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实验大纲实验面向的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面向的专业:面向全校开设有电子技术和电工学的所有电类和非电类专业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课程是以下专业本科生(或专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采矿工程、地质过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业工程、电子商务(网络应用)。
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总学时(包括理论教学学时、实验学时):最多76+76(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其中理论教学学时:最多60(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学时:16课程包括的实验个数:8(可开12)实验目的: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是一门应用广泛而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是为培养学生能应用学到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加深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内容的理解。
一、实验理论课教学实验内容1、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电子测量的特点;测量与误差;基本误差分析、误差传递、减小误差方法、共地问题、共地与屏蔽2、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晶体管图示仪万用表(指针式、数字式)晶体管电压表、数字电路实验箱双通道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3、电子测量的基本方法:常用电子元件参数测量集成电路的测量电压与电流的测量时间与频率及相位的测量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单元实验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原理与使用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所掌握实验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与正确使用方法,能分析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减少误差的方法。
实验内容:用示波器观察交流正弦波、方波及三角波信号并计算频率与振幅。
晶体管毫伏表测量交流信号,正确判断幅值,用万用表测量直流信号,熟悉其功能。
实验要求:自觉遵守实验规则,熟悉仪器、仪表上各部分作用与功能,正确使用测量仪器。
主要仪器设备: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毫伏表、万用表。
实验中注意事项:在测量中应正确进行测量、调节,防止因连接不当或过载造成仪器仪表损坏及出现较大误差。
实验二晶体二、三极管及电子元件的测试实验类别:演示性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晶体管图示仪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用图示仪测量晶体管主要参数的方法。
掌握用万用表测量二、三极管电极性的方法。
熟悉各电阻电容电感等元器件的识别方法。
实验内容:利用图示仪测量晶体管特性,画出观察到的曲线。
利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极性正反向电阻、三极管的类别、电极及放大能力,各电阻电容的识别与测量。
实验要求:掌握晶体管图示仪及万用表对晶体管等电子元件的测量方法,判断各元件的基本性能与参数。
主要仪器设备:晶体管图示仪、万用表、电子元件。
实验中注意事项:使用晶体管图示仪时,注意测试要求与元件的极限值,不能随意调节,避免晶体管或仪器被烧坏。
实验三晶体管单级电压放大器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学习如何设置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及调整方法。
掌握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了解工作点对放大器影响及负载变化对放大器的影响。
实验内容:对电路直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
放大倍数的测量、动态范围的测量及工作点变化与负载变化的对放大倍数的影响、波形的绘制。
实验要求:对电路有正确的连接,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及图形的完整绘制,进一步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电路、直流稳压源、信号发生器、晶体管交流毫伏表、万用表、示波器。
实验中注意事项:电路的正确连接避免造成短路故障,注意共地问题。
实验四多级电压放大器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了解阻容耦合放大器的关系及电压增益的测量,掌握放大器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
掌握多级放大器频率的测量及影响因素。
实验内容:多级放大器工作点的测量及放大倍数的测量。
多级放大器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
多级放大器的频率测量及幅频特性曲线的绘制。
实验要求:了解阻容式耦合电路的特点及电压增益概念。
掌握放大器通频带的测量及输入、输出电阻的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电路、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毫伏表、万用表。
实验中注意事项:在频率特性曲线绘制时应为双对数坐标,在电路的连接测量过程中注意避免产生寄生振荡。
实验五场效应管放大器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结型场效应管可变电阻的特性,理解跨导的含义,掌握源极输出器及共源极输出器的电压放大倍数。
实验内容:放大器工作点的测量及放大倍数的测量。
放大器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
放大器的频率测量及幅频特性曲线的绘制。
实验要求:了解场效应管的可变电阻区、恒流、击穿区、转移特性概念,几种不同场效应管在使用中的要求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电路、示波器、交流电源、仪器、晶体毫伏表、万用表实验中注意事项:在连接电路时,注意防止因静电过高,漏电源将管子损坏实验六功率放大器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了解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学习功放电路指标的测量方法。
训练观察与。
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分贝的含义。
实验内容:测量最大输出功率、直流电源功率、输出最大效率、防止交越失真、测出非线性失真度。
实验要求:理解交越失真的含义、功率放大器的效率、防止功放出现过热,避免布线不合理出现自激振荡。
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电路、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毫伏表、万用表。
实验中注意事项:防止因输出功率过大而烧坏集成电路。
实验七 差动放大器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掌握差动放大器工作点的调节与测量,测量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共模放大倍数与共模抑制比。
实验内容:调节测量差动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测量放大倍数、测出并计算共模抑制比,比较V i 、V 01、V 02的相位。
实验要求:了解差动放大器的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及差动输入双端输出的不同特点,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
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电路、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毫伏表、万用表。
实验中注意事项:使用双电源时注意电路的连接正确,防止电源短路。
实验八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验证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和频率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掌握放大器频率测量的方法。
实验内容:测出无反馈时的电压增益与输入、输出电阻、放大器频率特性。
加入负反馈后再次测出无反馈时的电压增益与输入、输出电阻、放大器频率特性。
观察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作用,两种电路频率曲线绘制。
实验要求:了解反馈的概念及掌握负反馈对放大器的作用与影响,几种不同负反馈的特点。
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电路、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毫伏表、万用表。
实验中注意事项:掌握用双对数坐标表示幅频特性的方法。
实验九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实验类别:设计性实验实验目的:研究集成运放在模拟电路中的应用,分析其在比列放大、加法、减法、积分与微分中的功能。
了解集成运放在单电源供电时的特点。
实验内容:了解失调电压、失调电流的概念与调整方法,测量同、反相比例器、减法器、加法器、微分电路(集成运放组成的)的参数值。
实验要求:掌握集成运放一般应用的方法及观察其相位关系,了解调零与消振电路,单电源供电时的要求与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电路、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毫伏表、万用表。
实验中注意事项:分析计算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原因。
实验十 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设计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掌握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以及电路中各项参数计算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示波器观察正弦波震荡器的周期及输出波形频率的计算方法。
实验内容:用集成运算放大器LM324及有关元器件构成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根据实验的要求计算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参数,连接电路,并进行测量。
实验要求:根据给定的条件,测量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输出波形的最大频率fmax,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测量最大输出电压及最小频率fminVomax,输出电压要求连续可调。
主要仪器设备:示波器、万用表、交流毫伏表、导线、集成运算放大器LM324、其它元器件。
实验中注意事项:RC桥式正弦波的起振条件。
在不起振时和输出波形失真时如何进行调节。
实验十一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学习集成运放组成的正弦波、三角波、方波发生器。
观测其信号的波形、幅度、频率及其关系。
实验内容:观测由运放组成的文氏电桥振荡器,掌握振荡器原理与基本条件,改变频率的原因,以及方波、三角波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与相位关系。
实验要求:进一步熟悉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参数计算及其电路的调试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电路、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毫伏表、万用表。
实验中注意事项:注意用示波器观察比较信号相位的调节方法。
实验十二直流稳压电源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掌握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与方法,学习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技术指标与测量方法。
实验内容:观察整流与滤波后的电压与波形变化,测量电路中各点电压与稳压源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测出稳压源电源的输出内阻与纹波电压。
实验要求:掌握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各工作环节作用与测量方法,电路中各器件的合理选择。
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电路、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毫伏表、万用表实验中注意事项:在测量电路的稳压系数时,自耦变压器的安全使用。
三、综合性实验内容与要求1、10瓦扩音机的安装与调试:重点是学习分析电路要求,掌握元件的选择和筛选、器件手册的查找和使用。
整体电路的合理布局及正确可靠的焊接方法,以及各指标参数的测试,故障与问题的分析排除等技能方法。
2、集成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安装:根据指标选择电路并画出原理图,依据科学合理与经济实用的要求选择各部分器件,注意保护电路的设计使用,通过调试与测试,完善各设计指标。
四、实验理论教学的要求1、本课程的实验目的在于为单元性实验及综合性实验奠定掌握各种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与测量方法与误差分析的基础,对课程实验内容各部分有提高的认识。
2、实验课的课时与实验理论课的之比约为十分之一左右,一般应安排在实验课内学时里。
3、理论教学的方式应采用与实验室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也可在每次单元性实验中针对有关实验内容进行。
五、单元性实验课与综合实验课的要求及学时分配一、要求:1)熟悉各类电子元器件及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
2)具备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严谨细致地操作规范,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3)验证、巩固和补充理论课的教学实验内容。
4)掌握电子线路的设计,安装与测试方法与分析故障排除故障的方法与能力。
5)注重基础技能,设计性综合应用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科学实验的素质和能力。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教学课时为三十二学时。