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阅读竞赛试卷

语文阅读竞赛试卷

阅读竞赛试卷一、趣味阅读1、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杜鹏程()焦若愚()王任重()刘海粟()丁慧中()甘如饴()2、罗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幕。

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对联该如何送才恰当?(甲)大启而宇,长发其祥(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A、甲送乔迁新居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B、甲送分店开幕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C、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分店开幕者D、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乔迁新居者3、在我国现代文坛上,被称为“雨巷诗人”的是()A、徐志摩B、戴望舒C、藏克家D、闻一多二、图画阅读4、阅读下列改编自《庄子"让王》的漫画,选出最适合形容原宪品德修养的选项:(A)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C)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D)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5、描述下面的漫画的内容,字数200左右三、科技文阅读地球大气的“进化”史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由太阳星云中分离出来的星际物质演化而来,它的基本成分是氢弹气和氦气以及一些尘埃。

固体尘埃聚集结合形成地球的内核,围绕在外部的大量气体组成原始大气,因此在地球形成时,原始大气也已经同步形成。

原始大气的成分比较单一,主要是氢和氦。

那时整个大气层是不稳定的,刚刚诞生的地球显然还不具备“笼络”原始大气的能力而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内部有“叛逃分子”,因为氢是轻元素,属于容易逃离的气体,它的速度很快,常常一不留神就飞出地球;威胁大气稳定的外部因素则是太阳风,它是太阳向空间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时速达到150万——300万Km,在掠过地球时,将氢和氦统统掠走,给原始大气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由于“初生”的地球引力较小不能够在争夺气体之战中获胜,原始大气就这样在产生后不久又消失了。

原始大气被吹走之后,在火山爆发、地壳板块碰撞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地球又生成了二氧化碳、甲烷、氮、硫化氢和氨等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

这些气体不断增多,逐渐占据了整个天空,经过亿万年的积累,成代替原始大气的次生大气。

在这个过程中,次生大气处于不断逃逸又不断得到补充的动态变化中。

温度、逃脱速率、分子量三个因素是气体逃脱地球重力吸引的最关键因素,温度越高、速度越快、质量越轻的大气分子越容易逃脱重力的吸引。

此外,猛烈的火山喷发可以扮演类似于火箭助推器的角色,帮助气体以更高的速度逃离地球。

那为什么地球次生大气仍然存在而没有像原始大气那样消失呢?从组成大气的元素方面来看,次生大气的组成多为分子量比较重的元素,不容易逃离;从地球方面来看,地球的引力增强变大,而且在大爆炸之后,宇宙扩展的速度特别快,行星之间的引力在渐减小,影响气体散失的外部因素也减少了;加上地球这个“大气生产工厂”本身的生产能力在增强,在气体逃逸的同时,源源不断的气体又产生出来,因此大气层可以保留,生命也因此得以产生、繁衍。

氧气的出现打破了次生大气的组成结构,氧与氨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氮。

氮与氧不同,它不喜欢与其他元素打交道,也不愿与水合作。

只有极少的氮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进入生物界,但是一旦生物死去,这一点点氮又回到了空气里。

因此氨气渐被消耗光,而氮气因为“不作合精神”和“洁身自好”的禀性而很少受到损失,因此大气中氮的含量是最高的。

二氧化碳随着植物大规模地在地球上扩张,消耗一直比较大,逐渐减少;而氧气和氮气不断被大自然的“生花妙笔”分行出来,最终,地球上的大气变成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成分,地球“外衣”从此才稳定下来,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在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下才得以出现从而真正开启了地球的文明时代。

(选自《科学之友》2004年第8期)6、下列关于“原始大气”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它是由太阳星云中分离出来的星际物质演化而来的,其成分主要是氢和氦。

B.不稳定性是其特征,主要原因是刚刚诞生的地球还不具备足够强的引力。

C.太阳风是太阳向空间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时速可达150万——300万Km。

D.由于氢和氦是轻元素,它们成了最容易逃离的气体。

随着氢和氦的逃离,原始大气就这样消失了。

7、关于地球次生大气仍存在而没有像原始大气那样消失的原因,下列阐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次生大气的组成多为分子量比较重的元素,不容易逃离。

B.宇宙大爆炸之后,地球的引力变大了,“笼络”大气的能力增强了。

C.由于宇宙扩展的速度特别快,行星之间的引力在逐渐减小,影响气体散失的外部因素也减少了。

D.地球这个“大气生产工厂”本身的生产能力在增强,在气体逃逸的同时,源源不断的气体又产生出来。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原始大气形成所需的时间相比,次生大气的形成经过了上亿万年,所需时间更为漫长。

B.猛烈的火山喷发既生成了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又扮演着类似于火箭助推器的角色,帮助一些气体逃离地球。

C.氮气的“不合作精神”指的是它“不喜欢与其他元素打交道,也不愿与水合作”的特点。

D.地球“外衣”的主要成分由氢和氦变成了现在的氧和氮,人类由此开启了真正的地球文明时代。

四、经典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张家界卞毓方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

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

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

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

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

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

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

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刚见面,张家界就责问我为何姗姗来迟。

说来惭愧,二十六年前,我本来有机会一睹她的芳颜,只要往前再迈出半步。

那是为了一项农村调查,我辗转来到了她附近的地面。

虽说只是外围,已尽显其超尘拔俗的风姿。

一眼望去,峰与峰,似乎都长有眉眼,云与云,仿佛都识得人情,就连坡地的一丛绿竹,罅缝的一蓬虎耳草,都别有其一种爽肌涤骨的清新和似曾照面的熟悉。

是晚,我歇宿于山脚的苗寨。

客栈贴近寨口,推窗即为左道,道边婆娑着白杨,杨树的背后喧哗着一条小溪,溪的对岸为骈立的峰峦。

山高雾大,满世界一片漆黑。

我不习惯这黑,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披衣出门,徘徊在小溪边,听上流的轰轰飞瀑。

听得兴发,索性循水声寻去。

拐过山嘴,飞瀑仍不见踪迹,却见若干男女围着篝火歌舞。

火堆初燃之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树枝。

燃到中途,树枝通体赤红,状若火之骨。

再后来,又变作熔化的珊瑚,令人想到火之精,火之灵。

自始至终,场地上方火苗四蹿,火星噼噼啪啪地飞舞,好一派火树银花。

猛抬头,瞥见夜空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啊─—”,一声长惊,恍悟我们常说的“魅力”之“魅”,原来还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

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

且摘一片枫叶为书签,拣一粒卵石作镇纸,留得这红尘之外的秋波,伴我闯荡茫茫前程。

犹记前年拜会画家吴冠中,听他老先生叙述七十年代末去湖南大庸写生,如何无意中撞进张家界林场,又如何发现了漫山诡锦秘绣。

欣羡之余,也聊存一丝自慰,因为,我毕竟早他四五年就遥感过张家界,窃得她漏泄的吉光片羽。

是日,当我乘缆车登上黄狮寨的峰顶,沐着蒙蒙细雨,凝望位于远方山脊的一处村落,云拂翠涌,忽隐忽现,疑幻疑真,恍若蜃楼,想像它实为张家界内涵的一个短篇。

不过,仅这一个短篇表现力就足够惊人,倘要勉强译成文学语言,怕不是浅薄如我者所能企及。

天机贵在心照,审美总讲究保持一定的距离,你能拿酒瓶盛装月白,拿油彩捕捉风清?客观一经把握,势必失去部分本真。

当然不是说就束手无为,今日既然有缘,咦,为什么不鼓勇试它一试。

好,且再随我锁定右侧那一柱倒金字塔状的岩峰,它一反常规地拔地而起,旁若无人地翘首天外,乍读,犹如一篇激扬青云的散文,再读,又仿佛一集浩气淋漓的史诗,反复吟味,更不啻一部沧海桑田的造化史,─—为这片历经情劫的奇山幻水立碑。

9、文章开头说:“张家界绝对有咨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10、张家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机独运”的创造,从第二段看,张家界的山水在哪几个方面与众不同?11、作者认为张家界风景的“表现力”“足够惊人”,请以第五段对倒金字塔状岩峰的描写为例加以说明。

12、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三段对于篝火燃烧的大段描写,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2)作者说:“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

”文中这一“灵性”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从第三段、第四段各举一例回答)(二)古诗文阅读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13、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分)14、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15、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4分)第二次选拔答题卷一、趣味阅读 1、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 ) 焦若愚( ) 王任重( ) 刘海粟( ) 丁慧中( ) 甘如饴( ) 2、( ) 3、( ) 二、 4、( )三、 6、( ) 7、( ) 8、( ) 四、 (一) 9、 10、11、系 班级 姓名 学号座位号:_____ ……………………………………………………密………………封………………线…………………………………………线………………………………………………12、13、五言诗14、()15、答案:12、A3、B4、C5、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一个书生久居室内突然有个想法:去钓鱼!可是他并不知道该到哪去钓这大鱼,于是他找出了他的“万事通”——《百科全书》,带着他的鱼竿兴冲冲地出门了。

他来到了一片草地上,翻开书查着,突然他看到书上写着“鱼儿离不开水”。

他心想,这下好了,我终于明白了。

放眼一望,不远出正有一口井。

他赶忙乐呵呵的跑过去,将线狠狠的抛进了那深深的井中,一边看书一边“等收成”……他会钓上鱼吗?这书生!6、D (A.并非由“星际物质演化而来”,而是由星际物质“外部的大量气体组成”; B.“主要原因”这一表述无依据; C.偏离题干。

)7、C (“宇宙大爆炸”并非“地球的引力变大”的前提。

)8、A ( 虽然说“次生大气的形成”是“经过亿万年的积累”,但仍无法判断哪一个形成的时间更漫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