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下名著导读《傅雷家书》

部编版八年级下名著导读《傅雷家书》


5. 《傅雷家书》可谓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凝聚着父母对子女的深切期望。简要说说 阅读后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7
5. 《傅雷家书》可谓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凝聚着父母对子女的深切期望。简要说说 阅读后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从傅雷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我明白了一
个年轻人首先应该学会怎样做人:待人要
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到困
难不气馁,取得成绩不骄傲;力求做一个
积极进取,有人格尊严的人。
28
6.傅雷给儿子的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 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 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相比呢?”从 文中找出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 在哪些地方。
29
6.傅雷给儿子的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 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 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相比呢?”从 文中找出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 在哪些地方。
4.艺术特色
①以书信的形式; ②真情的流露; ③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10
三、《傅雷家书》内容概述
1.内容概述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11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外,更多的 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 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 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 引导,对日常生活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 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 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还以相当多的篇幅 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12
3
二、《傅雷家书》简介
1.作者简介
傅雷(1908一1966),字怒安,号 怒庵,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作家,教 育家,文艺评论家。
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 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 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 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 了他的艺术修养。
4
1931年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 《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猛烈 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留学期间游历瑞士 、比利时、意大利等国。
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
13
教子之道——人际交往 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
”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 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 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 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
14
教子之道——读书求学 读俄文别太快,太快了记不牢,将来又要
教子之道——生活细节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 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 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 不合西洋的礼貌。
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
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
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
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
1931年秋回国后,曾任教上海美专,几乎 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 ·罗兰的重要作品。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 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
5
傅雷的译作
从20世纪30年代起,他就致力于法国 文学的译介工作,并翻译了巴尔扎克《人 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他一生译著宏 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 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其翻译作品达 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 6
(1)第①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 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 怅”的?
(2)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②段横
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


A.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36
(1)第①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 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回忆儿子的往事这件事。因回忆儿子往事而快乐, 因儿子离开父母而惆怅。
初二名著阅读
《傅雷家书》导读
课程介绍 | 目录
01 选择性阅读
02
《傅雷家书》简 介
03
《傅雷家书》内 容概述
04
《傅雷家书》练 习巩固
2
一、选择性阅读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 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 点密不可分。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一些情形 。
一、兴趣选择。 二、问题选择。 三、目的选择。
傅聪,1934年生于上海,
8岁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
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
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
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
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
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动
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
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
7
2.作品简介
《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及其夫人写 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傅聪)的书 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这些家书 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 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在“文革“中不 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上百 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 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字里行间充满 着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
重头来过,犯不上。一开头必须从容不迫,位 与格必须要记忆,像应付考试般临时强记是没 用的。现在读俄文只好求一个概念,勿野心太 大。目前贪多务得,实际也不会如何得益,切 记切记!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15
教子之道——感情处理
另外一点我可以告诉你:就是我一生任何 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 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 ——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 则。
20
四、《傅雷家书》练习巩固
1. 《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
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

问题。
2. 名著之所以“著名”,不仅因文字,更因情 怀。《傅雷家书》是一部书信集,凝聚着傅雷 先生对 、对 深厚的爱。
21
1. 《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 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 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 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 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 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 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 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 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 ——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 31
7.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 特? 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因此傅雷谈莫扎特的 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与傅聪交流 ,循循善诱,更能引起共鸣。这也体现一 位父亲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32
8.阅读 《傅雷家书》选段,完成练习。 ①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
8
3.主旨概括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 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 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这些家书 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是真 情的流露。《傅雷家书》写出了一个父亲 对儿子的要求、勉励,鼓励儿子不要丧失 对真、善、美的追求,不要骄傲。要让孩 9
朋友的意义,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 互相理解与慰藉,当傅聪情绪消沉时,可 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而父亲并没有 30
7.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 ,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 、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 “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 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 。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 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在信中,傅雷向儿子道歉。书信总的说 17
2.人物形象
傅雷:严谨、认真
、一丝不苟,对亲
人(主要是儿子)
和国家有着无私的
热爱,有良知,正
直,为人坦荡,秉
18
傅雷夫人(朱梅馥) :因材施教,教育 思想非常成功。
19
傅聪:刻苦用功,
先做人、后成“家
”,生活有条有理
,严谨,热爱音乐
,同时也是个热爱
祖国的德艺俱备、
②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 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 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 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 了朋友,世界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 !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 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 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 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 ,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 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16
父子深情 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
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 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 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 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 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 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
②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 自身哪些弱点?
38
(3)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 一些看法。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 有怎样的态度?
青年人应该理解长辈的情感,尊重老服
3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