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
1、上课之前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呀。
鲁迅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
他的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说说看你所知道的鲁迅的作品。
《狂人日记》《呐喊》《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简介。
回忆幼年时或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作品。
PPT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另外一篇文章,题目叫做阿长与《山海经》板书。
这里的阿长啊,其实我们在初一的课文里曾经与她有过一面之缘。
哪一篇文章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她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什么故事?关于美女蛇的故事。
正是这个故事啊,给美丽的百草园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阿长其实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3、上周末我们布置了一个预习任务,有谁能够谈谈阿长名字的由来,她的长相如何,形象如何,她有怎样的身世呢。
4、初识阿长PPT
名字不为人所知,可见地位低下。
阿长是一个保姆,是小时候与我朝夕相处的,我是她一手带大的保姆。
5、通过预习,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们是小时候的我,你们会喜欢这样的一位保姆吗?(大家来谈)以课文当中相关的事例或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
事件性格情感态度喜欢切切察察饶舌不大佩服、
管“我”很严,喜欢告状多事讨厌、
睡觉摆大字粗俗、不拘小节憎恶→
讲长毛的故事无知愚昧敬意→
懂得许多规矩(元旦吃福橘)迷信、善良敬意淡薄乃至消失→买《山海经》善良、关心爱护孩子更深一层的敬意
两种意见,喜欢的同学觉得她很质朴很善良很真诚,满足了“我”的心愿。
不喜欢的同学觉得,她爱唠叨,规矩多迷信很霸道,喜欢告状,爱切切察察,多嘴多舌,爱管闲事。
这是同学们眼中的阿长。
与鲁迅朝夕相处,一手被她带大的鲁迅对她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
6、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透视鲁迅眼中的阿长。
PPT请同学们标出我对阿长感情变化的句子。
不大佩服,讨厌,不耐烦——敬意——敬意淡薄甚至完全消失——更深一层的敬意
详略得当先抑后扬
这么多的事情串起了我对阿长的情感,这是文章的线索。
在这么多事情当中,作者是不是每件事都交代得非常详细呢。
不是。
文章在安排材料的时候做到了详略得当。
导致我有这种情感变化乃至最后升华为敬意的事件还是,阿长为我买了山海经。
也是文章刻画最为细致的事件。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三、请同学们听读课文(19-27),思考
1、哪些语句最能表现我对山海经的渴望?
2、为何我如此渴望山海经,阿长来问我,我却觉得多说也无益?
看不起甚至是轻视。
她不识字没文化,觉得她就算知道了,也无法为我实现心愿。
3、我得到山海经后又有什么反应?急切,喜悦,喜出望外,激动
我对阿长有了更深的敬意。
对她的情感变化有了彻头彻尾的改变。
“果然”惊喜兴奋激动。
全班来朗读。
个别范读。
当多年过去以后,这四本书还清清楚楚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可见这件事对我影响有多大,这份礼物对我来说多么珍贵,一个目不识丁的保姆,成全了我追求知识渴求书籍的这样一种心愿。
这就犹如一束小小的火苗,点燃了我求知求真的火焰。
这样的保姆,怎能不让我们心生敬意。
四、分角色朗读(6-11)
找出对阿长描写最精彩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可见她对渴望自己一年到头平平安安幸幸福福顺顺溜溜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有谁能来读一读,读出长妈妈的心花怒放,心满意足的神情。
这样的一个真诚质朴善良的劳动妇女怎能不让我们心生敬意。
文章最后作者不由得抒发了对长妈妈深情的怀念与祝愿。
是那一句话“”。
这是鲁迅对长妈妈最真挚的祝福也是最深刻的怀念。
ppt
五、寻找阿长——回想身边的阿长(你觉得阿长像身边的谁?是年迈不识字的老祖母?爱唠叨的母亲?还是爱管闲事的阿姨?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
但是有一天,你读懂了她们)请以“读懂身边的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学习课文的写法,写出我对这个人的感情变化。
运用“详略得当”的方法来组织材料,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