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简史》期末复习指导(一)考核说明1、考核依据本考试说明是根据高师《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考试命题以本考试说明为依据,不超出本说明规定的要求与范围。
2、课程总成绩的记分方法课程总成绩按100分计算,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60分为及格。
3、考试的要求与形式(1)考核要求本课程通过对我国美术审美实践的了解,通过对历史上各个时代的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的把握,掌握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把握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学生素质修养的提高,提供中国美术史方面的知识储备。
同时,开设《中国美术简史》课程,也是生动形象地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课程的考试既重视知识、理论的考核,又重视应用能力的考核。
考核分三个认知能力层次,即从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进行命题。
各层次的含义如下:了解:是指学习本课程后,对于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必须有透彻的了解,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述。
理解:本层次要求达到的水平是在了解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把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能对有关问题进行正确的阐释。
掌握:是指能够掌握分析问题的技能,能够运用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组卷原则a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范围之内。
b考试命题应覆盖各章。
既要全面又要重点突出。
c试卷要反映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也要考查简单应用能力。
简单应用能力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利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体是:了解占20%,理解占30%;简单应用占30%;掌握占20%。
d试卷题目难易程度的安排。
题目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即容易、一般、较难、难。
在一份试卷中四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体是:容易占20%;一般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试题认知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概念,在各个认知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
在命题中是二者兼顾,统筹安排的。
每次考试试卷的难易程度基本一致。
(3)试题类型及结构本课程试卷采用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各类题型的分数大体比例为:单项选择题占20%、名词解释占10%,简答题占40% ,论述题占30%。
(4)考核形式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
卷面分值100分。
(5)答题时限考试时限为90分钟。
(二)《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期末复习大纲第一章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总体把握本期美术发展概貌及美术类别。
了解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从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制造和造型看人类审美能力发展的线索。
着重把握彩陶艺术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
了解原始时代的雕塑与绘画。
了解一、概述原始时代的美术类别大致有:石器、陶器、雕塑(陶塑、石雕、玉雕等)、绘画(岩画、壁画、地画及器物装饰画等)以及建筑和编织工艺等。
原始美术具有混沌初兴特征。
二、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季节变化的符号说”、“投射说”等。
从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制造和造型看人类审美能力发展的线索。
重点掌握三、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1.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2.彩陶的艺术成就3.精细俊俏的黑陶艺术四、雕塑与绘画1.雕塑重点掌握 2.稚拙率真的原始绘画:装饰性绘画、岩画、地画第二章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总体把握本期美术发展概貌。
重点掌握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
了解青铜的造型和装饰特点以及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
了解奴隶制时代的建筑、绘画以及雕塑。
一、概述青铜工艺美术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第二个高潮重点掌握二、灿烂的青铜工艺1.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2.青铜的造型与装饰特点3.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三、建筑1.溯源2.宫殿建筑之滥觞重点掌握四、绘画与雕塑1.绘画2.雕塑第三章上升期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秦汉美术总体把握秦汉时代美术发展概貌。
理解墓室绘画在本期发达的原因、汉代艺术的基本特征和美学风格,了解缣帛画的艺术成就,理解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画像石、画像砖的风格特点,知道本期壁画较之前代大有进步,了解秦汉器物上的装饰绘画,理解秦汉绘画的艺术特征,把握雕塑在本期的辉煌成就。
一、概述总体把握秦汉时代美术发展概貌二、绘画盛势1.墓室绘画发达的原因2.墓室绘画的题材重点掌握三、帛画1.战国楚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2.西汉帛画重点掌握四、画像石、画像砖艺术.1.画像石(砖)的分布2.古朴深厚的山东画像石艺术3.泼辣豪放的南阳画像石艺术4.清新明朗的四川画像砖艺术五、壁画1.宏丽的廷殿壁画2.纷繁的墓室壁画六、器物上的装饰绘画1.铜壁上的画卷2.瑰丽的漆器装饰画七、秦汉的绘画艺术特征重点掌握八、雕塑1.深沉雄大的大型纪念兴石雕:《霍去病墓前石雕》。
2.寓美于朴的陶俑:《秦陵兵马俑》、《击鼓说唱书》。
3.多姿多采的铜雕:《长信宫灯》、《铜奔马》。
第四章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在总体把握本期美术发展概貌的基础上,理解本期人物画的新发展,知道山水画兴起于本期的原因以及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 了解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
了解一、概述总体把握本期美术发展概貌二、人物画的新发展1.时代新风的开拓者曹不兴、卫协重点掌握2.人物品藻与传神写照——顾恺之和南朝人物画顾恺之绘画理论“迁想妙得”,代表作《洛神赋》、《女史箴》、《烈女图》南朝人物画陆探微《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张僧繇重点掌握3.标程千古的“六法论”谢赫品画艺术标准“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4.北朝绘画三、山水画的兴起1.顾恺之与山水画重点掌握2.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宗炳《画山水序》“畅神说”,王微《叙画》重点掌握3.山水画兴起的原因了解四.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1.佛教与佛教艺术溯源2.佛教艺术的东渐与兴盛3.早期佛教壁画的内容和美学特征重点掌握4.早期佛教雕塑第一阶段以北魏云岗石窟造像为代表;第二阶段以洛阳龙门宾阳洞造像为代表;第三阶段以北齐石刻为代表。
5.佛教建筑第五章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在总体把握本期美术发展概貌的基础上, 理解初唐画坛上的两大画风,尤其是阎立本的绘画艺术;了解张萱、周昉的绮罗人物画以及孙位的《高逸图》;了解青绿山水的发展与水墨山水的兴起;理解花鸟画兴起于唐的原因, 了解唐代的画马名家及风俗画家;了解唐代佛教壁画和陵墓壁画;知道唐代画论中的美学思想;了解佛教雕塑与陵墓雕刻。
了解一、概述总体把握本期美术发展概貌二、人物画重点掌握1.初唐画坛上的两大画风阎立本《步辇图》、《职贡图》、《历代帝王图》重点掌握2.“画圣”吴道子重点掌握3.风腴华贵之美——张萱、周昉的绮罗人物画4.魏晋遗风——孙位及其《高逸图》重点掌握三、青绿山水的发展与水墨山水的兴起1.展子虔及其《游春图》2.李思训父子的青绿山水画3.水墨山水画的发展4.中晚唐山水画的水墨运动与画家重点掌握四、中晚唐花鸟画的兴起1.花鸟画溯源2.花鸟画兴起于唐的原因3.中晚唐时期知名的花鸟画家4.唐代的画马名家及风俗画家画马名家韩干《牧马图》,风俗画家韩愰《五牛图》五、佛教壁画和陵墓壁画1.盛世之光——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2.地府世象——墓室壁画重点掌握六、画论中的美学思想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2.绘画史论中的著名命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在笔先”、“品论”、“水墨为上”七、佛教雕塑与陵墓雕刻1.大唐风采----佛教造像2.魂兮归来----唐陵雕刻“昭陵六骏”八、绚丽多姿的“唐三彩”第六章开宗立派的时代——宋辽金元美术绘画艺术是本期的重点。
因此,在总体把握本期美术概貌的基础上, 理解宋代院画、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较之前代的发展及各种绘画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了解赵孟頫和元初画坛上的“复古”思潮,重点理解“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及中国文人画的特点, 了解水墨花鸟画的新面貌,了解本期的寺观壁画。
了解一、概述总体把握本期美术概貌领会二、宋代的画院及院画1.画院的渊源2.宋代的画院与画学3.院画的艺术特征三、花鸟画的发展重点掌握1.“富贵”与“野逸”风格的并存——徐熙和黄筌的花鸟画艺术2.精丽典雅的北宋院体花鸟画3.借物寓意,寄情于墨----文同、苏轼的绘画及其绘画主张重点掌握轼的艺术美学主张主要有:“诗画一律”、“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寓意于物则乐,留意于物则病”、“论画以形似,见以儿童邻”、“成竹在胸”四、山水画重点掌握1.南北画派相映生辉——荆浩、关同、董源、巨然的山水画北派荆浩《匡庐图》、关同《关山行旅图》南派董源《潇湘图》、《溪山行旅图》、《龙袖郊民图》,巨然《秋山问道图》重点掌握2.势壮雄强,旷远悠深——北宋中原画派与院体山水画宋初山水画以李成、关同、范宽为代表.李成《晴峦潇寺图》、《读碑窠石图》,范宽《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院体山水画代表郭熙《早春图》、《林泉高致集》宋代山水画的第一种艺术境界3.“米点山水”与青绿山水重点掌握4.“一之半角”式的境界——南宋“四家”的山水画“南宋四家”李唐《清溪渔隐图卷》、刘松年《四季山水图卷》、马远《踏歌图》、《梅石溪凫图》、夏圭《溪山清远图卷》、《长江万里图》宋代山水画的第二种艺术境界重点掌握五、人物画的繁荣1.五代时期的人物画2.宋代的道释人物画3.人物画大师李公麟、梁楷、牧溪李公麟的白描艺术,梁楷、牧溪的“减笔”水墨艺术六、宋代的风俗画和历史故事画重点掌握1.“市井小民”的生活写照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借古寓今的历史故事画李唐《采薇图》、陈居中《文姬归汉图》、李公麟《免胄图》七、辽、金、西夏绘画概貌八、巴蜀佛教造像的兴盛大足石刻造像重点掌握九、元初画坛上的“复古”思潮赵孟頫的绘画主张及《鹊华秋色图》重点掌握十、“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1.文人画形成的历史条件2.“元四家”的绘画艺术中国文人画的特点,“元四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峰雪霁图》)、王蒙、倪瓒、吴镇了解、水墨花鸟画的兴盛十二、寺观壁画1.永乐宫壁画2.元代莫高窟壁画第七章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总体把握本期美术发展概貌。
了解“院派”和“浙派”。
把握“吴门画派”和“明四家”的艺术特点。
掌握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掌握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的主要画家的作品。
了解明末的人物画大师。
了解清初“四王”、吴、恽、“四僧”及龚贤的绘画艺术。
了解清代的宫廷绘画与仕女人物画。
把握明清的版画艺术。
了解明清的建筑成就。
重点名词概念董其昌、八大山人、扬州画派。
一、概述总体把握本期美术发展概貌及本期绘画艺术的新特点.二、继承两宋院体画风的“院派”和“浙派”重点掌握三、吴门画派和“明四家”沈周《芦山高图》、《苍洲趣图卷》、文征明、唐寅、仇英四、松江画派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五、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陈淳《松菊图》、《牡丹图》、《设色花卉》.徐渭《墨葡萄图轴》、《杂花图卷》、《牡丹焦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