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一.X线机的使用原则:(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则,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围。

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10%,频率波动围不可超过±1Hz。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纽,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

(7)以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

(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源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盒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毫安值和曝光时间,再调节千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三.摄影原则(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欧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

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的相同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患者的呼吸动作对摄片质量有很大影响,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屏气方。

1)平静呼吸下屏气:心脏、上臂、肩、肋骨、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因呼吸时胸部肌肉牵拉,使以上部分发生颤动,故可予平静呼吸下屏气摄片。

2)深吸气后下屏气:应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的摄影。

可增加肺含气量,提高对比度,同时使膈肌下降,肺野暴露更广泛。

3)深呼气后屏气:常用于腹部及隔下肋骨的摄影。

呼气后膈肌上升,腹壁厚度减薄,影像较清晰。

4)缓慢连续呼吸:在曝光时患者左足慢而浅的呼吸动作,使某些重叠的组织因呼吸而模糊而被摄部位可较清晰地显示,如胸骨正位摄片。

5)平静呼吸下屏气:用于下肢、手及前臂、躯干等部位摄片。

(5)滤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kv时,一般需加滤过板、滤国器。

(6)位置对中心线:依照部位及检差目的,按标准位置摆好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痛苦。

根据要求将中心线对准被援部位,并校对胶片位置是否包括要求投照的肢体围。

(7)测量肢体厚度。

(8)训练呼吸动作:在摆位置前根据要求做好呼气、吸气或屏气动作的训练。

要求患者完全合作。

(9)选择焦片距:按部位要求根据选择好球管与胶片的距离。

(10)选择曝光条件:根据投照部位、体厚、生理和机器条件,选择最佳kv、mA及时间。

(11)曝光:以上各步骤完成后,再效正控制台各曝光条件是否有错,然后曝光。

在曝光过程中,密切注意各仪表工作情况。

(12)曝光结束后操作者签名,特殊检查体位应做记录。

暗室操作规暗室工作的规化是稳定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暗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暗室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1.暗室采取专人负责定期轮换,原则上两月轮换一次。

暗室人员负责装片、冲片、配制显定影药水和一般机器保养,负责冲片机的每周一次的清洁和保养。

每周六定为机器保养时间,保养人员必须了解机器的基本结构,熟悉各部件的装卸方法,能排除简单故障。

2.严格执行暗室工作制度,严防胶片曝光。

装完胶片后要及时盖上储片箱的外盒盖。

不准随便开暗室白光灯,确有需要开灯,必须确定胶片是否处于绝对安全。

因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胶片曝光的,按差错事故处理。

3.必须熟悉掌握冲片机的操作方法,熟悉机器各项技术指标和性能,才能正确使用机器,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机器损坏或胶片报废,根据情节和损害程度按有关差错事故标准处理。

4.暗盒要保持清洁。

及时装片,禁止打开暗盒,将增感屏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禁止用手触摸增感屏,增感屏需绝对无污染(如纸屑、毛发、纤维、指纹、蚊虫等),如发现有污染,应及时用无水洒精棉球清洁。

5.暗室工作人员应尽量按照照片时间先后安排好交给医师写报告。

照片归袋交给医师写报告前,必须核对申请单、片袋上的X光号、日期、投照部位是否与胶片上的完全相同,如照片上无日期、、左右的应于补上。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第一章诊断报告书写常规一、诊断报告书写规是诊断质量的最终反映:医学服务涉及人的生命与健康,其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为此,医学管理学就提出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种种规与办法。

发达国家的医学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与医学学术团体共同实施的。

从我国近年来的实践看,也是由政府部门施加一定的行政影响,并组织有关的医学团体制定统一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规与实施办法,并加以贯彻与推广。

诊断报告书能反映医学影像的诊断质量。

从一份规的诊断报告书中可以看得出使用的设备是什么,检查的操作技术或程序是怎样的,诊断者观察是否全面,以及诊断的思路是否正确等等。

因此,我们认为在逐步完善医学影像学质量保证或质量控制的进程中,第一步要走的路就是诊断报告书的规化。

二、规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纵观现在国、国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

但是从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报告书的格式应包括以下5项。

1、一股资料,往往是表格式的。

逐项填写:患者、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X 线号、CT号、MRI号、DSA号、X片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等。

2、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

、3、医学影像学表现。

如X线所见、CT所见、MRI所见、DSA所见等。

4、医学影像学诊断。

5、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

三、规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容:规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五个项目所包括的容各不相同,但却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与报告形式是统一的。

我们将每一项目应书写的容,建议如下。

1、一般资料:各家医院可以根据各种不同设备的医学影像学科具体情况设计各自的表格,但必须是能精简地概括识别病员的标志、检查要求、目的与简要的临床情况或诊断。

报告书写者应逐一填写。

我们建议检查号分成几项,即X线号、CT号、MRI号与DSA号等,”适用于较大医院。

如该院放射科还包括超声与核素成像,也可再加上相应的编号。

这是因为放射科的技术部们或某几位技师往往相对固定于几组机房。

而医师分别轮转工作于几个如CT、MRI、DSA等工作室,并分别各自书写报告。

而检查号则由技师统一编排。

序号是从属于检查号的。

患者的、送诊科室、住院号或门诊号是为了识别病员用的,对于同名同姓的患者,可根据住院号或门诊号,以及送诊科室的不同而加以识别。

2、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对于规模较小的医院放射科(指二类乙级医院以下标准的医院放射科)在影像诊断报告书中只用“检查名称”一项就可以。

这类科室一股均采用检查常规,一切按常规办事。

或虽无书面的常规,但有科室人员相互默契的常规。

例如会诊单上写“胸部摄片”就一定是胸部正侧位。

会诊单上写“鼻窦摄片”就一定是water位摄片等。

但对于二甲以上标准医院规模较大的放射科,在报告中须增加“检查方法”或“检查技术”一项。

这类科室开展项目很多,新开展项目出现且科室主治医师以上医师较多,各人常用检查技术可能不一致,这些情况应在“检查方法”一项中有所说明。

传统的检查如钡餐造影等,均按统一常规操作,其它临床医师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故在“检查方法”项中注明为“常规”即可,否则应对“检查方法”或技术作一交代。

3、医学影像学表现过去普通平片与较简单的造影检查,摄片数目较少,多主对其表现作较全面的描述与讨论。

例如对正常胸部正位片,要求对肺野、肺门、肺段、胸膜、横隔、纵隔,所见骨骼与胸廓软组织进行较详细描述。

当然也有少数医师只在医学影像学表现项下书写“心、肺、膈无异常”一句,同时在“医学影像学诊断”项下书写相同的结论,我们认为这样书写不规。

现在不少检查项目观察容很多,如 CT增强前,后扫描的层面往往甚多,同一层面还可采用不同的窗位进行观察,书写报吉医师不可能也无必要对所观察过的全部容作所有阳性或阴性的叙述。

根据当前的情况我们认为在“医学影像学表现”项目中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容,而书写繁简程度可由各组室自行决定。

(1)临床对医学影像学诊断所要求的容:即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种种表现或征象,如有者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大小,形态与部位等等—一加以描述,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的表现说明“未见”。

此外还应对疾病定位与定性有关表现或征象说明“见到”或“未见到”。

“见到”者再加以必要的描述。

(2)临床要求(即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阳性发现。

(a)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疾病的征象。

如骨外伤患者所摄骨路片上偶然发现骨软骨瘤:(b)种种正常变异的表现;(c)成像的伪影的表现;(d)难以解释的不能据之作出医学影像学诊断的一些表现。

对于后一种情况应在“医学影像学诊断”项下建议临床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

(3)讨论:对于判断为正常或诊断十分明确者,其诊断报告书一股无需“讨论”。

对于诊断比较复杂,即有鉴别诊断的情况存在时,为了使读诊断报告的医师了解书写报告医师的思路与诊断依据,“讨论”就成为必须的容。

对于一些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如CT所见代表脑水肿的脑病灶周围低密度带,报告书写者可以用“讨论”的形式在“医学影像学表现”中述及。

对于一些影像表现可能出现那些临床症状或是与临床症状相符,也可在“医学影像学表现”项下述及。

4、医学影像学诊断:为整个医学影像这一检查的结论。

不少阅读报告的临床医师只阅读这一项。

报告书写者必须根据医学影像学表现恰如其分地做出这一检查结论。

一股分为以下5种情况:(1)正常或未见异常;(2)病变肯定,性质肯定;(3)病变肯定,性质不肯定,这种结论又可分以下二种情况:(a)以某一疾病为主但不典型,应说明不典型的理由。

(b)病变表现无特征性,可有多种可能性,依次说明每种可能性,符合诊断面与不符合的另一面。

(4)可疑病变,所见表现不能肯定为病变,可能为止常变异或各种原因造成假象。

要说明不能肯定的原因。

(5)需要病员回来补充检查,如补加增强扫描嫩m加做MRI其它序列检查等等.5.医师签名:签名医师即是此份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的责任人,如只有一名医师签名须职称为主治医师以上的医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