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讲稿一、新闻概述(一)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国新闻界认为,这个定义言简意赅,概括了新闻的本质特征,对掌握新闻写作规律起着指导作用。
(二)新闻的分类新闻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
广义的新闻一般指传媒常用的各种新闻报道体裁(三)新闻的要素1.时间。
时间的准确程度,根据所要报道的事件对时间的要求来确定。
2.地点。
地点也有详写、略写之分。
3.人物。
在新闻报道中,人物的出现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以个体的形式出现,第二种是以群体的形式出现,第三种是有些当事人由于个人隐私、系未成年人或其他原因,须使用化名或笼统称呼,第四种是有些新闻人物以社团、单位等集合体的形式出现4.事件。
事件是新闻的核心要素,其他要素均围绕新闻事件来组织和安排。
5.原因。
报道事件须交代清楚原因。
6.结果。
事件的结果,有的当时就能体现出来,有的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显露出来,有的需要经过调查、计算和评估。
二、新闻写作新闻写作,是指作者把采访中搜集到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写作制成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过程。
(一)新闻写作观念的变革1.西方新闻写作观念的变革在西方,1833年9月3日,由本杰明·戴任总编的美国纽约《太阳报》创刊。
这标志着西方新闻写作主流观念开始诞生。
随后,煽情主义、客观报道和深度报道等三种重要写作观念相继形成。
(1)煽情主义写作观念(2)客观报道新闻写作观念(3)深度报道新闻写作观念2.我国新闻写作观念的变革1)政论报刊时代(2)商业报刊时代(3)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4)改革开放至今(二)新闻写作的特点1.客观真实2.广泛传播3.新闻价值一、用事实说话原则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最基本的原则。
所谓“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读者阐明某种思想和观点。
一般来说,为了做到“用事实说话”,常用以下方法:(一)运用“春秋笔法”春秋笔法,又称微言大义,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
(二)用第三人称叙述,用第三人称叙述,就是借用他人之口说话。
这种写法表面上看,是被采访对象和新闻事实中的人物谈的话很客观,但实际上是作者在幕后操纵,因为说话人是作者精心挑选的,其观点代表了作者的观点。
(三)注明消息来源,消息来源是指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而来,由谁提供。
注明消息来源,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增强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1.直接来源是指当事人或有关部门、有关人士直接提供的事实,也称“透露式”来源。
2.间接来源是指消息来源不是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士直接提供的,而是经过转手引用其他新闻媒介的,也称“援引式”来源。
二、小处着眼原则现实生活纷繁复杂,新闻写作者要能够慧眼独具,敏于捕捉,勤于思考,从小处着眼,精选新闻事实,解释重大主题。
三、正反对比原则有比较才有鉴别。
有时,作者只需将今昔、正反等不同事实组织在一起,读者自会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四、点面结合原则这里所说的“点”是具体的,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具体事实,是有代表性、典型意义的事实;“面”是概括的,指的是事实的全貌。
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就能具体、全面地反映事实。
五、现场实录原则一般多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作者或被采访者现身说法,讲述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提供给读者第一手材料。
所写事件多在“现在进行时态”中展开,读者能够获得同步经历的真切感受。
六、精要点击原则新闻写作要要言不烦,讲究画龙点睛。
新闻写作提倡“用事实说话”,但不一味反对议论。
有时,适当的议论能够一语中的,点出事件的性质、意义。
但在议论时,要注意议论必须是从事实中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引发出来的,议论要十分精要与简约。
一、真实准确真实,是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要求。
所谓真实,有生活真实(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两种类型。
生活中真正发生了的事实,即生活真实,未必是生活中真正发生过的事件,却能反映出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即本质真实。
从生活真实角度说,新闻写作要求所写的内容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这六要素方面,都须与事件的本来状况相符,不能编造、移花接木、添油加醋或夸大缩小。
从本质真实角度说,新闻写作要求对事件进行全面、深层次的了解和把握,摒弃表面现象和虚假现象,求索事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二、短小精悍短小,是指新闻的篇幅要短。
(一)一事一报即一篇新闻只报道一件事实。
(二)提取精华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和人物言简意赅地报道出来,只取要素,不及其余。
(三)巧取一隅对于复杂纷繁的事件,不必面面俱到。
选取事件的一个局部,加以强调,以短小的篇幅突出报道,更能吸引读者。
(四)以小见大大量的新闻写的是“小事”,通过小事来反映大的主题。
三、快速及时“快”是新闻的传统。
网络新闻的诞生,把这个传统发挥到了极致。
1.事前准备2.及时采访3.快速成文4.迅速传递四、生动新鲜新闻要做到生动,要善于挖掘细节,巧妙构思,笔法幽默。
新,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刚发生的新鲜事。
二是指老事情新角度,由这个角度所揭示出来的新内容。
一、概括事实概括事实,就是用语言对客观事实的总体情况和来龙去脉进行概括。
二、精选事例要善于从大量的事实材料中,筛选出表现一定主题思想的新闻事实,也要善于准确、简练地将最有意义的新闻事实描写出来。
精选事例的过程,就是突出真正的新闻事实、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的过程。
三、再现场景再现场景就是将新闻事实的现场情况逼真地描写出来,用亲眼所见的典型场景说明所要说明的问题,产生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效果,从而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对比衬托在新闻写作中,可以使用对比性材料明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第二章新闻写作专题知识一、新闻主题的含义主题一词源于德国,最初是音乐中的术语,意思是“主旋律”,它表现一个完整的音乐思想,是乐曲的核心。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
新闻主题要从客观事实中提炼,把事实中有意义的、新鲜的、有特点的东西挖掘出来。
二、新闻主题的特征一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二是新闻主题基于事实,又高于事实。
三是既有“集中性”,又有“丰富性”。
三、提炼主题的原则(一)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二)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三)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四、提炼新闻主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一是主题选得偏大。
二是主题针对性不强。
三是主题的思想性差。
四是主题思想不能集中表现。
五、新闻主题的提炼方法(一)从认识事实入手(二)在比较中鉴别(三)上头下头结合(四)选好主题角度一、新闻材料的含义新闻材料只是采访所得材料的一部分,特指写入新闻作品中的材料。
新闻材料不等于采访所得材料。
二、新闻材料的分类(一)按照获取材料的方式划分新闻材料按照获取材料的方式划分,可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二)按照材料性质划分新闻材料按照材料性质划分,可分为言论性材料、事实材料和背景材料。
三、新闻选材的原则从实际出发,讲求报道效果,这是新闻选材的指导思想,并具体体现于下列选材原则:一要围绕主题,说明主题。
二要区别主次、反映实质。
三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四、新闻选材的方法能够在众多材料中选择和使用材料,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一)选择真实的材料(二)围绕主题选材(三)选择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材料(四)新颖有特色一、新闻来源的含义新闻来源就是新闻事实的提供者,提供的内容包含可供采编者进行文字、声音和图像报道的信息内容,这些成为新闻媒体的稿源。
新闻来源在新闻工作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新闻稿的来源;二是指新闻所依据的事实来源和新闻转发来源。
二、获取新闻来源的途径(一)当事人、知情人、“新闻线人”“报料”(二)通过观察生活获取(三)从媒体上获取(四)关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五)通过作连续深度报道获取一、新闻角度的含义所谓新闻角度,就是新闻采写者在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
二、巧选新闻角度的重要作用著名记者艾丰把选择新闻角度比喻为“挖矿”。
他说:“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床,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更准确、更鲜明地表现这些价值。
”“如果说美术摄影的角度是为了追求美的价值,那么新闻角度的选择在于追求新闻价值。
”三、新闻角度的类型新闻报道中常见的角度有:领导角度和群众角度、表扬角度与批评角度、正面角度与负面角度、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对内角度与对外角度、大众角度与分众角度。
四、新闻角度选择的具体方法(一)以旧见新找角度这里的旧,包括老题材、老典型、老话题等。
根据中国的国情,媒体很多新闻的题材难免重复。
(二)以小见大找角度写新闻要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做到以小见大。
(三)从全局高度找角度所谓全局的高度,也就是宏观高度,包括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总方针、政策,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思想动态、较大范围的客观性情况、发展趋势、趋向等。
(四)从关切点上找角度围绕广大读者最关心、最感兴趣的共同话题,即热点问题、疑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找准文章的切入点,是选择新闻最佳角度的方法之一。
(五)从共鸣点上找角度这里所说的共鸣点,是指新闻报道要在情绪上、情感上、心理上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心理上的“共振”。
(六)从“人无我有”找角度新闻界常常被同一单位邀请,参加同一活动,很难写出有特点有个性的文章来。
一、新闻跳笔的含义新闻跳笔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写作笔法,是指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从而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
二、新闻跳笔的特征新闻跳笔的特征就是跳跃性,体现在文体结构上是多段体。
简言之,新闻跳笔就是指新闻报道在不违背事实的逻辑的前提下,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表现出的跳跃性。
三、使用新闻跳笔的方法(一)多分段(二)断裂行文(三)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四)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四、使用“新闻跳笔”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跳跃性强,不代表可以随意跳跃。
一、新闻语言的含义新闻语言,即文字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
二、新闻语言的特征(一)准确具体(二)简练鲜明(三)通俗生动(四)要有时代感(五)运用白描手法第三章消息写作基本原理一、消息的含义狭义的新闻称作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
消息是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采用最广泛的一种体裁。
二、消息的特点(一)实实指消息的内容真实,真实存在,不能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