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复习.ppt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复习.ppt
用现代技术可以拍到分子图片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 A、分子是有质量和体积的 • B、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 C、分子只有在加热时才能运动 • D、分子间有空隙
9、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
化,主要是由于 (B )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 B、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 • C、分子的质量发生的变化 • D、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
云的形成 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后凝结(液
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聚集成云。
雨的形成 上面的小水珠变大时就下雨了。
雪的形成 当高空温度很低时,小水珠就凝固成雪。 露的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结(液化)
在物体的表面上而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华在物体的
霜的形成 表面上而形成小冰晶
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凝华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水由 水分子 构成 氧气由 氧分子 构成
酒精由 酒精分子 构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的微粒
(原子和离子构成物质的一种的微粒)
水是由许许多多水分子构成的, 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 子。
1、分子之间到底是紧密排列 还是之间存在空隙呢?
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很小, 而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很大。
成小冰晶,小冰晶下降过程中熔化成 小水珠,小水珠聚集变大成雨。
烧开水时水壶壶嘴上方的“白气”
水先汽化,水蒸气遇冷空气液化(凝结)成小水珠
冰棍上的白粉 空气中的水水蒸气在冰棍表面被
冷却凝华成小冰晶。
药店里的药味 固体药品升华成气态在空气中扩散
物 质
气态
的
三
态
及
三
凝固(放热)
态
固态
液态
变
熔化(吸热)
化
1.分子体积小,质量也小 2.分子之间有空隙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4.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
1、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 体积小于200mL,这是因为 (B )
A、混合后生成了新分子 B、物质的分子间有一定的距离 C、混合后物质间的距离变小了 D、液体混合后,总体积一定变小
2、有些花的香气虽然离我们
3、液体的蒸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如果妈妈让你帮她晾衣服,想一想怎样 才能使衣服干得快?
4、夏天,电风扇扇过来的风会让我 们觉得很凉快,这是为什么呢?
5、氧气平常在我们周围看不见也摸 不着,它是一种气体,你能想办法把它 变成液氧吗?
6、妈妈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为什么 会一点点变小到没有呢?
我的能力试一试
有一定距离,仍能闻到,这一
现象说明:
(B )
A、分子很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分裂成更小的原子 D、分子间有间隔
3、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的运动论解
释的是:
(A )
• A、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 B、在室内,同样面积的热水比冷
水蒸发得快
• C、把表面平滑干净的两块铅压紧 后不容易把它们分开
分子总是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 进入另一处的现象,叫扩散。
讨论:
一种物质扩散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 剧烈。
比较分子,颗粒、小粉末、细菌、细胞 之间的大小关系?
分子最小,其次是细菌、再是细胞、 再是小粉末、最后是颗粒
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
14、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 现象:
(1)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 答:由于水__分_子__在__风_吹__日__晒_下__扩_散__到_空气中去了 (2)糖块在水中溶解,同时水有了甜味。 答:由于_糖__分_子__扩__散__到__水_分__子__空__隙__中__去_了_ (3)气态物质易压缩,而液态和固态物质难 压缩。 气态物质的分子间的间隔很大,
• 12、由于_分__子__的_运__动___,不同物 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叫扩散。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 发生扩散现象。_气__体_____间的扩 散最快。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 热运动越__剧_烈______;扩散现象也 越___明_显______。
• 13、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蒸发实 质上是处于_液_体__表_面___的分子由于
1、在一个寒冷的下雨天,你在朋 友家里喝咖啡。当你的朋友正在煮水时, 你注意到炉子边上的窗玻璃上盖着一层 水滴。你的朋友以为窗户渗漏了,运用 你的知识,对窗户上水滴形成过程作出 合理的假设。
物质的比热
1.知道热量的概念 2.热量的符号、单位及其符号 3.物质升温时吸热多少的影响因素 4.理解比热的概念 5.水的比热较大
B. 比热容与热量有关,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 多,比热容越大
C. 砂石的比热容是0.92×103 J/(kg·℃),它表示1 kg砂 石温度升高1℃需吸收的热量是0.92×103 J
D. 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比热容大的含的热 量多
3.在研究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的
实验中,提供的材料有:(1)0.1 kg的铜块(2)0.1 kg的铝块(3)0.2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C、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 D、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7、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这种 空隙是固定不变的。
•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 C、糖水是由糖水分子构成的 • D、分子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微粒,
10、下列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
事实是:
( C)
• A、盛夏将自行车放在阳光下,车胎 爆炸
• B、通常把氧气加压到150个大气压, 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 C、芝麻和黄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 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
• D、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 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
• 11、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 (1)物质如水是由大量 __水__分_子_____构成的;(2)一切 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 ___无_规__则_运__动_____。(3)分子间 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kg的铜块(4)0.3 kg的铝块。应选用的材料是( A )
A.(1)与(2)
B.(1)与(3)
C.(2)与(4)
D.(3)与(4)
4、利用比热知识说明为什么水银温度计比 酒精温度计要灵敏?
因为水银的比热比酒精小,所以吸收同样的 热量,温度变化大。
两者区别 :变化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两者联系 :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
• 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
4、2005年3月发生的上海氯气泄露 事件说明: (C )
• A、分子有毒 • B、分子间有间隔 •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D、分子很小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 B、酒精是酒精分子构成的 • C、一滴水就是一个分子 • D、自然界中有很多种分子
B. 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分别升高100℃和50℃,铝 吸收的热量比铜多
C. 同样多的两杯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它们吸收的 热量也相同
D. 质量相等的酒精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酒精 吸收的热量比砂石多
2. 下列关于比热容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 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想一想: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 现象,你能解释吗?
晒盐
晒谷
窗玻璃上 的水雾
➢液化要放热。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凝结)成小水 滴形成“水雾”。
1、降低温度 ➢气体液化的方法:
2、压缩体积
1、你看到的 是水蒸气吗?
2、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被1000C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0C的水烫伤要 严重得多,为什么?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质 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热量用符号Q表示
热量的单位:焦耳 用符号J表示
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 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 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 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1 2 3 4
液体
熔化进程
是否吸热 温度是否上升
萘
(晶体)
松香
(非晶体)
吸热 吸热
不变 上升
2、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4、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晶体的一种 特性;非晶体没有熔点。
5、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1)温度达到熔点; 6、晶体熔化的条件:
(2)吸热。
液态晶体凝固时向外 放热,但温度不变, 出现固液共存态
答:由于 而液态和固态物质的分子间的间 ________隔__很__小__。_____________
熔化与凝固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温
温
度
度
℃
℃
D
80
B
C
40 A
40
时间1
时间2 时间
开始熔化 完全熔化
时间
萘熔化图
松香熔化图
两种物质的熔化规律
物质
液态非晶体凝固时向 外放热,但温度降低, 没有出现固液共存态
三、凝固(熔化的逆过程)
1、晶体或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 2、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 度叫晶体的凝固点。 3、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 4、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1.如图4-5-4所示图像中,能描述晶体凝固过程 的是( )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 放出热量多的,比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