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金属密度

重金属密度

重金属密度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的一类金属元素,大约有45种,主要包括锅、铬、汞、铅、铜、锌、银、锡等,但是从毒性角度考虑,一般把砷、硒和铝等也包括在内。

重金属在空气、土壤和水体中的存在对生物有机体产生严重影响,并且其在食物链中的生物富集极具危险性。

如20世纪50年代日本曾爆发的水俱病(汞污染)、骨痛病(钢污染)和哮喘(50z和重金属粉尘复合污染)等,ATMEL单片机都是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危害。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70%。

90%的重金属元素会通过吸附或沉淀转移到污泥中。

一些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的废水(如锅、铬等),还有的重金属来源于家庭生活的管
道系统,如铜、锌等。

国内有人采集了来自全国30个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样品,分析了其重金属含量。

其中,锌和饲在污泥中含量最高,是污泥中最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其次是铬、锰、铁,然后是镍、铅、锡等,浓度最低的是铜。

另外,根据GBl8918—2M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判断出10个污水处理厂污泥样品的重金属浓度超标。

重金属在30个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形态分布规律是:锰、锌和镍的可交换态含量较其他金属高,因而可移动性强,生物有效性好;铜和钻主要分布在氧化态;铬、铅、砷和硒都主要分布在氧化态和残渣态;对于大部分样品,铁的残渣态含量比较高;锅的可提取形态之和占了总铜含量相当大的比例;而硒绝大部分存在于难以溶解释放的残渣态当中。

另外,重金属是否能给生态环境和入畜健康带来危害,关键是其生物有效性。

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与重金属形态有密切关系。

一般而言,污泥中重金属存在的形态可分为水溶态、交换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和硫化物结合态及残渣态等,其中前三种形态的生物有效性较高.而后两种形态的生物有效性较低。

重金属在污泥中有效态含量除与其浓度有关外,还与污泥的理化性状及重金属形态组成有关。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金属离子的溶解度随PH值
升高而降低,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稳定性随环境PH值升高而增强。

1.2重金属的毒性特征
A 不可逆转性和危害长期性
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金届进入土壤环境后.很难通过自然循环从土壤环境中消失或稀释;二是对生物体的危害和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不易恢复。

重金属的危害长期性,即其对动植物或人体的积累性危害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B 生物累积和放大性
重金属一旦随污泥农用进入土壤,其生物有效成分,就会被植物吸收累积,通过生物放大作用,重金属可以在较高级的生物体内成千上万倍地富集,然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某些器官内积累造成慢性中毒。

c 毒性的可变性
重金属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以不同的价态存在,并相互转化。

不同价态的重金属毒性也不相同。

某些重金属可在微生物或外界环境条件的作用下变成毒性更强的化合物,对人和生物造成极严重的威胁。

如汞在甲基钻胺素存在下能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汞,汗
基汞通过食物链进一步累积,进入人体后又很难代谢出去,聚集在肝、肾和脑中,损害人的相经系统。

D微量致害性
一般来讲,汞的毒性最大.锦次之,铅、镕、砷也有相当的毒性,这五种重金属被合称又“五毒”。

这些重金属只要很微小的旦即可产生明显的毒性效应,即它们的毒性闻值(对生物产生污染的最小计量)都很小,比如汞是o.01—o。

05mg/m³,铅是o.1。

0.2mg/m³.
wxq$#。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