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降水方案

降水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本次基坑降水方案主要依据规范标准如下: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建筑与市政工程降水技术工程技术规范》 JGJ\T111-98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宁夏水利调度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宁夏水利调度中心施工图纸》
二、工程概况
1、拟建建筑物概况
本工程为宁夏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和体育科技监测中心项目—体育科技监测中心工程,建筑面积9860㎡,地上六层,框架结构,基础为独立柱基础。

本工程基础面积为1919.2㎡,基础结构东西长64.8m,南北宽36.6m。

本工程建筑±0.000绝对高程为1110.64m,现有室外地坪约为-1m,基槽开挖至-4.5米(按±0计算)。

2、场地地质条件概况
本工程所在地貌上属黄河冲积平原Ⅲ级阶地,无不良工程地质作用。

场区地层自上而下为人工及第四系冲积相黏性土、粉土和砂土层。

根据地勘报告,整个场区自上而下可分为:素填土、粉细砂层。

本场地土层分布连续,持力层及主要受力层连续稳定,无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等不稳定因素。

根据本工程基础和基坑深度,场区地下水可简单考虑为潜水类型,地下水储量较丰富。

场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引黄渠系渗漏、灌溉入渗补给、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侧向径流补给及洪水散失补给。

引黄渠系渗漏及灌溉入渗补给是地下水主要的补给源,其补给量约占地下水总补给量的80%。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场区实测稳定水位埋深1.50-3.60米左右,地下水动态年幅变化在1.5m左右。

勘察时期该地区水位为1106.60米。

但该场区历史
最高水位为1107.50米,故潜水水位埋深按2.30m考虑。

3、场区周边环境情况
建筑场地位于银川市西夏区,北邻学院路,西靠金波北街,东接丽子园北街,南为贺兰山西路。

拟建的场地地势平坦,周边相对开阔。

整个场区周边无临近建筑物或地下埋藏物,周边条件优越。

三、降水目的
1、将基坑水位降低至基坑开挖底面以下,为基础工程施工提供条件;
2、疏干基坑侧壁地下水,提高边坡稳定性。

四、降水工程设计
根据场区自然条件和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地施工经验,确定采用无砂混凝土大口径管井外围降水,同时结合坑内疏干降水方案,降水井布置在基坑开挖上口线外侧2-4m处。

1、已知条件
布井轮廓尺寸:长90m,宽60m;
自然水位深度: 4m考虑;
基坑降水深度:基础埋深2.3米,砂夹石换填2.2m,故基坑开挖深度为4.5m。

根据有关规定,降水后水位应保持在基坑开挖底面下0.5-1.5m,本工程取1.5m,所以降水后水位深度需达到6m。

五、主要计算参数的确定
1、基础内水位总降深S'
S’=4.5(基坑最大开挖深度)+1.5(降水后基坑中心水位需保持在基坑底面下的深度)-2(当前自然水位,自±0算起)+1(降水期间的水位变幅)
=5m
2、渗透系数K
按照下表参考值,根据本场地含水层岩性以细砂土为主的实际情况,
结合本地经验值确定为5m/d。

3、基坑的等效半径r0
r0=0.29*(a+b)=29.4
a为平面长度;b为平面宽度。

4、降水井的深度确定
HW=HW1+HW2+HW3+HW4+HW5+HW6
式中:HW—降水深度(m)
HW1—基坑深度(m)4.5;
HW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m)1.5;
HW3—降水井分布范围按水力坡度计算影响降深(m)1.5;
HW4——降水期间的地下水位变幅(m)1.0;
HW5—沉砂管长度(m)0;
取HW=8.5m
六、降水井设计
1、根据当地降水经验,基坑四周按照30米间距布设降水井,共计布设降水井8眼,布置在基坑开挖上口边线2米外,成井深度以15m左右为宜.
2、降水井井管采用普通水泥管,滤水管为水泥与砾径5-15mm的碎石按一定比例预制而成的无砂混凝土管,管径500mm(外径),壁厚50mm,单节长度1.0米。

3、降水井钻孔直径不小于650mm,井管与钻孔壁之间的环状间隙可采用筛选过的炉渣料充填,最上端2-3m采用粘性土回填密实。

4、抽水水泵的选择:采用流量20-30m3/h,扬程30m,出口直径150mm 的潜水泵。

七、施工方法
1、施工工序
定位放线—钻机就位—钻进成孔—调浆捞渣—洗刷井壁—下井管—填滤料
—洗井抽水。

2、质量控制措施
管井施工及降水严格按照《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111-98的有关规定组织施工,具体措施如下:
1、定位放线
按照设计要求测放出井位位置,局部井位根据具体情况作调整,打入长30cm的木桩按编号准确地在图纸上标明井号。

2、钻机就位
各钻机根据施工区域和技术交底,将钻机就位,就位时,应做到对点,调平,对点,调平,直到确认钻机底盘水平,钻架垂直且四角支撑稳固。

3、钻机成孔
钻机开孔时,在深度7m范围内应用中速钻进,防止开孔时孔斜,钻井过程中,钻机操作人员应随时检查钻架的垂直情况和四角支撑的稳固情况,保证钻架在垂直状态下钻井,成井垂直度≤1%。

随时调整泥浆比重,控制在1.2-1.25之间,以利于泥浆携带岩渣上返至井口外,达到清渣目的。

4、调浆破壁
管井施工中,调浆破壁是一项关键工序,因而钻至设计深度后,应及时调浆并空转一段时间,保证孔内泥浆上下均匀,然后自上而下破除泥皮,破壁过程中,每一根钻杆均应旋转而下,不得上下拉动钻杆,同时,边破壁边调浆,破壁结束,提出破壁钻头,下入捞渣管,进行人工清渣,保证下管前孔内泥浆在1.15-1.2之间,孔底沉渣小于30cm。

5、下井管,填滤料
钻井成孔结束后,应及时下入井管,井管接头之间使用防雨布或塑料布封严,以防止泥砂从接头缝隙进入井内,造成淤井。

井管下放时,固定在井架两端的钢丝绳应同时下放,保证井管平稳下入井内,井管外壁,每隔4m 应捆绑一组8cm厚的扶正器,确保井管在井内居中,使滤料均匀地分布在井
管四周。

下管结束后,应及时填滤料,滤料采用炉渣,填滤料时,先盖好井口,应采用人工从井管四周均匀地填入,禁止整车滤料从一个方向倒入,同时,采用注水填料,填料应缓慢,不得快速集中倾倒,以免造成井管外围局部堵塞,无法成井而形成废井。

6、洗井抽水
填完滤料的井,应及时下泵洗井抽水,选用潜水泵量应大于单井出水量。

采用自上而下间歇式洗井的方法进行洗井抽水,直到洗清为止。

洗井结束,应及时向井管外填补滤料并用粘土填实。

7、群井降水
正式降水前,应先进行试抽水,以确定泵量,减少开启关闭潜水泵的次数,以延长潜水泵使用寿命。

准备4台潜水泵备用,正式抽水时,将水泵放置在井底上0.8米处固定,并保持此水位至抽水结束,在降水井1.0m外铺设集水管将抽上来的水集中排往业主指定的排水处。

主排水管采用内径不小于200mm的波纹管。

8、坑底及坡顶有组织的排水
坑底根据要求沿坡脚300mm处,设置一周圈排水沟,并每隔30m左右设置一集水坑。

1.5米外设置截水沟,以有组织的排除大气降水,防止雨水流入基坑或渗入支护结构内形成不利因素。

9、水位观测
抽水前应进行静止水位的观测,群井抽水后,应每8小时测量观测井水位一次并做好水位记录。

八、基坑降水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验收标准执行,不合格的井必须重新施工。

2、成孔后换浆要彻底,洗井要及时。

3、在开始降水运行之前,进行抽水试验,以保证抽水系统完好。

4、抽水间隙由短至长,对于出水量较大的井每天频率相应要多。

5、开挖阶段的降雨积水应及时抽干。

6、及时维修和更换水泵,保证抽水的连续性。

7、降水运行过程中应切实做好水量记录,对停抽的井应测量水位,及时分析整理资料,绘制各种必要图表,以指导和调整降水施工。

8、基坑内降水井井管随着土方开挖不断缩短,保证井管只超出挖土面0.5m。

9、工地准备发电机,一旦停电随时启用,确保降水连续进行。

10、监测及应急预案
1)降水监测包括降水井内、基坑内和观测井内水位监测以及周边建筑物、周围地面的变形监测。

2)观测井内水位监测数据应与周边环境的监测结果随时进行比对,绘制水位降深与周边环境变形关系曲线,掌握降水引起的周边环境的附加沉降情况。

3)根据前期降水监测结果预测设计降深情况下的周边环境的变形,在确保水位降低至设计标高后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4)若经前期降水监测结果预测周边环境的沉降超过规范规定,则应及时调整基坑降水方案,必要时采取回灌措施。

5)减缓降水速度,使地下水位前期缓慢下降,减小降水造成的不均匀沉降
九、预期降水效果
根据计算并参考邻近地区的施工经验,预计抽水系统投入运行后,约经过5-7天时间,基坑内整体水位即可下降至开挖深度以下1米左右,即降水工程达到抽水要求。

回填土完成后方可降水停止。

十、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1、井距分布均匀,间距30米,井深15米,沿基坑上沿两米外布置。

降水井8口。

2、西侧及北侧安装Φ110mm承压排水管,将水分别从基坑北侧排入市
政排水井。

南侧及东侧安装Φ200mm波纹排水管1道,将水从基坑东侧排入市政排水管网(管道具体走向见降水井平面布设示意图)。

附:降水井工程平面布设示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