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导学案第二单元

02.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导学案第二单元

3.引导学生展示朗读,评价。
4.导入新课。
1.学生进行开火车游戏认读词语。
2.选择第1、4小节,展示朗读,并对别人的展示进行评价。
教师应让学生反复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巩固所学。
二、游览第二、三站,运用方法自学(用时:10分钟)
1.游览第二、三站,(出示乡村、公园图片)启发表达。
2.组织学生自学课文第2、3小节。
1.出示“园”“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2.师范写,引导学生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漂亮。
3.组织学生一分钟记字。
4.组织学生写字,提醒写字姿势。
5.组织学生展示评价。
1.发现一个是全包围结构的字,一个是左右结构的字。
2.学生边看边跟着书空。观察后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的注意点。
2.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小组活动,认读11种树的名字,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1)组长发给每个同学一张带有11种树名字的字条,组织学生自我检测。
(2)小组成员相互当老师,针对同伴圈出的字进行范读和领读。
(3)组长针对同学圈出的生字再次指名读词,要让每个同学都认识所有的生字。
3.课件出示植物园情境图,引导学生展开认树游戏,巩固10个词语。
3.学生观察交流:这三句话都与“树”相关,齐读课题“树之歌”。
对于三个句子的理解,学生能结合词语,说出句子表面的意思即可。例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只要说出“树需要十年才能长大,教育人需要一百年”即可。
二、借助预习,识记字词(用时:25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树。
5.学生读出小树上的字,组词造句。例如,杨 杨树 小区门口有一棵杨树。
6.学生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不断句。
1.要关注学生的预习成果,重点针对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展开学习,增强识字实效。
2.重点正音:“杉”是翘舌音,“松”是平舌音,“桦”与“华”的字音区别开,要读四声。
3.这10个词语中的生字都是木字旁的字,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集中识字。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元化识字,比如用肢体部位“手掌”帮助识记“掌”,
3.先自由读,然后展示读。
1.本小节教师仍然可以延续第1小节的学习方法,采取“放”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学习实践,自己感受、思考、理解和体验,师生互动,以读代讲。
2.本课重点是让学生感知数量词的用法,教师引导学生表达时应多使用数量词。
三、感悟旅途快乐(用时:10分钟)
1.回忆总结:我们欣赏了哪些景物?有什么感受?
3.完成“学生活动卡”。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仿写小韵文,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2树之歌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树之歌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习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多读文,一边读一边找出各种树木的特点,还可以动笔圈出表示特点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用时:4分钟)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杨桐松柏棉枫杉桂梧桦),组织学生开火车读字、组词。
2.教师出示本课10个表示树名的词语,引导学生认读,并选择最喜欢的树或最熟悉的树介绍样子。
4.先齐读,再男女生分句读。
1.本小节教师可以采取“放”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学习实践,自己感受、思考、理解和体验,师生互动,以读代讲。
2.教师在小组合作巡视指导过程中,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以便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学法的点拨。
四、观察发现,自主写字(用时:10分钟)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难点)。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识记生字词,把课文读熟读顺,搜集带数量词的短语,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2.设计与韵文相配的情境图,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1.学生朗读生字、组词语,在说词语的过程中可以想一想带有生字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2.(1)学生朗读词语,注意“杉”是翘舌音,“松”是平舌音,“桦”要读四声。
4.在课件中放大11个词语中的生字,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5.引导学生利用交流识字方法得到的小树练习组词、造句。
6.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听读,思考并圈出11种树的名字。
2.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小组合作提示,展开互助学习活动。
(1)学生逐一认读识字条上的10个词语,圈出读不准的生字或词语。
(2)如果认识同伴圈出的字词,就大声示范并领读,如果遇到小组同伴都读不准的字词,就到课文中或认字表中查找音节,拼一拼,读一读。
(3)认读生字,相互纠正,将每一个词语都读准。
3.学生读树上的词语,其余同学认真倾听,针对读错的字音进行范读或领读。
4.学生读字,说出自己识记这个生字的好方法,就可以得到这棵小树(图片)。
3.教师范写生字,重点讲解木字旁的书写要点和左窄右宽的书写要领。
4.教师指导学生联系书写,并巡视指导。
5.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
1.学生认读生字,观察并交流:这些生字都是带有木字旁的字,都是左右结构。
2.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的注意点。
3.学生观察老师范写,一边观察一边做书空练习,然后观察写字表中的生字,可以圈出主笔。
2.第4小节的图文同时出现,指导读文,感悟快乐。
3.指导学生朗读。
1.总结:我们欣赏了海边、乡村、公园三个地方的景色,我们感到十分快乐。
2.先看图总结图意,接着交流从哪儿可以感受到快乐。
3.对读、齐读。
引导学生带着学文后的感受去读文,通过朗读体会风景的优美,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写字指导(用时:10分钟)
用字理识字法记住“杉”,用对比识字法区别“桂”与“挂”,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枫”“桐”,用编字谜的方法识记“松”,一个老公公靠在树上。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杨、桐、枫、松、柏、棉、杉、桂”,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
2.先自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检查读文情况。
3.自学后组内交流:在这一小节里你认识了哪几个字?你是怎么学会的呢?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们的?
4.先齐读,再男女生分句读。
学生识字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加一加、换偏旁等方法,如:
1.“领”用加一加的方法:“令”加“页”就是“领”;
也可以通过换偏旁的方法:“拎”字的提手旁换成页字旁就是“领”。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各种树木的特点。(重点)
3.初步认识各种树木,有喜欢并爱护树木的意愿。(难点)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生字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名句导入,引出课题(用时:3分钟)
1.课件出示课后读一读的三个句子,引导学生朗读句子,交流句意。
2.教师组织学生诵读句子,背诵句子。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句子的特点,引出课题“树之歌”。
1.学生朗读句子,要读准字音,然后说一说这几句话的意思。
2.学生自由朗读句子,选择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
3.在一分钟内认真观察这两个字的字形,想办法记住。
4.学生写字,并交换批改。对的互相夸奖,错的帮助改正过来。
书写时要注意笔顺规则。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用时:6分钟)
1.出示生词卡片,复习认读词语:沙滩、军舰、帆船、稻田、花园、翠竹、队旗、铜号、红领巾。
2.男女生合作读文。
1.课件出示本课“桥、群、队、旗、铜、号、领、巾”等生字,引导认读,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交流。
3.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桥”“旗”两个字。
1.在教师的组织下认读汉字,并给生字组词。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观察老师范写,掌握书写要领,在田字格内书写。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会的生字和识字的方法。
2.布置作业:课文中的11种树各有怎样的特点?回家后继续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1.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明白:要善于观察生字,根据字的特点选择识字方法。
2.学生完成作业,并将自己找到的树的特点说给家人听,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答案。
4.学生先临写一个,再练写两个,遇到问题向老师请教。
5.全班同学相互交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1.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例字的字形规律,重点指导木字旁的书写。然后观察结构布局,这8个字大致上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抓住规律,突破关键。
2.学生往往追求写,忽视了对例字的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老师的范写,多观察书上的例字,练写后还要对照老师展示的作品观察自己的书写。
在学生表达时,对于量词运用不恰当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纠正。
二、创设情境,读文学字(用时:15分钟)
1.师生郊游。(出示郊游图片)
2.引导学生读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