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管理学 考试重点

公共管理学 考试重点

第一章公共管理:对由多数人组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组织的安排,如国家(政府)管理、大学管理、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地位比较平等,更多地依靠规则、政策、法律。

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以有效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运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管理的理论与方式,民主运用公共权利,并以科学的方法依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

公共事务:公共事务是指该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把社会控制在秩序范围内,推动社会发展,所进行的满足社会成员共同需要与要求的一系列社会活动。

公共事务的特征:一是阶级性。

二是公益性。

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因此,受益对象是一定范围的时候公众。

三是多样性。

质和量的不同追求,决定了公共事务种类的多样性特征。

四是层次性。

全球性公共事务、全国性、地方性等不同层次。

公共管理的分类:1.政治性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公共危机管理2.社会性公共管理:公共财政管理、公共组织管理、公共项目管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文化事业管理、公共教育事业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公用事业管理:是指从公共利益出发通过网络传输系统提供居民必需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供水、供气、供热、排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等产业。

具有地域差异性、公益性、垄断性、外部性、整体性与可分型等特征。

公共权力:就是用于管理和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它是由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而产生的,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持、调整和发展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

公共权力的作用:(1)维持作用:公共权力要维持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2)调整作用:公共权力对某些变化了的社会基本秩序作出调整,以克服社会内部的一般矛盾与冲突,防止其向对抗方向转化。

(3)引导作用:公共权力还会推动和引导原有的生活秩序向一定方向演变。

公共行政是指政府或公共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P途径的公共管理研究:即公共政策的途径B途径公共管理研究:即企业管理途径公共管理的特征: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概念,采用企业和行政管理的相关理论来研究整个公共事务。

2、乐观的规范研究领域,将私部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但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

3、以顶层管理者的战略决策为焦点。

4、通过案例研究来发展知识。

5、为管理研究取得决策研究相同的立足点而奋斗。

第二章公共选择理论:(布坎南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与经济市场类似,政治市场也是由供求双方组成。

(2)每一个政治市场的参与者,无论是选民还是政治家,都是利己的、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人。

(3)政府是一种组织,政治家和政府官员与普通人一样,具有自利的本性,以追求个人利益为行为准则。

(4)需要重新界定政府的作用,即:通过规则的制定与实施来保证人们选择、交易与合作的自由。

政府失效:表现:滥用权力的倾向、严重的官僚主义、较大的盲目性、政府部门扩张的内在动机原因:(1)需求方面的原因从需求方面来看,对政府提供服务的需求存在被夸大的状况。

a.对市场缺陷的强化增加了公共意识b.政治组织与公民参政权力的变化c.政治报酬的结构d.政治角色的高时间贴现率e.负担与义务的分离(2)供给方面的原因确定和度量产出的困难单一的生产来源生产技术的不确定性缺乏终止机制寻租活动:是利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想方设法争取政府的干预,通过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自由流动和自由竞争来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的经济利益进行再分配,使寻租者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后果:造成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

使本来可以用于生产性活动的社会经济资源浪费在一些于社会无益的活动上。

使政府官员享受特殊利益,扭曲政府行为,这些特殊利益的存在会引发无休止追求行政权力的寻租竞争。

政府创租:是指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预的办法来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人为创造租,诱使私人企业向他们“进贡”作为得到这种租的条件。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一,管理的自由化。

由于公共管理人员是“被制度束缚的人”,因此,为改进公共官僚制的绩效,管理者必须从政府的繁文缛节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政治家和其他人必须“让管理者来管理”。

⏹第二,管理的市场化。

市场取向的管理有两个基本概念,一是竞争,二是私营部门管理的普遍化。

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管理者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浆,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第一,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第二,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第三,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第四,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第五,责任并不简单,公共行政官员有责任通过担当公共资源的管理员,公共组织的监督者,公民权利和民主对话的促进者,社区参与的催化剂以及基层领导等角色来为公民服务;⏹第六,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第七,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交易费用理论是用制度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组织制度的理论。

⏹围绕交易费用节约这一中心,把交易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找出区分不同交易的特征因素,然后分析什么样的交易应该用什么样的体制组织来协调。

新管理主义理论1、企业再造理论2、虚拟企业3、团队精神4、学习型组织第三章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

公共组织的特征(1)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3)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4)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5)公共组织的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行为绩效评估比较困难(6)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政府组织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组织,是国家表达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构体系。

狭义的政府仅指国家行政机关。

政府组织的基本特点①政府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②政府组织从事公共管理的手段是行政权力;③政府组织有权支配和运用公共资源;④政府组织提供的产品是公共物品;⑤政府组织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准政府组织准政府组织是介于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一种过渡型公共组织,即非营利的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但通过授权等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力或公共权威,其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公共组织。

在我国具体实践中,准政府组织包括工会、妇联、共青团、科协、工商联、青联、侨联、台联等群众团体,事业单位,村民自治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等等。

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非官方性公共组织。

与政府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

非营利组织由于自身的性质特点,对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常常能比政府组织更具效率。

我国非营利组织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大力培育非营利组织:第一,在社会领域推进“政社分开”改革;第二,重点在资金方面进行必要的资助。

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第一,逐步完善有关非营利组织的尤其是其活动的法律法规;第二,在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通过依法行政和强化法律追惩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强化各种法律规范的实施和监督,特别是对非营利组织运行的规范化、服务质量、政府资金使用进行监督。

组织冲突与协调⏹1、组织冲突:包括三种形式:目标与顾客的冲突;功能与领域的冲突;(我国的条条与块块的冲突)目标间的冲突⏹2、组织协调:包括水平协调;垂直协调;组织合作模式。

科层制组织1.科层制组织的基本特征(1)专门化(2)等级制(3)规则化(4)非人格化(5)技术化(6)公、私分明化2.科层制方法的主要内容(1)组织标准化(2)工作秩序化(3)管理规范化公共组织变革的内容(1)组织结构变革:包括横向部门结构和纵向层级的变革。

(2)公共组织权力关系变革:一是公共组织向社会组织还权;二是横向分权;三是在纵向权力分配上,实行集权与分权互相的融合与共存。

(3)技术变革:主要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行业务流程再造、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根治传统组织形态中强调分工所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规范工作流程和简化管理程序,减去多余、重叠的机构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实现“一站式”的管理与服务。

(4)产品和服务变革:基于服务对象的需要,持续尝试发展更好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方式,为社会提供最低成本、最好品质的产品与服务。

(5)人力资源变革:第一,投资于训练与发展活动,让工作人员获得新的技术与能力;第二,将工作人员社会化,融入组织文化,使其学习到有助于提升组织绩效的新常规(routines);第三,改革组织的规范与价值,重视融合组织自身文化的多样化员工,激发创新精神;第四,持续改进对多样化的员工所采行的晋升与奖励系统;第五,对高层管理团队进行变革,改善组织学习与决策制定。

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我国公用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管理体制问题第一,对公用产品价格补贴和监管上,确定公用事业产品或服务价格水平的依据,主要是被管制企业上报的成本,这种成本是在特定行政区域内垄断经营企业的个别成本,而非合理的成本。

第二,在政府管理职能从建设部门向公用事业管理部门移交的过程中,建、管职能的分工和衔接经常出现真空和交叉,影响公共服务体制的健全和完善。

第三,行业的垂直管理和地方的水平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直接影响,企业的购买成本、网管建设都受到一定影响。

第四,企业已经实现厂网分离,但还有不少企业仍是厂网不分,无法通过竞争上网推动公用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2.政府管制不规范3、政府职能转换不彻底公用事业产品(1)纯公共产品类公用事业产品即同时具有非排他和非竞争性的产品(2)准公共产品类公用事业产品即公用事业中那些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公共工具性产品(3)特殊的私人产品类公用事业产品。

既具有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是指满足私人需求的私人产品。

如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自来水、天然气、暖气、电力等。

第五章公共项目公共项目既是公共消费品的提供者,也为整个社会的运转提供基础条件。

公共项目涉及领域繁多,几乎囊括经济、文化、科教、国防等各个领域。

公共项目特征第一,项目因为过程的一次性而区别于日常运行;第二,由于自身目标的确定性导致结果的差别,因此项目具有过程的特殊性;第三,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实施项目的组织因项目而存在,需要各方面的联合协作;第四,后果的不可挽回性,在启动项目和实施项目都需要加以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