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生产实习报告院系:电信学院班级:学号:姓名:哈尔滨工业大学1、实习动员及电话原理介绍时间:7月14日地点: 正心11及新技术楼1004总结:在生产实习的第一天上午,老师讲述了生产实习的具体安排和一些注意事项,并对通信工程的几个班的同学进行了分组。
A组的组员名单里有我,接下来的前四天在哈工程大学进行TD-SCDMA的实习,后四天在哈工大进行安装电话的实习。
在下午,我们来到了新技术楼1004学习电话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电话机的发展历史,类型,命名方式,技术发展的学习,大致掌握了电话从产生到现在的经过,也知道了一些关于电话技术的细节内容。
最重要的是,老师给我们详细的分析了一下电话呼叫的工作流程,让我大致明白了电话具体工作的原理,从小时候到现在一直的好奇终于被解答,好不开心!最后老师讲解了电话机故障的分析,这是比较实用的一方面。
虽然家里以后可能不大使用电话,但还是可以防患于未然。
下面是一些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内容:数字程控交换机原理程控交换系统的组成工作流程图时隙交换原理1 用户2战绩听到拨号音,时隙2是用户2听拨号音,时隙6是双音多频収号器接收用户2的双音多频信号。
2 用户2拨完用户4的第一位号码后,用户2拨号音停。
时隙6是上瘾多频収号器接收用户2的双音多频信号。
3 用户2拨完用户4的思维正确的号码后,用户2听到回铃声,用户4振铃,时隙2是用户2听回铃音。
4 用户4摘机后,用户2的回铃停,用户4振铃停,时隙2是用户2接收用户4的语音信号,时隙4是用户4接收用户2的语音信号5 用户4挂机后,用户2听到忙音。
时隙2是用户2听忙音程控交换机联机方案拨号方式:B -> 外线0-0-外线机号C –>外线0—外线机号B分机–> C分机0-52提示音-C分机号601C分机–>B分机0-51提示音-B分机号802外线–>B分机3511-51提示音-B分机号802外线–>C分机3511-52提示音-C分机号601B局内通话直接拨本局内机号。
C局内通话直接拨本局内机号。
TCL97电话机产品信息1、产品型号[97]型,来电显示电话,HCD868(97)TSD2、电话使用说明在待机时可执行如下操作:接收来电信息;提机或按免提键进行拨号、通话;进行时间、日期、本地区码等的话机设置。
电话机故障分析及注意事项:故障类型挂机中:铃不响铃声小摘机中:A.打不出:有拨号音无拨号音B.能打出:话音无(无送话音无受话音)话音小(送话音小受话音小):检修电话机故障的基本方法1 直观检查2 电压测量法3 元件替换法4 电流测量法5 电阻测量法6 信号注入法7 短路法:注意事项1 元件识别2 电路图修改部分3 焊接顺序4 调试电话的方法5 注意安全2、TD-SCDMA实习报告时间:7月15 – 18日地点: 哈工程内容:课程目标a)了解通信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提高和完善知识体系,培养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b)了解TD-SCDMA设备、网络的总体结构,熟悉TD-SCDMA系统OMC软件。
c)熟悉MSCS、MGW数据的配置---核心网。
d)熟悉RNC数据的配置---无线侧。
课程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天:移动通信发展概述与TD-SCDMA基本原理,及核心网概述第二天:核心网数据配置(上机)第三天:RNC概述第四天:RNC数据配置(上机)课程原理TD-SCDMA发展概述TD-SCDMA的基本原理1、物理层结构物理层是一个通信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空中接口的最底层,提供物理介质中比特流传输所需要的所有功能。
物理层向高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通过传输信道来实现。
传输信道作为物理层向高层提供的服务,描述的是信息如何在空中接口上传输。
2、信道结构信道分为物理信道,逻辑信道,传输信道三大类。
物理信道:各种信息在无线接口传输时的最终体现形式,每一种使用特定的载波频率、码(扩频码和扰码)以及载波相对相位都可以理解为一类特定的信道。
逻辑信道:直接承载用户业务;根据承载的是控制平面业务还是用户平面业务分为两大类,即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
传输信道:无线接口层和物理层的接口,是物理层对MAC层提供的服务;根据传输的是针对一个用户的专用信息还是针对所有用户的公共信息分为专用信道和公共信道两大类。
3、信道编码与复用信道编码技术是通过给原数据添加冗余信息,从而获得纠错能力,适合纠正非连续的少量错误,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卷积编码和Turbo编码。
4、扩频与调制扩频调制指符号数据到高速码片数据的形成过程。
扩频通信技术是在发端采用扩频码调制,使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须的带宽,在收端采用相同的扩频码进行相关解调来解扩以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接口协议与呼叫信令流程一、UTRAN体系结构UTRAN分为无线不相关和无线相关两部分,前者完成与CN 的接口,实现向用户提供QOS 保证的信息处理和传送以及用户和网络控制信息的处理和传送;无线相关部分处理与UE 的无线接入(用户信息传送、无线信道控制、资源管理等)。
UE 主要完成无线接入、信息处理等。
UTRAN接口通用协议模型:二、核心网的功能有如下几点:1、提供用户连接、对用户的管理以及对业务完成承载,作为承载网络提供到外部网络的接口。
2、用户连接的建立包括移动性管理(MM)、呼叫管理(CM)、交换/路由、录音通知(结合智能网业务完成到智能网外围设备的连接关系)等功能。
3、用户管理包括用户的描述、Qos(加入了对用户业务Qos的描述)、用户通信记录、VHE(与智能网平台的对话提供虚拟居家环境)、安全性(由鉴权中心提供相应的安全性措施包含了对移动业务的安全性管理和对外部网络访问的安全性处理)。
4、承载连接包括到外部的PSTN、外部电路数据网和分组数据网、Internet、以及移动自己的SMS服务器等等。
5、核心网可以提供的基本业务包括移动办公、电子商务、通信、娱乐性业务、旅行和基于位置的服务、遥感业务、简单消息传递业务(监视控制)等等。
三、Iu接口其主要负责传递非接入层的控制信息、用户信息、广播信息及控制Iu接口上的数据传递等。
核心网从逻辑上可分为电路交换域(CS)和分组交换域(PS),CS域是UMTS的电路交换核心网,用于支持电路数据业务;PS 域是UMTS的分组业务核心网,用于支持分组数据业务(GPRS)和一些多媒体业务。
Iu-CS协议结构Iu-PS协议结构IPOA技术IPOA(IP Over A TM) 是在A TM-LAN上传送IP数据包的一种技术。
它规定了利用ATM网络在ATM终端间建立连接,特别是建立交换型虚连接(SVC:Switched Virtual Circuit)进行IP数据通信的规范。
IPOA完成IP地址到硬件地址(A TM地址)的映射过程,封装并发送输出的数据分组,接收输入的数据分组并将其发送到对应的模块。
IPOA在TD-SCDMA的应用:在Iub口,IPOA用于在RNC和Node B之间建立一条操作维护数据的通道;在Iu-PS口,IPOA用于承载Iu-PS的用户面。
IPOA的主要功能有两个:地址解析和数据封装四、Node-B逻辑模型Node B的逻辑模型由小区,公共传输信道及其传输端口、Node B通信上文及其对应的DSCH、DCH等端口;Node B控制端口NCP;通信控制端口CCP等几部分组成。
一个Node B 上仅有一条NCP链路,RNC对于Node B所有的公用的控制信令都是从NCP链路传送的。
在对于Node B进行任何操作维护控制之前,一定先要建立这条链路。
一个Node B 可以有多条CCP链路,RNC对于Node B所有的专用的控制信令都是从CCP链路传送的。
一般情况下,Node B内的一个CELL配置一个通信控制端口CCP。
核心网相关原理一、R4系统基本结构二、MSC SERVER功能介绍1、是R4核心网承载面的网关设备,位于CS核心网通往无线接入网(UTRAN/BSS)及传统固定网(PSTN/ISDN)的边界处;是Iu、PSTN/PLMN接口的承载通道,以及分组网媒体流(如RTP流)的终结点。
2、MGW不负责任何移动用户相关的业务逻辑处理。
而是通过信令,接受来自(G)MSC server的控制命令。
3、MGW可以支持媒体转换、承载控制及业务交换等功能,如GSM/TD-SCDMA各类语音编解码器、回音消除器、IWF、接入网与核心网侧终端媒体流的交换,会议桥、放音收号资源等。
4、支持电路域业务在多种传输媒介(基于AAL2/ATM, TDM,或基于RTP/UDP/IP)上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承载控制。
三、公共功能实体HLR/AuCHLR/AuC作为WCDMA核心网公共实体,分别负责对电路域和分组域两域用户的数据信息、业务签约信息和位置信息的管理。
HLR与AuC间的H接口为一个内部接口。
上机实训实训内容分为两大块:核心网MSC和无线侧RNC。
核心网MSCS配置一、MSCS的主要功能1、移动性管理功能:支持2G和3G用户的网络附着、位置更新、IMSI分离;支持双模终端在2G网络和3G网络间的漫游;同时支持GSM和UMTS的鉴权加密算法,并支持其相互转换。
2、基本呼叫功能:支持移动—移动、移动—PSTN等各种呼叫功能。
3、切换功能:支持UMTS—UMTS、GSM—GSM、UMTS—GSM等各种系统内切换、重定位和系统间切换。
4、数据业务功能:支持最高速率达64kbps的电路型透明、非透明数据业务。
5、SMS业务功能:支持移动用户发起和终止的短消息业务。
6、多媒体业务功能:支持移动—移动、移动—ISDN视频终端间的可视电话业务。
7、补充业务功能:号码显示、呼叫前转、呼叫偏转、呼叫转移、多方呼叫、计费提示、优先级别呼叫、闭合用户群、呼叫保持、呼叫等待等补充业务。
二、单板功能1、SIPI(信令IP接口板)2、SPB(信令处理板)3、UIMC(BCTC框通用接口模块)4、OMP(操作维护处理板)5、CLKG(时钟产生板)三、连接关系MSCS的接口有多个,基本的接入方式有A TM、IP和E1三种。
MSCS与MGW之间是IP承载,MGW与RNC之间是ATM承载,MSCS与RNC之间的互通是通过MGW进行转接实现的,此时MSCS和RNC之间为准直连邻接局,需要实现MGW和RNC之间的信令互通和MSCS和MGW之间的信令互通。
MSCS—IP网络—MGW(SIPI-UIM-SMP-APBE-UIM)--ATM网络--RNC。
四、配置流程1、创建网元2、创建机架及单板3、资源管理配置4、局信息数据配置5、拓扑配置6、协议配置7、号码分析配置8、接入配置9、其他数据配置无线侧RNC配置ZXTR RNC()是中兴通讯根据3GPP R4版本协议研发的TD-SCDMA无线网络控制器,该设备提供协议所规定的各种功能,提供一系列标准的接口,支持与不同厂家的CN,RNC 或者NodeB互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