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2
3.锚具 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所用锚具的形式 和质量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筋 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 标准的有关规定选用。 4.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锚固区 的间接钢筋 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端部 锚固区,还应按有关规定配置间接钢筋。
5.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的钢筋布置 (1) 宜将一部分预应力钢筋在靠近支 座处弯起,弯起的预应力钢筋宜沿构件端 部均匀布置。 (2) 当构件端部预应力钢筋需集中布 置在截面下部或集中布置在上部和下部时, 应在构件端部0.2h范围内设置附加竖向焊接 钢筋网、封闭式箍筋或其它形式的构造钢 筋。 (3) 附加竖向钢筋宜采用带肋钢筋。
2.钢丝的并筋配筋方式 当先张法预应力钢丝按单根方式配 筋困难时,可采用相同直径钢丝并筋的 配筋方式。并筋的等效直径,对双并筋 应取为单筋直径的1.4倍,对三并筋应取 为单筋直径的1.7倍。 并筋的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及预 应力传递长度等均应按等效直径考虑。 当预应力钢绞线、热处理钢筋采用并筋 方式时,应有可靠的构造措施。
图6.21 附加横向钢筋
(2)
当构件在端部有局部凹进时,应增设折线构造钢筋 或其它有效的构造钢筋(图6.22)。
图6.22 端部凹进处构造配筋
1—折线构造钢筋;2—竖向构造钢筋
(3) 在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吊车梁 等构件靠近支座的斜向主拉应力较大部位, 宜将一部分预应力钢筋弯起。
(4) 对预应力钢筋在构件端部全部 弯起的受弯构件或直线配筋的先张法构 件,当构件端部与下部支承结构焊接时, 应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温度变化所 产生的不利影响,宜在构件端部可能产 生裂缝的部位设置足够的非预应力纵向 构造钢筋。
图6.23 端部附加钢筋的插筋
(2) 对分散布置的多根预应力钢 筋,在构件端部10d(d为预应力钢筋的公 称直径)范围内应设置3~5片与此预应力 钢筋垂直的钢筋网。 (3) 对采用预应力钢丝配筋的薄 板,在板端100mm范围内应适当加密横 向钢筋。
6.4 后张法构件的构造要求
1.预留孔道 (1) 对预制构件,孔道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 50mm;孔道至构件边缘的净距不宜小于30mm,且不宜 小于孔道直径的一半。 (2) 在框架梁中,预留孔道在竖直方向的净间距 不应小于孔道外径,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1.5倍 孔道外径;从孔壁算起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梁底不宜 小于50mm,梁侧不宜小于40mm。 (3) 预留孔道的内径应比预应力钢丝束或钢绞线 束外径及需穿过孔道的连接器外径大10~15mm。
六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构造要求
6.1 截面形式及尺寸
截面形式一般为矩形、T形、工字形 和箱形。 因预应力对构造刚度和抗裂能力有 提高作用,故构件截面可选得小些。一 般取截面高度h为(1/20~1/14)l,l为构件跨 度,宽度也相应减小。Leabharlann 6.2 构件端部的构造钢筋
为防止预应力构件端部及预拉区的裂缝,对 各种预制构件应按下述构造措施配置防裂钢筋: (1) 对于槽形板类构件,应在构件端部 100mm范围内沿构件板面设置附加的横向钢筋, 其数量不少于2根,如图6.21所示。
6.3 先张法构件的构造要求 1.钢筋(丝)间距 先张法预应力钢筋之间的净间距应根 据浇筑混凝土、施加预应力及钢筋锚固等 要求确定。 预应力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其 公称直径或等效直径的1.5倍,且应符合下 列规定: 对热处理钢筋及钢丝,不应小于15mm; 对三股钢绞线,不应小于20mm; 对七股钢绞线,不应小于25mm。
(4) 在构件两端及跨中应设置灌浆 孔或排气孔,其孔距不宜大于12m。 (5) 凡制作时需要预先起拱的构件, 预留孔道宜随构件同时起拱。 2.曲线预应力钢筋的曲率半径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曲线预 应力钢丝束、钢绞线束的曲率半径不宜小 于4m;对折线配筋的构件,在预应力钢 筋弯折处的曲率半径可适当减小。
3.混凝土的保护层
纵向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值 同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 4.端部附加钢筋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钢筋端 部周围的混凝土应采取下列加强措施: (1) 对单根预应力钢筋,其端部宜设置 长度不小于150mm且不少于4圈的螺旋筋;当有 可靠经验时,亦可利用支座垫板上的插筋代替 螺旋筋,但插筋数量不应少于4根,其长度不宜 小于1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