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开采学名词解释精编完整版

煤矿开采学名词解释精编完整版

1、石门——与煤层走向垂直或斜交的水平岩石巷道;
2、阶段--——在井田范围内,沿着煤层的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具有独立的生产系统,称之为阶段;
3、水平——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且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称为开采水平,简称水平;
4、暗立井——没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的立井,装有提升设备,也有主副暗立井之分;
5、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6、井底车场——联结井筒和井下主要运输大巷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
7、前进式回采——工作面自采区上山向采区边界推进,称为前进式回采;
8、矿山压力——由于井下采掘工作破坏了岩体中原岩应力平衡状态,引起应力重新分布,作用在采掘空间周围岩体内和作用在支护物上的力称为矿山压力;
9、沿空留巷——在采煤工作面采过后,将区段平巷用专门的支护材料进行维护,作为下区段的平巷;
10、正悬臂——支架悬臂的长段在立柱的煤壁侧,短段在立柱的采空侧;
11、及时支护——采煤机割煤后,先移支架,后移输送机。

这种支护方式适用于顶板中等以下的采煤工作面。

12、循环进度——采煤工作面每完成一个循环向前推进的距离,是每次落煤的深度和循环落煤次数的乘积;
13、放煤步距——是指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前后两次放煤的间距。

14、倒台阶采煤法——是指在急斜煤层的阶段或区段内,布置下部超前的台阶形工作面,并沿走向推进的采煤方法。

15、井田——在矿区内,划归给一个矿井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称为井田。

16、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含碳物质沉积形成的基本连续的大面积含煤地带称为煤田
17、运输大巷——为水平或一个阶段运输服务的水平巷道
18、生产掘进率——生产掘进总进尺/矿井产量,m/万t
19、采场——在采区内,用来直接大量开采煤炭资源的场所,称为采场。

20、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各工序所用方法、设备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21、开拓巷道——为全矿井或一个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

22、准备巷道——为采区、一个以上区段、分段服务的运输、通风巷道。

23、回采巷道——形成采煤工作面及为其服务的巷道。

24、中切眼——在采面推进方向走向中部开掘的、连通机巷、风巷且与开切眼长度相近的联络巷
25、沿空掘巷:沿上区段采空区边缘或仅留小煤柱掘进的下区段平巷。

26、顺向平车场——车辆进入储车线方向与提车线方向一致
27、倾斜长壁采煤法——回采工作面沿煤层走向布置,沿倾斜(仰斜或俯斜)推进采煤。

28、仰斜开采——采面沿倾斜从下向上推进采煤。

29、放顶步距——相邻两次放顶间隔的距离,放顶步距等于最大控顶距与最小控顶距之差。

30、滞后支护:割煤后,先推移刮板输送机后移架。

31、采区:阶段内沿走向方向划分的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开采块段。

32、控顶距:采煤工作面煤壁至末排支柱顶梁后端的距离,或至放顶柱之间的距离。

33、准备方式: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

34、联接点:任何轨道线路都有直线和直线间的联接线路,这种联接线路称线路联接点。

35、矿井采掘关系:矿井采煤与掘进(开拓、准备和回采巷道掘进)的配合关系。

36、阶段:井田内沿倾斜方向按一定的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

37、采煤方法:采煤工艺与回采巷道布置的总称。

38、分层分采:同一区段内,采完上一分层后再采下一分层。

39、开拓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

40、采区生产能力:指单位时间内采区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产量总和,一般以万t/a 表示。

44、采煤机割煤方式:采煤机割煤以及与其他工序的合理配合,称为采煤机割煤方式。

45、一次伪斜角:斜面线路经一次回转之后,岔线OA的倾角为β,β称一次伪斜角。

46、采煤工作面:在采场进行回采的煤壁。

47、回采工作面:在采场内为采煤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48、采煤系统:回采巷道的掘进与回采工作之间在时间上的配合以及在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称为回采巷道布置系统,也即采煤系统。

49、壁式采煤法:回采工作面长度较长;工作面两端有可供运输、通风和行人的巷道;回采工作面向前推进时,必须不断支护;采空区要随工作面推进按一定方法及时处理;回采工作面内煤的运输方向与工作面煤壁平行。

50、柱式体系采煤法:采空区顶板利用回采工作面采场周边或两侧的煤柱支撑,采后不随工作面推进及时处理采空区的采煤方法。

51、自重应力:岩层自身重力引起的应力。

52、构造应力:地壳构造运动在岩体中引起的应力
53、矿山压力显现: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围岩或支护物呈现的各种力学现象。

54、直接顶初次跨落:采煤工作面自开切眼推进一段距离后,直接顶悬露达到一定跨度,就要对采空区顶板进行初次放顶,使直接顶垮落下来,这一过程称作直接顶的初次垮落。

55、周期来压:基本顶周期破断在采煤工作面引起的矿压显现。

56、初次来压:基本顶初次破断在采煤工作面引起的矿压显现。

57、对拉工作面:利用三条区段平巷准备出两个采煤工作面。

58、采区车场:采区上(下)山与区段平巷(或区段集中平巷)、阶段大巷与上(下)山的连接处的一组巷道和硐室
59、采区中部车场:联结上山和中部区段平巷的一组巷道和硐室。

60、采区上部车场—采区上山与采区上部区段回风平巷或阶段回风大巷之间一组联络巷道和硐室。

61、采区下部车场—采区上山与阶段运输大巷联接处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

62、上、下山盘区:上山开采叫上山盘区,下山则反之。

63、石门盘区:用石门开采的盘区。

64、炮采:用爆破采煤。

65、普采:普通机械化采煤。

66.、综采:综合机械化采煤。

67、人工假顶:在工作面下部分层中铺设金属网等材料所形成的一层采空区。

68、再生顶板:在采空区中垮落的破碎岩石在上层压力的作用下,再加上注浆,过一段时间后形成的新胶结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顶板。

69、正规循环率:一般指全月正规循环次数与全月工作日数乘作业规程规定的日循环次数之比
70、正规循环作业:在一定时间内,按照计划设计的作业要求,完成全部工序和工作量,取得预期的进度
71、作业形式:采煤工作面在一昼夜内生产班与准备班的相互配合关系。

72、劳动组织:
73 、综采放顶煤:
综放工艺:
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
矿区开发;矿区根据储量、赋存条件、煤炭市场需求量和投资环境等情况,确定矿区规模、划分井田,规划井田开采方式,规划矿井或露天矿建顺序,确定矿区附属企业的类别、数目和生产规模,建设过程等,总称为矿区开发。

矿区;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
上山\下山:服务于一个采盘区的倾斜巷道,上山用于开采其开采水平以上的煤层;下山用于开采其开采水平以下的煤层
开拓巷道;为全矿井或一个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
准备巷道;为采区、一个以上区段、分段服务的运输、通风巷道
回采巷道;形成采煤工作面及为其服务的巷道
矿井生产系统;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人员安全进出、材料设备上下井、矸石出运、供电、供气、供水等巷道线路及其设施
采区式划分;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块段,每一块段称为采区
分段式划分;在阶段范围内沿倾斜方向将煤层划分为若干平行于走向的长条带,每个长条带称为分段,每个分段沿倾斜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带区式划分;在阶段内沿煤层走向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带区,带区内又划分成为若干个倾斜分带,每个分带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矿井储量:井田范围内煤炭的埋藏量(指井田内可采煤层的全部储量)
矿井生产能力:矿井一年内能生产煤炭的数量
矿井服务年限:一个矿井从投产到报废的开采年限
斜井开拓:主井和副井皆为斜井的开拓方式3、立井开拓:主井和副井皆为立井的开拓方式平硐开拓:以平硐作为主要开拓巷道的开拓方式
片盘斜井:当井田划分为片盘开拓的斜井
斜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 自地面向下开掘穿岩的一对斜井至开采水平后,根据井田延展的主要方向布置开采水平大巷,在大巷两侧采用盘区式或带区式进行准备
斜井盘区式开拓: 将井田划分为盘区,在利用斜井开拓的开拓方式
立井单水平带区式开拓: 井田划分为两个阶段,在阶段内划分为带区,并且采用立井开拓的开拓方式
立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 井田划分为两个阶段,阶段内分区式布置,比且采用立井开拓的开拓方式
走向平硐:平硐沿煤层走向开掘,把煤层分为上、下山两个阶段,具有单翼井田开采的特点。

垂直或斜交平硐:平硐由煤层顶板进入或由煤层底板进入煤层,平硐将井田沿走向分成两部分,具有双翼井田开拓特点。

存车线;存放车辆的线路
调车线;这种为使电机车由列车头部调到尾部的专门设置的轨道线路
绕道线;电机车由重车线绕行到空车线的线路
阶梯平硐:煤层按标高划分为数个阶段,分别有各自独立的平硐来开拓
综合开拓:采用立井、斜井、平硐等任何两种以上井硐形式开拓的方式
多井筒分区域开拓:将大型井田划分为若干具有独立通风系统的开采区域
控顶距:采煤工作面煤壁至末排支柱顶梁后端的距离,或至放顶柱之间的距离。

煤矿开采学:是研究煤矿开采技术的综合性科学。

内容:地下开采、井田开拓、准备方式、采煤方法
矿井:组成矿区的社会单元
煤门:在厚煤层内,与煤层走向直交或斜交的水平巷道,称为煤门
矿山井巷:在地下开采中,为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动力供应等需要而开掘的井筒、巷道和硐室总称为矿山井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