:(1)离合器起步发抖:①分离杠杆扭曲或不在同一平面上;②分离轴承座三爪不在同一平面上;③压紧弹簧弹力不均匀或断裂;④扭转减振弹簧断裂;⑤从动盘轴承上的铆钉松动。
(2)离合器打滑:①摩擦衬片表面被油污染;②摩擦片磨损严重;③飞轮表面烧坏或严重磨损;④压紧弹簧压力不够或断裂;⑤踏板自由行程过小。
(3)离合器分离不彻底:①踏板自由行程过大;②分离杠杆扭曲或不在同一平面上;③从动盘变形破裂。
十二、液力传动的工作特点;液力偶合器、液力变矩器的组成、作用。
34.液力传动是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利用液体动能的变化来传递能量的传动形式。
主要元件有液力变矩器和液力偶合器。
35.液力偶合器只能传递扭矩,而不能改变扭矩的大小。
36.液力偶合器的作用主要有:①使轨道车有载启动;②防止轨道车过载;③适时调节轨道车的转速。
37.液力传动轨道车优点和缺点。
液力传动的优点:(1)可根据外阻力的变化,自动改变传动比和转矩。
(2)减少换挡次数,减轻司机的劳动强度。
(3)缓和冲击,提高使用寿命。
液力传动的缺点:(1)传动效率比机械传动的低,燃油经济性不高。
(2)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和运用成本高。
(3)检查维修要求高,有一定难度。
第三章、走行系统一、转向架的组成、作用;38.走行系统转向架的组成:转向架主要由构架、轴箱、轮对、旁承、液压减振器、牵引拉杆装置、基础制动装置、砂箱等部件组成。
39. 转向架主要有以下作用:(1)顺利通过半径较小的曲线。
(1)能减小车体的垂直位移。
(2)便于安装多系弹簧和减振器。
(3)放大制动缸产生的制动力。
(1)方便地与车体分离,便于检修和更换零件。
二、转向架和轮对顺序的规定40.轨道车I端对应的转向架为第I 转向架,Ⅱ端对应的转向架为第Ⅱ转向架。
三、轮对技术要求41.轮对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同一轴两车轮直径差不大于1mm。
(2)同一辆车前后车轮,直径差不大于2mm。
(3)同一轮对,车轮内侧面3处轮对内侧距离之差不大于3mm。
(4)车轮内侧距离正为(1353±3)mm。
(4)车轮磨损后,轮辋厚度不得小于23mm,轮缘厚度不得小于23 mm(在距轮缘定点15 mm处测量)。
(5)踏面擦伤深度、踏面剥离长度不超限。
(6)在规定使用周期内,车轴必须探伤检查合格。
四、轴箱的定位方式42.轴箱采用无导框式弹性轴箱拉杆定位。
五、减振装置的位置、类型;旁承的作用、运用中的规定43.转向架构架与轴箱之间,设置一系悬挂装置(轴箱弹簧、液压减振器)。
车体与转向架之间,设置二系悬挂装置(旁承装置)。
44.旁承的作用是传递车架与转向架之间的垂向载荷,起到支撑车体车架的作用。
使用过程中需要调整同一转向架左右旁承之间的间隙之和为6--12mm,且每侧的间隙不得小于3 mm。
六、牵引拉杆装置的作用。
45.牵引拉杆装置用以传递转向架与底架之间的牵引力,并使转向架能相对于车体转动和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