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选择知识讲解
同样的情况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劣才驱逐良 才。这正是“分不出好歹”的经济学。
逆向选择
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good money out of circulation)是经济学 中的一个古老原理,这种经济现象又称“格 雷欣法则”(Gresham's law),最初由16 世纪的英国铸造局长格雷欣发现的,说的是 铸币流通时代,成色不良的铸币(金币或银 币)与成色优良的铸币在市场上一样流通, 久而久之良币会逐渐退出流通,转为收藏, 而市面上流通的都是成色不良的劣币——劣 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
%
柠檬货III:买方对汽车的评价高于卖方
假定卖方对汽车的评价等于质量θ,但买方的 评价比质量高出20%,并且买方数目多于 卖方。交易发生时的支付为:
π买方=1.2θ-P,π卖方=P-θ 由于买方的评价高于汽车本身的质量,因此,
买方的需求曲线斜率将不再是1而是1.2, 而卖方的评价与柠檬货II中相同,因此,卖 方的供给曲线与柠檬货II相同。
柠檬货I:博弈树
接受
提供价格P
好车 B1
S1
0.5
拒绝
N
0.5 柠檬货
B2
接受 提供价格P S2
拒绝
(6000-P,P-6000) (0,0) (2000-P,P-2000) (0,0)
柠檬货II:偏好相同,卖方类型连续
假定质量类型在2000与6000之间均匀分布,平均 质量为 % 4000,该数值等于当所有汽车都在市 场上时买方将支付的价格。
在柠檬货III中,假定买方数目多于卖方,结果是 由卖方获取生产者剩余。此时市场出清。如果 卖方多于买方,那么在3000元时,不是所有 的潜在卖方都能够找到买方,均衡价格将下降。 买方最喜欢的价格质量组合是(2000,2000), 因为如果θ=2000的卖者足够多,买方就可以 对其中高于2000的好车只支付P=2000元,因 而消费者将有剩余。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博弈论——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 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 市场。当交易中的一方对交易可能出现的 风险状态比另一方知道更多时,便会产生 逆向选择问题。
逆向选择
这种由于私人信息隐藏(亦称隐藏信息)而 导致的市场功能的紊乱,对商品的需求不随其价 格的下降而增加,对商品的供给不随其价格的上 升而增加的市场异常现象,就是逆向选择问题, 即,“由参与人错误报告信息引起的问题”称为 “逆向选择”。事前(ex ante)隐藏信息。
逆向选择
现实中也确实出现了这种现象。比如有些用人单位 不欢迎应届大学毕业生,既因为应届生中一部分 人缺乏诚信频繁跳槽给单位发展造成麻烦,也因 为现在人才市场上新供应的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 “质量”参差不齐,使得人才供求市场上的信息 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 德风险使得某些用人单位干脆拒绝整个“应届毕 业生群体”。而部分真正优秀的毕业生人才被不 拘一格发现人才价值的大中型外企“收割”而去。
逆向选择
假设优秀男生甲和另一男生乙共同追求美丽女生丙。男 生乙自知论帅气程度及经济实力都不如甲,所以追求 攻势就格外猛烈,而甲虽然也很喜欢丙,但碍于面子, 也由于自恃实力雄厚所以追求起来就内敛含蓄。美丽 女生丙实际上喜欢甲要远胜于乙,但由于信息不对 称——她不能肯定甲是不是也那么喜欢她,再加上女 孩子的自尊心理作怪,所以会显得很矜持。最后的结 果很可能是乙大获全胜娶到了丙。而丙会带着遗憾, 心里想着甲却成为别人的新娘。这就是“劣币驱逐良 币”,这就是“逆向选择”,虽然无奈而却实在,生 活中许多事情的结果大抵都是如此。
逆向选择
在路过某个混乱的十字路口时,正常情况应该是等绿 灯亮才能过,本来遵守交通规则应该说是安全的,可实际 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如果不管路口的信号灯是红还是绿, 车辆都照过不误,根本不讲规则,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讲 规则反倒更危险了,因为这无法保证在过路口时什么方向 的车闯红灯,所以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地过路口。这样的话, 还不如不管红绿灯,自己观察车辆情况随机过去。这也是 一个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例子,遵守规则的人不仅 得不到好处,还可能更危险,这种情况下,他可能会选择 违反规则,逆向选择。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确 实不少,比如在有的车站买火车票时,如果你一直排队, 说不定你一直买不上票,因为一直有人加塞。这类事情真 是太多了。我还是衷心希望这些事情逐步减少,不希望劣 币驱逐良币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在区间[2000,6000]上概率密度为f(θ) = 1/(6000-
2000),在其他区间为零,并且累积密度为
即
F() f(x)dx
F() 2000 0.5
4000
(1) (2)
支付函数与柠檬货I中相同。
柠檬货II:相同偏好
P 6000
4000
供给% (P)
需求P(% )
2000
2000 4000 6000
逆向选择
优秀的总是能够战胜落后的,好的总是能打败坏的 吗?看起来似乎理所当然的答案也许并不那么必 然。或许你已经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我们 的生活中,有些时候占上风的并不是那些最优秀 的,达尔文的“优胜劣汰”规则在那里不起作用。
有一句话叫“天鹅常被第一只癞蛤蟆吃掉”,说的 是美丽女生往往有一个平庸的男朋友,而优秀男 生的女友又常常长相平平。这样的情况频频出现, 决非偶然。怎样解释它呢?那就是“劣币驱逐良 币”。
柠檬货III:买方评价高于卖方
P 6000
4000 3000 2000
供给% (P)
需求P(% )
2000 4000 6000
%
柠檬货IV:卖方的评价不同
P 6000
4000 2600 2000
供给% (P)
需求P(% )
2000 4000 6000
%
2600
柠檬货III的进一步讨论(1)
卖方多于买方
柠檬市场
所谓“柠檬市场”是指这样一种现象:买方 不知道卖方的产品的真实质量,只愿按该市场产 品质量的平均水平出价;产品质量高于市场平均 水平的卖方只得退出市场,使得该市场所有产品 的平均质量下降,买方则相应调低其出价;拥有 较高质量产品的卖方不断地退出,买方的出价不 断地调低,如此循环往复,该市场最终有可能沦 为充斥着“柠檬”的“柠檬市场”(“柠檬”一 词在美国俚语中指称“次品”或“不中用的东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