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期末作业题目:讨论煤制乙二醇工厂的定位、选址、工厂的初步布局、工艺设计的安全设计、职业毒害和职业病的防治。
工艺路线:煤气化合成气CO+RON 草酸酯分离气固相催化反应气固相催化反应H+草酸酯乙二醇2一,煤制乙二醇工厂的定位:1.工厂定位应该满足:(1)有原料、燃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良好的流通条件。
对于煤制乙二醇工艺,主要原料为煤、亚硝酸酯和氢气,因此工厂应该靠近煤矿产地,并且有良好的亚硝酸酯和氢气的购买渠道,以减少原料运输成本。
;(2)有储运、公用工程和生活设施等方面良好的协作环境。
工厂附近的基础设施完善,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3)靠近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的水源。
工厂附近尽可能有河流、湖泊,能够提供充足的生活、生产和灭火用水;(4)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工厂附近有高速公路、铁路或者港口码头,这样便于原料、产品的运输,减少生产和销售成本;(5)有良好的工程地质和水文气象条件。
该地区的地质地形、风速风向、雨雪量、雷电频发率及自然灾害状况应该符合工厂要求。
2. 工厂应避免定位在(1)发震断层地区和基本烈度在9级以上的地震区;(2)厚度较大的三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3)易受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区;(4)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地区;(5)对机场、电台等使用有影响的地区;(6)国家规定的历史文物、生物保护和风景游览地区;(7)城镇等人口密集的地区。
3. 实际工厂定位过程中,主要考虑原料、燃料流通经济性问题,以尽可能减少经济成本。
二,煤制乙二醇工厂的选址工厂选址应注意一下几点:(1)依据主导风向,把工厂置于社区的下风区域,以防止工厂逸出的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居民区或其他人口稠密地区,或者易燃易爆气体飘过其他工厂的煅烧炉之类的火源,又或者冷却塔的烟雾飘过交通繁忙的高速公路或道路等情况发生。
厂区应该是一片平地,不应该有洼地,否则可能会形成毒性或易燃蒸汽或液体的聚集。
相对于周围地区,厂区最好地势较高而不应该是低洼地。
(2)充分考虑工人以及周围社区的安全问题:工厂高构筑物可能的坍塌是对社区的另一种潜在危险。
根据相关法规,高建筑物或构筑物都要留有一定的间距,防止落体砸伤行人,汽车司乘人员或破坏邻近的设施。
对工厂的主要进出口点要格外小心。
上下班时进出工厂的交通车量剧增,需要适当安排或疏散,以防引起严重的交通事故。
毗邻的工厂可能会释放出毒性或易燃气体飘入工厂,引起人员中毒或由于火花或者加热面而引起火。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把工厂建于上风区,或者隔开一定的距离。
周围社区对工厂及其工作人员可能会构成某些确定的危险,即使没有危险,也肯能不具备有强化化工厂安全所必要的设施,处于这种考虑,工厂最好建在孤立区。
(3)确保工厂排放的废液不会污染社区的饮用水,也不会对渔业或者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影响。
含有爆炸混合物的日常排污管道不可穿越公共或者私人的地界。
(4)工厂附近最好有河流或者湖泊等可用水源,以备生产和救火之需。
(5)工厂应该建在相对于周围地区地势较高的平地上。
三,煤制乙二醇工厂的初步布局1.初步布局图2. 六大区域介绍(一)工艺装置区(1)该区域应汇集这个区域的一级危险,找出毒性物质、高温、高压、火源等,避免人员可能的操作失误。
(2)应该离开工厂边界一定距离,集中而不是分散,杜绝或减少无关车辆或人员的通过。
但是又不能太拥挤,以避免不同单元之间可能有交互危险性。
(3)加工单元应置于主要的火源和主要的人口密集区的下风区,减少易燃或者毒性物质释放带来的危害(4)过程单元本身的安全评价因素:①操作温度、压力;②单元中物料的类型及用量;③单元中设备的类型;④单元的相对投资额;⑤救火或其他紧急操作需要的空间。
(二)罐区储存容器,如储罐、气柜或液体储槽,都是巨大的能量或者毒性物质、易燃物质的储存器,因此务必将其置于工厂的下风区域,切安置在工厂的专用区域。
灌区的布局应注意一下几点:(1)罐与罐之间的间距;(2)罐与其他装置之间的间距;(3)设置拦液堤所需要的面积。
另外,灌区和办公室、辅助生产区之间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和工艺装置区、公路之间也要留出有效的空间,且应设在地势比工艺装置区略低的区域。
(三)公用设施区公共设施区应远离工艺装置区,罐区和其他危险区,以便遇到紧急情况时仍能保证水,电,汽等的正常供应.另外由厂外进入厂区的公用工程干管,也不能通过危险区,如果难以避免,则应该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布局的时候应该尽量减少地面管线穿越道路,在一些装置中配置贿赂管线就能保证这些装置至少能从两个方向接近工厂的关节点.为了加强安全,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这些装置的管线对于如消防用水,电力或加热用蒸汽等的传输必须是同路的.锅炉设备和配电设备可能会成为引火源,要设置在易燃液体设备的上风区.锅炉房和泵站则设置在工厂中其他设施的火灾或爆炸不会危机的地区.管线在道路上方穿过要引起特别注意.高架的间隙要留有供设备通过的方便道路,减少碰撞的危险.最后道路一定不能穿过围堰区,围堰区的火灾可能毁坏管路.(四)运输装卸区首先不允许铁路支线通过厂区,但允许将其规划在旁边.此工厂运入的主要是煤炭,而运出的主要是可燃性气体(用管道).考虑到煤炭运输时的粉尘等问题应时该区位于人员密集区的下风区.运输天然气的管道不能通过公共设施区,为了保证安全也不能与卸煤区在同一个位置.原料库,成品库和装卸站等机动车辆进出频繁的设施,不得设在必须通过工艺装置区和罐区地带,与居民区,公路和铁路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五)辅助生产区维修车间和研究要远离工艺装置区和罐区.维修车间是最重要的火源,同时人员密集,此生产工艺中涉及到的易燃或毒性气体较多,所以维修车间应置于工厂的上风区.研究室按照职能的观点一般是与其他管理机构比邻,但研究室偶尔会有少量毒性或易燃性物质释放进入其他管理机构,所以两者之间不能直接连接.此生产工艺中会有废液的产生,废水处理装置是工厂各处流出的毒性或易燃性物质汇集的终点,应置于工厂的下风远城区.高温煅烧炉综合考虑应置于工厂的侧面风区域,也可以与其他设施割开一定的距离.(六)管理区管理区主要是销售人员和供应人员以及到厂办理业务的其他人员,没有必要进入厂区,并且他们不熟悉工厂危险地性质和区域,另外管理区的人员密度在全厂可以说是最大的.综合上述考虑,为了安全起见,主要的办事机构应该设置在工厂的边缘区域,并尽可能与工厂所有的危险区隔离。
四、工艺设计的安全设计1、过程物料的安全评价煤的主要危险是自然,粉碎时产生的粉尘可能爆炸,大量吸入导致窒息。
CO: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为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5%—74.2%;有毒气体,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机体因缺氧而坏死,甚至导致人窒息死亡,最高容许浓度为20mg/m3。
H2:易燃易爆,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4.1%—74.2%。
乙二醇:易燃易爆,遇明火或者高热容易产生爆炸,生成CO、CO2和H2O;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有毒性,经皮肤、呼吸道、食道感侵入,人类致死剂量约为1.6 g/kg。
2、工艺过程的安全评价①、煤气化制合成气过程和气相加氢合成乙二醇过程中,高温高压反应装置,对反应器材质和加工质量要求很高;②、生产过程中压力、温度、催化剂的活性突变,仪表故障,管道泄露,燃烧爆炸,开车停车过程的危险性;③、产品乙二醇的生产、加工和贮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④、过程的规模、类型和整体性,操作和传热设施的设计、安装和控制是否恰当;⑤、对于偏离正常情况是否采取了适当的预防措施,重要紧急状况下是否能够有效解决负载问题,以及一旦事故发生能否尽快处理并恢复生产;⑥、生产过程的维修与检测问题,三废的排放问题。
五、职业毒害和职业病的防治1、煤煤气化过程中,虽然已实现大部分的机械化生产,还有可能在煤的分割、装运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长期吸入可导致煤肺或尘肺。
煤的粉尘与空气混合还容易产生爆炸危险。
防治:装载运输以及生产过程中自动化控制喷雾洒水,地面、管道要定时洒水抑尘,保证湿室作业;个体防护方面,督促工人佩戴防尘帽和防尘口罩;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自动监控粉尘含量,防治爆炸事故发生。
2、乙二醇乙二醇急性毒性:LD508.0~15.3g/kg(小鼠经口);5.9~13.4g/kg(大鼠经口);1.4ml/kg(人经口,致死) 。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12mg/m3(连续多次)八天后2/15只动物眼角膜混浊、失明;人吸入40%乙二醇混合物9/28人出现短暂昏厥;人吸入40%乙二醇混合物加热至105℃反复吸入14/38人眼球震颤,5/38人淋巴细胞增多。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防治: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洗胃,导泄。
就医。
3、由于设备泄露、工艺过程副反应产生的毒性物质煤气化过程可能产生的副产物SO2、H2S以及热解产生的煤焦油,合成气中的CO,中间产物草酸酯均有毒性。
防治:定期检查设备的密闭性,严防有毒气体泄露;工作人员佩戴防毒面具,穿戴防毒服装;保持室内的通风,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规范操作,防治误操作造成的失误;一旦发生泄露,有人中毒,应根据中毒症状确定毒性物质,针对性采取现场急救或者送医院治疗;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体检,以及职业病诊断,在职业病早期进行治疗,对确诊职业病患者予以一定经济补偿。
学院:化工学院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5班姓名:潘翔学号:301120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