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暖春》有感

观《暖春》有感

观《暖春》有感观《暖春》有感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观《暖春》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观《暖春》有感1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暖春》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就像一声春雷,把我从无忧无虑,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中惊醒。

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末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里,苦命的小花从小就父母双亡,连瞎眼的奶奶也扔下她走了,当时把粮食看作命的穷山村,家家都是勉强度日,没人愿意收留小花,会算帐的铁蛋爹娘,想占了小花家的地于是收养了她。

小花的到来让懒惰的铁蛋娘再不用干家务活儿,洗衣、做饭、看铁蛋、割猪草、剁鸡食等一切繁重家务全都归了她。

小花从此看着养父养母的脸色度日,每天从早干到晚,还经常因为铁蛋娘的无故找岔儿挨打、挨饿。

饱受虐待的小花实在支撑不下去了,趁黑夜逃离生养她的上河村。

二狗在路上捡到了饿昏过去的小花,把她带回了芍药村。

没有人愿意把个野娃领回家,年迈的宝柱爹不忍心看到奄奄一息的小花再被放回村口默默地把她背回了家。

从此他们爷俩相依为命,过着辛酸艰难但不乏亲情及快乐的日子。

看着这部催人泪下又震撼人心的电影,我一次次泪流满面,我被小花的善良、宽容、勤劳及孝顺感动。

面对婶娘的恶意排挤她毫无怨言,做出了最好的锅贴送给婶娘和叔叔分享。

听说吃一百个蚂蚱能让婶娘生小弟弟,她每天向胖婶借一个瓶子,利用课余时间为婶娘逮蚂蚱。

终于用她爱的火苗融化了婶娘坚冰一样的心。

她每天既要上学,又为爷爷做饭。

为了看到爷爷的笑,为了给爷爷苦累的生活一点安慰,她学习非常刻苦,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小花的童年是悲惨的。

没有新衣服,没有父母的宠爱,唯一的玩具,奶奶留给她的遗物风车还被婶娘踩坏,更没有和小伙伴无忧无虑玩耍的快乐。

但她有是幸运的,她遇到了宝柱爹—她可亲可敬的爷爷,在爷爷的呵护下,她健康成长。

她是那么懂事,用自己力所能及的付出回报着爷爷对她的恩情。

尽管很苦很累,但她很乐观坚强。

跟小花相比,我是多么的幸福,我赶上了好时代,每天都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爱笼罩着,吃着面包,喝着牛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可是我不求上进,是那么懒惰和自私。

我比小花大三岁,可我没为爸爸妈妈做一次饭,连自己的碗都没洗过。

没为自己洗过一次衣服,作业妈妈再三催促我还不想去完成……每天理所当然地享受了爸爸妈妈的劳动成果。

想到这些,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跟小花相比,我是多么渺小。

小花娇小瘦弱的身影在我面前是那么高大,小花虽然衣衫褴褛,但在我心中,她比那些衣着华丽、好吃懒惰的姑娘漂亮多了。

她那澄澈明净的眼神,像一缕阳光,把我的心照亮。

我要向小花学习,学习她知恩图报,学习她善良勤劳,学习她勤奋上进,学习她生命不息,顽强进取的精神,力争做一名让父母称心,老师欢心,祖国放心的好少年。

观《暖春》有感2电影《暖春》观后感.txt38当乌云布满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

无论处在什么厄运中,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总能找到这样奇特的草莓。

电影《暖春》观后感:一个逃离了养父养母家的孤儿,一个好心的老人收养了她。

她不被老人的儿子儿媳接受,几经坎坷,老人和孩子用真情感动了儿子儿媳,一家人终于其乐融融。

在老人和孩子感动着儿子儿媳的同时,他们也感动着影片的观众。

无论剧作还是拍摄,《暖春》的编剧兼导演古兰卡娜都将人间真情的主题体现的惟妙惟肖。

影片的情节设置巧妙,画面写意而有富有情感,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到位,堪称国产小制作影片中不可多得的好片。

影片高度感人的鲜明特点是该片的最大特色,也是这个“好”字的最高体现。

电影的拍摄与观看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移情”的过程,制作人员通过电影将感情移给观众,让观众在观片的同时体会到制作者的所思所想,这便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一部感人的好电影,必须是以一部感人的好剧本为基础的,否则就会无情可移,观众也就毫无感动可言。

古兰卡娜将剧本取材自中国农村,将主角设定为弱势的老人和小孩,故事在发展中经过几个令观众潸然泪下的大小高潮,最终以大团圆的方式结局。

这个剧本框架可以有力的抓住观众的心,让观众在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中,顺利自然的完成感动的全过程。

加之故事的情节设置巧妙,同时注重细节表现力,给予观众多而不腻的感动元素,使影片更加有血有肉。

例如,老人为了供小花上学,拖着年迈的身体上山看柳条编筐,让观众在老人的伟大中深受感动。

再如,老人与孩子吃鸡肉的情节,充分的表现了彼此间真诚无私的感情。

细节上,小花识字的那段情节,短短三分钟,寥寥十余个画面,便将小花的童真、聪明与老人的和蔼、心酸展露无余。

老人为小花买新鞋的情节更是单用一个镜头就达到了震撼的效果。

最为巧妙的是风车的设置,故事于不同阶段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插入了三个风车,用风车作为故事的旁线,寄托了人物感情。

好的剧本要经过好的演绎才会真正使影片感人至深。

片中没有明星大腕,却有着表现出色的老人、孩子。

影片最感人的几处几乎都有哭戏,面对数目众多的哭戏,老人与小孩的扮演者用毫无华彩的演技,告诉了人们眼泪是怎样感人的。

老人脸上的皱纹,孩子的大眼睛,在一个个中近景镜头中,传神的表现了人物内心世界。

影片的画面把色彩做的很足,冷暖色调分明。

例如,影片开始的夜幕运用黑色和蓝色的冷色调,表现了小花内心的痛苦与不安。

再如,那个大雨瓢泼的傍晚也是运用冷色调,表现了老人和小花心中的苦涩等复杂情感。

而更多的,在对庄稼、房屋等景物的大全景、全景画面中,影片大量采用暖色调,不仅切合了《暖春》的片名和人间真情的主题,也为感人的故事情节做了良好的视觉陪衬。

背景音乐也为影片的感人程度做了重要贡献。

该片的背景音乐,从音乐本身到播放时机都是很值得称赞的。

例如,在影片高潮与小高潮处中多次播放背景音乐,每次都是在情节铺垫基本完成、人物感情即将倾泄的关键时刻,恰到好处的响起了那情绪催化剂一般的小提琴曲,让观众的心随着音乐,陶醉在深深的感动中。

在感动过后,仔细思量这部《暖春》,同大多数国产电影一样,也是有着许多瑕疵的。

例如,影片中近景画面过多,特写镜头过少,镜头的运动也没能与演员的表演达到足够和谐,镜头的表现力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

再如,片中对于原本就稀少的特写,处理的不够细腻,尤其是姨娘将眼泪滴在手上的大特写镜头,没等到泪水在手上充分滑落就匆匆切换画面,不免令观众产生“吃冷枪”的感觉。

而片中最大的败笔在于片尾的十分钟,彻底打乱了全篇的格调与节奏。

先是揭露儿子身世时的几个镜头,没有更多的捕捉到主要人物的神态动作,却浪费在了对围观群众的中镜头拍摄上,而群众的动作无非是用手机械的抹一抹眼泪,甚至有的群演表情木讷眼神迷离,完全没有起到侧面衬托的作用。

接着是小花长大以后,老人的一段语言独白和青年小花的一段内心独白,两段独白好像作报告一样,用数十秒的时间喋喋不休的总结着自己的思想,却始终没有出现足够经典感人的语句,就好比用填鸭的方式向观众灌输了自己的想法,用极不和谐的方式结束了全片。

回顾国产电影,在感人程度上能够和《暖春》相媲美的并不多。

中国电影的未来,绝不可缺少《暖春》这样感人的故事影片。

但愿一个个《暖春》这样样的好电影,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多更深刻的感动,能够用真情的主题产生深远的社会意义,能够为中国电影带来真正的暖春!观《暖春》有感3小花,一个举目无亲、无家可归的小女孩。

她善良、懂事。

爷爷,一个穷苦的普通农民,他拥有着一颗善良、无私的心。

爱的交响曲在他们之间奏响。

自从爷爷收留了小花后。

她非常懂事,爷爷花钱给小花买了新鞋。

可小花从来都没有穿,因为她不舍得穿;小花恳求老师用铅笔改作业,而不用红笔,那是因为擦了,还能再写;小花每次给爷爷拿第一,就是为了让爷爷笑;小花抓了100只蚂蚱,就是因为无意听到了婶婶的玩笑。

正是小花的懂事,才让村里的人喜欢上了她,我很惭愧,自己没有小花那么懂事,有时还不理解父母。

爷爷的无私更是让我眼泪直流,爷爷大把年纪,靠上山砍竹子、编竹筐为生。

不幸,爷爷有一次雨天在上山出事了,爷爷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豁出了性命,他为什么呀?大把年纪,种的田,仅仅可以养活自己,又干嘛收养小花呢?可能是善良吧,我们的社会就是需要像爷爷那样的人,虽然自己穷苦,也要让别人幸福。

看到小花,我想到了自己,身边也有一个没有父母没有亲人的孩子,他像过街老鼠似的,人人喊打,没有人同情他。

爷爷的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

小花大学毕业后,在乡村当了一名教师。

她用行动去帮助更多与她有同样经历的孩子。

他没有辜负爷爷的养育之恩,终于用她自己的努力,接受生命的挑战,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很庆幸,我有父母的疼爱,可以上学,可以吃饱穿暖。

想想小花都可以有所成就,我为什么不能呢?更何况她比我还小。

人类的善良可以创造奇迹。

无论在什么时候,帮助是生存的基础。

我们要学会关爱同情他人。

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观《暖春》有感4我看了这部电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小花的命运是多么坎坷。

从影片中,我了解到一个善良的老人得知小花是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后,就收养了苦命的小花。

宝柱媳妇——香草,过门多年未生小孩子,得知宝柱爹收养了小花时,以为他想当众出她的丑,就十分生气。

同时觉得小花的到来加重了家庭的负担,多次在她娘的精心安排下,一次又一次地想送走单纯的小花,但最终都没能得逞……于是,她就处处针对小花,动辄就打小花。

但小花从没怨过她,还处处忍让她。

随着镜头的推移,我越来越被小花善良纯洁的心灵所深深感化了。

片中演到:香草喝药的时候,药太烫了,手一时拿不稳,药连同瓷碗一起打翻了,一些药还倒在她的脚上,疼得她“哇哇”大叫。

恰巧宝柱外出抓药去了,老人又下田了,只有小花听见。

小花闻声就跑去扶她。

她反倒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地推开小花。

这一推可厉害了,小花的手扎在碗片上,一双小手被碗片扎得直淌鲜血,叫人看了怪可怜的。

可小花忍着伤疼,跑去请人帮忙,而自己就只不过上点药就罢了。

当时她可是拼了命似的去帮助那位平时处处针对她的香草。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善良、纯美、博爱才是人性中最宝贵的财富,它可以让人的心灵接受陶冶,得到启发。

更重要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性。

为何如此说法呢?因为善良包括了宽容,它可以让人有一颗包容之心,包容别人的一切过错,不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

善良包括了谅解,若不能谅解别人的苦处,又怎样能包容别人呢?善良包括了舍己为人,小花如果不是处身设地的为香草设想,香草受到的疼痛之苦一定会更多。

最后,小花凭借着善心,感化了香草,她俩的隔膜因此消失了。

大家也得知宝柱当初也是个孤儿。

从此以后,一家人和和气气地生活下去,小花还成了村子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呢!读完大学后就回家帮助这块土地上的孩子,这结局中有一句话在我耳边响起:“这片土地陪伴了我快乐的童年,这里有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爱,是爱让我快乐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