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第1课可爱的地球教学目标:1.情感和态度:通过对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事例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格,深化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人类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

2.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3.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并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第1课时一、课前准备1.准备地球仪若干只。

2.课前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其他学科知识,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请教老师和家长等多种途径,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知识。

3.准备有关地球的图片。

4.准备“海边看船”的实验材料。

5.关于地球的一段录象。

二、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走近地球1.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出示太阳图片);在农历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像明亮的圆盘(出示月亮图片)。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生活的地球,他又是什么形状的呢?2.学生简单交流。

3.教师小结:对,地球也是球体的。

4.(出示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图片)这张照片是科学家从卫星上拍摄下来的,你能说说从卫星上看,谁能做做小导游来介绍一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吗?5.地球是球体的,现在大家都知道,但人类认识到这一点,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出示有关录象。

6.时至今日,你知道我们能在自然界中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先说给同桌听一下。

7.学生自由交流,再大堂交流。

8.其实,我们虽然现在不能像宇航员叔叔们一样到太空去看我们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地球球体的,想不想试一下?9.对比实验:模拟“海边看船”。

10.小结实验结果。

(二)活动二:认识地球仪1.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仪。

播放录音《关于地球仪的小百科》(教材第3页上的内容)2.听了介绍,谁来说说这地球仪到底有什么用?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对,为了帮助人们认识地球。

4.出示实物地球仪,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把地球仪带来了。

它到底能帮助我们了解些地球的什么呢?想不想研究一下它?老师为你们每一小组准备了一个地球仪。

5.小组分组竞赛。

①地球仪上,我们可以看到四大洋,比一比哪一组最先找到他们并写出他们的名字。

•板书: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比一比或猜一猜哪个洋最大,哪个洋最小。

②地球仪上,我们可以看到七大洲,比一比哪一组最先找到他们并说出他们的名字。

•板书: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州、南极洲•各小组借助地球仪练习找出各大洋大洲的位置。

•读“七大洲名称的由来”,加深对大洲大洋知识的理解。

③请学生出题。

6.小结:其实地球仪上能查到的不仅是四大洋七大洲,地球仪上的学问大着呢!播放短片《地球仪的自述》。

7.通过地球仪的自述,你对地球仪又有什么新的认识?8.交流对地球仪新的认识。

9.地球仪是地球的缩影,地球仪的制作也说明人民对地球的认识也越来越多。

太空大无边,地球如一粟,在茫无边际的宇宙中,地球只是一个小小的星球,让我们一起到太空里去看一看吧。

(三)活动三:模拟遨游太空1.分若干小组,每小组模拟乘坐一架飞船,飞船名称由各组自定。

要求将本课学习的知识进行串联,模拟宇宙飞行,说说看到的情况。

必须反映的内容是:地球形状特点,宇宙中的星球。

2.拓展延伸:地球虽小,却养育了我们人类,地球就是我们的“家”。

这个“家”到底怎么样呢?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夸夸我们共同的“家”——地球,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资料。

第2课时一、课前准备1.准备歌颂地球的诗歌。

2.有关课件。

3.请学生调查家中餐桌上的食物来源。

二、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感受地球母亲的壮美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聊了地球仪和地球,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

2.出示相关图片,配以解说。

在繁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她就是地球。

50多亿年来,地球在日复一日、沧海桑田地变化着。

大约在200多万年以前,当人类在地球上诞生时,这个可爱的行星就为人类准备好了美丽、舒适的生存环境——广袤的陆地(巍峨的山脉、美丽的高原、神奇的盆地、广阔的平原)浩瀚的海洋(清澈的江河、迷人的湖泊),多么旖旎的地球!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木峥嵘、白花竞秀……这些蓬勃的生命活动如诗、如歌、如画,更增添了地球无限的魅力!3.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在你眼中,地球又是怎样的呢?(二)活动二:感受地球母亲的骄傲1.我们生在地球,长在地球,地球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那你知道,我们的妈妈有哪些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呢?先讨论一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地球之最、地球的有关知识、地球适合我们人类生存的地方)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比一比,哪一组说得最多。

2.各小组交流:(1)世界之最。

(2)地球适合我们人类生存的地方:美妙的大气层;有斜轴,造成四季更迭;旋转速度恰好,一天24小时;重力是有价值的稳定力;气候较好;物产丰富……(3)地球的有关知识。

(三)活动三:理解“母亲”的含义1.通过交流,我们发现我们的地球妈妈有很多我们引以为豪的地方。

但最主要的是,地球妈妈养育了我们。

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地球密不可分。

2.探究学习——神奇的陆地与海洋(1)先出示一组不同的地形图片,了解世界上地形主要可以分为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种。

(2)分小组讨论:说说我所知道的平原、高原、盆地、山地和丘陵。

说说我所知道的陆地动植物资源。

(3)汇报:我家餐桌上的食物调查。

说说经常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食品,然后将这些食品进行划分。

(4)说说对未来开发海洋的想法。

(5)海洋是人类当今和未来开发的重要领域,是人类开发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场所。

3.地球上的各种资源,保证了我们的衣食住行,如果没有地球,我们人类将何以生存?!(四)活动四:抒发对“地球母亲”的感情面对哺育我们的地球母亲,古往今来,很多的炎黄子孙写下了内心真实感受,唱响了心中永恒的旋律。

著名作家郭沫若说:地球,我的母亲!我不愿在空中飞行。

我也不愿坐车、乘马、著袜、穿鞋,我只愿赤裸着我的双脚,永远和你相亲。

乘坐“太阳神”八号太空船绕月飞行的太空人安德斯说:“我们的地球是那样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微小和脆弱。

我觉得我们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美丽、微小而脆弱的星球。

”著名歌星刘德华在歌曲《地球战士》中唱到:“蔚蓝色的地球,一半是黑晚,一半是白昼。

蠕动中的地球,不为谁停留,在和平的地球,不让人破坏,只让人享受。

这一班,正义的战士是朋友,为了这个地球,付出了不需要理由,为了要过得更好却尽力去抢救。

”类似的真诚的话语,还有很多,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收集一些。

华夏子孙,对地球的感情,最多的语言也难以表达。

(五)活动五:保护“地球母亲”1.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母亲如今却在呻吟、在哭泣。

出示呼吁保护地球图片,出示相关的数据。

2.面对地球如此现状,你有什么想说的?3.知道4月22日,是什么日子吗?4.其实,不仅是地球日这一天,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地球要从每天做起。

我们都是地球人,我们心中共有同一个愿望:愿蓝天更蓝,清水更清,愿我们的地球妈妈永远年轻!第3课时一、课前准备1.准备搜集有关麦哲伦环球航行的相关资料。

2.郑和下西洋的资料。

3.准备一些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图。

二、教学过程(一)活动一:麦哲伦环球航行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环球航行的人是哪一位吗?板书“麦哲伦”,导入新课。

2.根据课前预习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学生交流:我所了解的麦哲伦。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准备,你们对麦哲伦有一定的了解。

瞧,这就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示意图。

(出示麦哲伦环球航行示意图)你能来说说麦哲伦环球的航行线路吗?让我们小组合作,从麦哲伦出发的大洲开始,找一找,他经过了哪些大洋大洲,最后到达哪里,由组长记录。

比一比,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对!4.小组合作在航行示意图上找出麦哲伦航行经过的大洋大洲。

5.交流,板贴。

6.讨论: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二)活动二:形形色色的环球旅行1.其实,不仅是麦哲伦,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喜欢环球航行。

你知道哪些呢?2.学生交流环球航行的有关素材。

3.教师介绍:现代麦哲伦。

英国28岁的女航海家艾伦麦克阿瑟打破世界记录驾帆船71天环游世界。

4.生朗读书上的环球航行故事资料。

(三)活动三:我是小小环球航行家1.同学们,你愿意也来做一回小小环球航行家吗?2.分小组活动,选择你喜欢的航海家,或者自己选择一条航海路线,模拟一次小小的航海,可以结合对所经过地区自然风貌或风土人情的大概了解进行情况介绍。

3.小组推选一名同学集体交流。

(四)活动总结第2课从世界看中国教学目标:1.让孩子在了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知道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丰富多样的特点。

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孩子对于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帮助孩子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正确理解区域差异大、人口众多对我国经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帮助学生树立长大建设祖国,为全面建设祖国、缩小区域差异而努力的信心。

3.让孩子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并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孩子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地图阅读、资料收集、分类整理、系统分析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如何查询资料,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提炼,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也强化其团队合作精神。

第1课时一、课前准备1.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图和行政区地图挂图。

2.搜集反映中国幅员辽阔的小资料;自制中国行政区划拼图。

二、教学过程(一)活动一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小故事,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看。

(故事内容:迈克、山本和杨小光一起在澳大利亚参加夏令营。

一次闲聊中,他们三人谈论起了自己的国家。

迈克说:我来自欧洲的一个岛国——瑞典。

山本说:我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四面环海。

咦,杨小光,你们中国在哪里呀?)2.你能帮杨小光回答吗,中国在世界的什么位置?(1)还是请教你们每组桌上的地球仪老师吧!认识它吗?(2)出示地球仪投影:红色的线叫经线,这条就是赤道,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蓝色的就是纬线了,中间一条纬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3)会观察地球仪了吗?小组合作观察吧,找出中国所在的地理位置。

(4)指名交流。

(5)相机总结:从南北半球看,中国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在东半球;从世界的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国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清楚了中国的地理位置,他们又议论起来了,听——(1)继续播放故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